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赣榆丘陵山区生态修复区修复效果的总结分析,为赣榆县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根据。结果表明: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从修复前的43.5%提高到96.1%。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植被群落向良性循环发展,人工幼林长势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由2758t/km2减少到1369t/km2,减沙效益为50.4%。本项目仅进行3年的监测工作,对今后人工补植林成林后,该区的林草变化情况、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动物及土壤结构的变化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是典型的水蚀水土流失类型区。项目区在3 a内,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36 670.36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2.4%,其中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 076.86 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的1.37%提高到76.23%。每年可蓄水3 735万m3,径流模数由189 200 m3/(km2.a)降至37 398 m3/(km2.a),蓄水效益为62.86%。每年可保土49.9万t,土壤侵蚀模数由2 2 5 0 t/(km2.a)降至6 7 6 t/(km2.a),保土效益为70.02%。项目区内林草植被面积将增至48 681.8 hm2,林草覆盖率由59.57%增至82.84%,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3.27%。林草植被迅速恢复,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步入良性循环。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是水土保持建设的新思路.近年来,各地都非常注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对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该文对苏北丘陵山区生态修复项目区3 a的监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从43.5%提高到98.4%.植物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植物群落趋向良性循环,人工幼林长势良好.土壤侵蚀量由2 758 t/(km2·a)减少到1 369t/(km2·a),减沙效益为50.4%,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生态修复项目,属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9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4.2 km2。为了定量研究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效果,设置了2个径流观测小区和1处测流堰,进行了2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王家圪塔撂荒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40 57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 525 t/km2,径流量提高1.08倍,土壤侵蚀量下降33.0%;高家庄荒草地小区年均径流模数为34 36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71 t/km2,径流量减少14.2%,土壤侵蚀量减少96.1%;王家圪塔沟年均径流模数为19 600 m3/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236.9 t/km2,径流量减少31.2%,土壤侵蚀量减少92.2%。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长治”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市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建管体制,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3.6%提高到28%,土壤侵蚀模数从治理前的4 100 t/(km2.a)下降至1 100 t/(km2.a),年增拦蓄径流量646.8万m3,年减少土壤侵蚀总量120万t;坡耕地改梯田后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 125 kg/hm2,加上经果林收入,项目区群众经济收入显著提高;"长治"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区各县多次受到水利部、财政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相似文献   

6.
闽东南沿海丘陵区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省南安市丘陵区疏林地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以期为闽东南沿海丘陵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近15年的生态修复,植被覆盖度从30%~50%提高到91.4%~95.8%,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了56.27%~76.86%。土层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2054~2149t/(km2 ·a),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山东平邑县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健全机构、配套政策、推广科技、能源替代、强化管护、发展生态旅游等,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与生态工程实施前的2002年相比,项目区2004年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年土壤侵蚀模数由1 196 t/km2减为778 t/km2,人均纯收入由2 410元增加到3 252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元,较高生态意识的人群增加了8.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2002年,有枣河流域被列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一批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实施三年间,共完成封禁面积14998hm~2,造林750hm~2,种草160hm~2,造林补植1750hm~2,退耕还林还草823 hm~2,建设围栏10km,饲养棚890m~2,沼气池302个,落实管护人员45名。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35.9%提高到72%,年土壤侵蚀模数由7 840t/km~2下降到6430t/km~2,人均纯收入由1570元增加到2260元。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改变了群众的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植被,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彭阳县生态修复项目区2002年被列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经过3年实施,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总的林草覆盖度由初期的0.4提高到0.57,山变绿了,动植物群落得到良性发展,生态修复既有效保护了天然植被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3年底,山东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县(区)达60多个,总面积近3000km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修复区内的森林郁闭度由0 38提高到0 52,年土壤流失量由2800t/km2下降到1260t/km2,人均收入提高了30%。介绍了实施生态修复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