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贵州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11个秋眠级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地上、地下部生长表现和9个农艺性状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贵州地区生长中,受秋眠级直接影响的性状有叶长、叶宽、叶面积、越夏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0.901,0.947,0.772;与年产量、根干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37;与茎叶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Dona Ana,Pierce,CUF101和UC-1887在地上、地下部生长表现较其他品种具有优势,整体适应性较好,在贵州地区适宜推广和种植的苜蓿品种秋眠级为7~10。  相似文献   

2.
2013~2017年在海河平原区对35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越冬率、枝条数、冬前株高、株高、茎叶比、草产量、饲用品质等方面开展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随着苜蓿秋眠级数的降低,有返青期提前的趋势,秋眠级越高,返青期越晚;大多数品种第4~6茬开花现象不明显。高秋眠级品种越冬率、单位面积枝条数、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株高和冬前株高表现相反:秋眠级8级以上苜蓿品种秋播第1年越冬率仅有40%左右,这类品种越冬存在较大风险。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冬前株高、株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枝条数、CP、RFV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越冬率和冬前株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0、0.86,相关性最强。综合分析在海河平原区适宜秋眠级为3~5级,该试验中适应性较好的苜蓿品种为甘农3号、甘农6号。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11个秋眠级标准苜蓿品种为对照,按照Teuber的方法在内蒙古土左旗和五原县评定国内和国外引进的45个苜蓿品种的秋眠级,测定其越冬率和返青后第一茬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鲜重,并对秋眠性与越冬率和株高、分枝数、单株鲜重等农艺性状做相关分析,以期为苜蓿品种的适应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左和五原两个试验点苜蓿秋季刈割后第21d的自然再生高度与原秋眠级存在真实的线性回归关系,R2为0.993和0.995;两个试验点11个标准对照品种的实际秋眠级与原秋眠级之间相关系数为0.993和0.995,存在极显著正相关。22个国内苜蓿品种多数为极秋眠型和秋眠型,中兰1号为半秋眠型,区试品种凉苜1号和国审品种甘农5号为非秋眠型;23个国外引进品种秋眠级梯度层次广,秋眠类型多样。相关分析表明,秋眠性与抗寒性具有高度表型相关,土左试验点极秋眠型和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和农艺性状均不相关,而半秋眠型苜蓿的秋眠性和单株分枝数和单株鲜重显著相关(P0.05);五原试验点不同苜蓿的秋眠性与株高极显著相关(P0.01),不同秋眠类型的秋眠性与各农艺性状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筛选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究苜蓿越冬率与根系性状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建立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以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苜蓿产量、越冬率和根系性状(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根尖数量、侧根直径、侧根位置、侧根数量、根系生物量)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佳品种。公农2号、草原3号和肇东苜蓿的越冬率均大于95%,越冬率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62;越冬率与根颈直径、入土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和0.756,与侧根位置呈显著负相关(0.712;P<0.05)。越冬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0.956;P<0.01),其中肇东苜蓿、草原3号和公农2号产量较高,分别为12746.73、11921.24、11416.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经主成分分析选出根颈直径、体积、入土深度、根长、主根直径、侧根直径、侧根数量和越冬率作为鉴定苜蓿耐寒性的重要指标,应用隶属函...  相似文献   

5.
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生产性能与持久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8份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再生性、持久性和产草量在呼和浩特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部参试材料与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秋眠级和再生性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而在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再生性和秋眠级相关性很小。2)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的持久性与秋眠级负相关,但是在秋眠类型组中,首蓿秋眠级和持久性相关性很小。3)在全部参试材料、半秋眠类型组、非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负相关;在秋眠类型组中,苜蓿的产草量和秋眠级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10个不同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苜蓿越冬率与越冬前株高、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之间的关系。参试的10个苜蓿品种越冬率、株高、分枝数、根颈直径和根颈入土深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其中苜蓿品种SPYDER越冬率、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根颈直径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 WL712株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SPYDER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利用灰色关联对不同秋眠级苜蓿进行综合评价,其中SPYDER表现最优。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越冬率与越冬前株高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 01),进行线性回归两者高度拟合;越冬率与根颈入土深度、根颈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其中根颈入土深度相关系数最大,两者呈非线性相关,根颈直径与越冬率呈高度拟合的线性关系。结果可知,越冬率的高低与越冬前株高、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有关;灰色关联度法对10个不同秋眠级苜蓿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适合宁夏北部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是SPYDER。  相似文献   

7.
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对北京地区自然光周期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秋眠型不同标准秋眠级美国苜蓿品种生长高度的测定,研究了北京地区苜蓿春季第一茬草和秋季再生草的生长性状与自然光照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秋眠型品种均存在明显的自然光周期规律,春季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秋季短日照下再生趋缓,并呈不同程度的休眠.春季第一茬草盛花期前,各秋眠型品种生长速度逐步加快,增长趋势相同,株高与日照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各秋眠型间株高和生长速度的差异均不显著.在秋季日照缩短过程中,不同秋眠型品种再生株高与H照长度极显著负相关,4个秋眠型品种的再生株高差异极显著(P<0.01);再生株高顺序为极非秋眠型(UC- 1465)>非秋眠型(Pierce)>半秋眠型(Archer)>秋眠型(Maver-ick);其再生速度曲线与春季的曲线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10个秋眠级(1~10级)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供材料,观测其在新疆石河子的生产性状与营养品质表现。结果表明:秋眠级4和7级的苜蓿干草总产量(HY)显著(P0.05)高于秋眠级8和10级外的所有苜蓿品种。秋眠级5级苜蓿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P0.05)高于秋眠级9和10级的苜蓿;其平均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P0.05)低于除秋眠级10级外的所有苜蓿品种。秋眠级3和4级苜蓿的平均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秋眠级1、6、7和9级的苜蓿。秋眠级2、5和6级苜蓿的RFV值显著(P0.05)高于秋眠级8级的苜蓿。将HY、CP、NDF和ADF含量4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绿洲区最为适宜种植的苜蓿为秋眠级4级(WL343HQ)和5级(巨能551)的苜蓿。苜蓿秋眠级与C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渍水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形态的影响,本研究以30个秋眠级为2~10.2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渍水胁迫下苜蓿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的变化以及秋眠级与根系形态及耐渍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渍水胁迫下不同秋眠级苜蓿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总根长、根系体积和表面积以及根尖数呈下降趋势,而根平均直径呈上升趋势;苜蓿品种的秋眠级与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总根长与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根系平均直径与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耐渍性较强品种其秋眠级中等和较低,根的数量、表面积和体积均相对较高,而秋眠级较大的品种耐渍性较弱,其根系形态各参数较低,表明在渍水胁迫下,侧根生长旺盛,根数较多,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耐渍性。  相似文献   

10.
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讨苜蓿秋眠等级与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为建植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收集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2017年每年初花期进行刈割,调查越冬率,测定株高、再生性、茎叶比、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干物质(dry matter,DM)、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中苜2号、草原3号和驯鹿苜蓿越冬率(>95%)与金皇后苜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与其他苜蓿品种(P<0.05)。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4,而秋眠等级与苜蓿干草产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2015年,秋眠型苜蓿中苜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材料(P<0.05);2016年,中苜2号和金皇后苜蓿干草产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而WL525和驯鹿苜蓿干草产量较低;2017年,中苜2号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金皇后和草原3号,以上3个苜蓿品种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通过3年试验发现,中苜2号苜蓿的干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为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苜蓿纤维含量越低,饲用价值越好。草原3号、中苜2号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大于20%,粗蛋白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好。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确定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苜蓿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秋眠等级对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苜蓿品种在3年干草产量、越冬性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姜华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08,16(2):110-114
对兰州地区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花部特征、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种子产量性状等生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花期时间持续了近一个月,花粉-胚珠比为3171.79~5759.64,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类型;各品种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50.56%~80.76%;各品种的花冠长度、花托直径、每花序小花数、每单枝花序数、总小花数等花部特征差异较大,而已弹花数百分比差异不显著;每花序结荚数、结荚率、种子数,以及每荚种子数、单位面积单枝数和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等性状差异较大,而种子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其中Defa、Derby、Sitel和Prime的花部特征、花粉-胚珠比和种子产量性状都优于其他品种。此研究为揭示紫花苜蓿有性生殖生物学特性和兰州地区紫花苜蓿种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种子萌发期紫花苜蓿秋眠级与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在25和35℃条件下,对14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和发芽势为指标,结合协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各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热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有影响,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的耐热最强,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14个参试品种中最高,分别为67.78、66.70、0.98g、99.33%和92.89%;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4个品种萌发期耐热性可划分为3类,耐热性较强的品种为标秆、WL903、1075、三得利、赛迪10和赛阔,耐热性较弱的品种为Power、猎人河和阿尔冈金,其余品种耐热性一般;在种子萌发阶段,高秋眠级类型的紫花苜蓿品种表现较强的耐热性,低秋眠级类型的品种耐热性较弱。种子活力指数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萌发期耐热性强弱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国祥  黄海  陈艳  柳茜  苏茂 《草业科学》2007,24(12):44-48
2005-2006年通过对11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生长特性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秋眠级品种在凉山亚热带地区能顺利越冬越夏,3-5月能顺利开花结实,种子成熟率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草量均是非秋眠级>半秋眠级>低秋眠级,主要差异表现在秋冬季,再生速度和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凉山亚热带地区宜种植非秋眠性的苜蓿品种(如四季绿、WL414、盛世)及部分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半秋眠级品种(如威可),低秋眠级品种在该地高海拔区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观测,并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秋眠级不同其春季生长速度、秋季生长速度、产草量及越冬率都有明显的差异,秋眠级高的品种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但越冬率低、秋眠级低的品种与之相反;地温也影响苜蓿生长速度;茎叶比与鲜干比各品种之间无明显变化,但与茬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苜蓿叶片光系统活性、光合速率及气孔的测定,研究了越冬前后不同秋眠级苜蓿光合作用的变化,探讨苜蓿秋眠级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为苜蓿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苜蓿叶片的光合性能指数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化趋势均呈U型,且两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苜蓿叶片光系统Ⅱ在中午产生光抑制,下午随着光强的减弱光抑制减轻,光合活性恢复。苜蓿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三峰曲线。不同秋眠级苜蓿叶片气孔结构越冬前无显著差异;越冬中气孔皱缩变窄且准格尔苜蓿变化更显著;越冬后气孔逐渐恢复且准格尔苜蓿气孔恢复较快。这表明,秋眠级较低的苜蓿在越冬低温后气孔结构恢复较快,光合作用恢复较快,有较强的抗低温性。  相似文献   

16.
覆雪厚度对不同秋眠级苜蓿抗寒性及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覆雪厚度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抗寒性及越冬率的影响,选择秋眠级分别为2级的皇后(Alfaqueen)、5级的巨能551(Magna551)、8级的WL525HQ和10级的赛迪10(Sardi10)紫花苜蓿,设定0,10和15 cm三个覆雪厚度处理,通过动态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10 cm)的温度、根颈中丙二醛(MDA)、可溶性糖(WSC)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越冬率。结果表明,无积雪覆盖时低秋眠级(2和5级)紫花苜蓿越冬率分别为:64%和59%;而高秋眠级(8和10级)紫花苜蓿全部死亡。覆雪厚度10 cm即可以保证除秋眠级10(赛迪10)外的苜蓿安全越冬,且越冬率均在90%以上。随着覆雪厚度的增加,积雪对紫花苜蓿根冠及根颈下土层温度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各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越冬率(P<0.05),降低MDA的含量,增加非/极非秋眠型的紫花苜蓿根颈中SP和WSC的含量。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无覆雪条件下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皇后>巨能551;覆雪厚度10 cm下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巨能551>皇后>WL525HQ>赛迪10;覆雪厚度15 cm下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顺序为:巨能551>皇后=WL525HQ=赛迪10。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3种秋眠类型苜蓿(Medicago sativa)(秋眠型苜蓿Maverick、半秋眠型苜蓿ABI700和极非秋眠型苜蓿UC-1465)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本研究运用人工气候箱和开顶式气室动态观测了3种秋眠类型苜蓿的种子发芽特性、生长发育和产量大小。主要结果:1)550、700μmol·mol-1 CO_2浓度处理能显著提高3种秋眠类型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缩短平均发芽天数(P0.05)。其中550μmol·mol~(-1)浓度处理下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2)高CO_2浓度促进3种秋眠类型苜蓿生育期提前3~6d,且CO_2浓度越高生育期越提前。3)高CO_2浓度能显著促进3种秋眠类型苜蓿株高、叶面积和单株干重增加(P0.05)。高CO_2浓度处理后UC-1465的单株鲜重比Maverick高19.33%~21.76%,比ABI700高12.74%~13.11%;单株干重比Maverick高14.85%~26.77%,比ABI700高12.31%~14.58%,高CO_2浓度处理后极非秋眠型苜蓿UC-1465生长优势进一步提高。4)CO_2浓度对苜蓿茎粗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秋眠型苜蓿Maverick、半秋眠型苜蓿ABI700茎粗增大。上述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对CO_2的响应存在浓度效应。可以预测,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对苜蓿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