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有一位农民,生活很拮据。问他为什么不打工挣钱,他说,每天二三十元根本看不上,要挣就要挣大钱。年复一年过去了,这位农民仍没有找到挣大钱的门路,生活仍很贫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渔 《农家致富》2004,(23):13-13
有一位农民,生活很拮据。问他为什么不打工挣钱,他说,每天二三十元看不上,要挣就要挣大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位农民仍没有找到挣大钱的门路,生活仍很贫困。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5,(5):1-1
有一位农民,生活很拮据.问他为什么不打工挣钱.他说.每天二三十元根本看不上眼,要挣钱就要挣大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农民仍没有找到挣大钱的门路,生活仍很贫困另有一农民.考虑到自己年过四十,学技术怕文化低学不成.于是他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爆米花机,走村串乡爆玉米花.  相似文献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农村致富途径很多,但不少人往往看不上小钱,把眼光只盯在能挣大钱的地方。结果大钱没挣成,小钱也丢了。因此,在致富中,农民朋友们莫要嫌“小”,要从小着眼,由小到大,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乾安县有一位敢于做梦的"羊倌"叫马志华,他从散户养羊起步,现在开起了种羊繁育有限公司,羊场面积17万平方米,十几个品种的羊存栏3000多只。说起梦想,他说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赶上了好政策,致富梦想才一步步实现。回首创业历程,有苦也有甜。刚开始,他只有几十只本地绵羊,毛质不好,长势缓慢,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他就想通过品种改良来提高经济效益。几年里,他先后引  相似文献   

6.
我地有位农民独具眼光,他发现从事饮食业离不开菜刀,而菜刀的使用存在磨损问题,但大多数饮食店老板嫌磨刀这活既麻烦又脏,只是把刀刃往水泥礅上来回蹭几下就了事,由于方法不对头,磨的刀很不好使.他敏锐地感到这里面蕴含着商机,于是他买了数块质地粗细不同的磨石,提着水桶扛上一条凳子到街上挨家挨店上门服务.由于他磨的刀光亮锋利经久耐用,很多店老板都乐意请他磨刀.每磨一把菜刀他收取1~2元的劳务费,几个月下来,他的收入可真不少.  相似文献   

7.
“蔬菜市场里装土豆、圆白菜的编织袋、很多都是俺们村出产的,俺村靠编织袋编织出致富路,年人均增收500多块钱呢。”河北省献县小平王乡抛军哨村村主任韩大平说起村里的编织袋,非常自豪。抛军哨村地处泛区深处,是个只有478人的小村。以前,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4年,村里有几位能人自掏腰包到南方考察致富项目,他们发现江苏有的地方几乎全村村民都在加工装蔬菜的编织袋,而且产品很畅销。回来后,村民韩中文、韩广中等人便先后办起了编织袭加工厂,经过几年的摸索拼打,小小编织袋逐淅成为一项带动全村致富的产业。现在,村里上规模的厂子有4个,还有不少家庭作坊。金村共有编织袋加工机器130多台,有近300多位农民从事这项产业,每人每月至少能挣500元。村民韩玉民和妻子都在村里的编织袋加工厂上班,在不耽误农活的同时,他和妻子每月还能另外挣上1500元左右。虽然村民靠编织袋致富了,但村风仍然十分淳朴,周围村庄有农民前来“学艺”,抛军哨村民也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他们。目前,在抛军哨村的带动下,周边有十五六个村子的30多位农民也办起了编织袋加工厂,有200多位农民在这些厂子里上班。  相似文献   

8.
正前几天,有位农民声称自己租赁了18亩地。想通过种植点特色农产品多挣些钱。他准备种植甜瓜或西瓜,因为在超市了解到海南销售的一种甜瓜,可以卖到12元一斤。由于他之前没有农业生产的经验,所以笔者并不建议他种植自认为挣钱的农产品。首先海南可以种植的农产品,在本地能不能适应,需要论证,需要试验引种。他认为北方的夏天天气也很热,应该和海南气候差不多。其实远远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否则随便谁租点地就可以致富了。  相似文献   

9.
<正>农民创业难,致富难,除了受现实条件制约外,还受自身观念制约。有些农民认为要创业致富就必须得"大干一番",看不起身边的小本生意,认为小本生意难致富。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小本生意也能致富,也能做成大生意。有一农民,考虑到自己年过四十,学技术怕文化低学不成,于是他用自行车驮着一个爆米花机,走村串乡爆玉米花,虽然加工一锅玉米花仅挣1元钱,但日积月累,一年下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西瓜种植能手卢盛树.几个月前去江西省给江西农民当西瓜种植技术顾问.现在,他挣回来8000多元顾问费。在云溪区.像卢盛树这样在外“吃种养技术饭”的农民目前已达3000多人.每年能挣回6000多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春节刚过,巨野县薛扶集乡一位叫李玉德的农民就叩开了记者的门,执著地请记者为他指点迷津:今年种什么好? 玉米、大豆、棉花、西瓜……种什么好呢?这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得太快,今年挣了,明年赔了,挣挣赔赔,反反复复,实在让人扑朔迷离。 一个农民,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土地上,种什么或不种什么,直接决定着秋后的命运,记者怎敢轻易表态。 在巨野县新城乡,几位农民围着省农业厅的同志,也是就种什么,今年秋天粮棉价格问个没完没了。 “今年种什么,谁能告诉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兄弟第一次感觉到了种地问题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2.
郝景望 《农友》2001,(7):4-4
现在许多农民认为挣钱难,我不这样认为。我地有一位叫史作佩的农友就是一位很有跟光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前几年他栽果树致了富,成为乡亲们羡慕的对象。3年前,果价尚未明显大滑坡时,他就开始挖掉果树,其他农民还觉得可惜。就在当地农民一拥而上搞冬暖式大棚时,他却选择了投资较少的中拱棚选种其他作物。去年底他八分拱棚地的蒜苗卖了9000多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庆云养鸭合作社理事长——张洪波,是一个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的人。外表憨实、不善言谈的张洪波坦承,自己其实是个很有胆量的人。正因为有胆量,他带领周边数万农民通过养鸭走上了致富道路,存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鸭王”。因此,早在几年前,他就被评为“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2010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4.
<正>闫志宾同志自高中毕业后就步入社会。他吃苦耐劳,当过建筑小工、煤场装卸工、开过饭店和配货站等,也挣了一些钱,让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咸的滋味恐怕只有他和家人知道。尽管如此,他还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组织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1从实践中大胆摸索带领群众致富的路子近几年,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越来越好。闫志宾心想:既然国家政策支持,作为农民的儿子何不在自  相似文献   

15.
遍地都是的黄泥,不起眼的小昆虫,一位普通的农民以独特的眼光将二者"捏"到一起,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致富神话. 天生爱好竟成致富工具 吉林省吉林市大口钦镇农民王振刚,从小就喜欢画画.中学毕业时,他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村里谁家做家具都会请他去给家具的玻璃门上画些花鸟虫鱼、喜庆图案等,他每年光靠这项收入就有三四千元,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到了80年代末,农村做老式家具的越来越少,王振刚赖以生存的玻璃画渐渐不吃香了.这就让他思考起其他出路.  相似文献   

16.
日前遇到一位养殖致富的能人,他在介绍经验时说:"农民要致富,必须有致富的眼光。"他举例说,有一年,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农民"跟风跑",一哄而上养肉猪。而他没有"跟风",而是"调转船头"养母猪。后来仔猪市场的价高俏销着实让他大赚了一把。  相似文献   

17.
首先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条件,结合自己专长,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不要好高骛远。某乡有一个农民会铁器加工手艺,这是他的长处,可他看到别人开照相馆挣钱多、致富快,便改行学照相。结果,由于文化素质低,技术不过硬,折腾了一年多,分文未挣,只好回头重操旧业。  相似文献   

18.
<正>小小蜡烛挣大钱元宵节,放花灯。离2009年元宵节还有一段时间,该镇西村、东村等七八个村子里的农户便忙着加工起蜡烛来,几个简单的模具,把石蜡熔化后倒在上面,经过挤压,灯塔、元宝、金字塔等一个个造型别致的蜡烛便加工而成了,一户三四口人,一冬可加工蜡烛七八万只,收入5000多元。目前,白彦镇已形成蜡烛专业村3个,加工户600多户,小小蜡烛帮冬闲的农民挣了大钱。  相似文献   

19.
日前遇到一位养殖致富方面的能人,他在介绍经验时说:“农民要致富,首先要练就一双‘致富眼’。”他举例说,有一年,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农民开始养殖生猪。但是他没有“跟风”,路子是对的,仔猪在市场上的价高俏销着实让他大赚了一把。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贫困农民告诉我,为了能早日脱贫致富,他根据报上的一则致富信息,筹了181元钱汇给外省的一家良种推广站,两个月后收到了邮寄来的天麻种,打开一看:天麻种球又小又瘪且已全部烂掉……就这样,他不仅脱贫梦想落空还白白损失了两百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