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两度造访台湾,纵深考察台湾咖啡的过去和现在。得出台湾早期引种咖啡的准确年代为1884年的结论,认为台湾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和后来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与国外通商和日本占领统治台湾有关,也与台湾本土自身的特色和天时地利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史料及实地深入调查,证实云南瑞丽景颇族早期引种咖啡的年代应锁定在1893年,与景颇族开始有文字的历史同步,景颇族引种咖啡和景颇文(即缅甸克钦文)的创制同是外国传教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咖啡规模化种植历史不足百年,从国外引进品种的渠道窄,品种少,规模化种植的品种不足20个,种植区对各品种的根源及特性了解也不多。阐述各品种的特性,为今后咖啡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引种油棕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26年归国华侨从马来西亚携带油棕种子回国,在海南的儋州、琼山、万宁和琼中等地始试种。1941年以后又引种到云南河口、广东雷州半岛和广西北流等地试种。1960年以后,海南岛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种植,1962年,海南油棕的民营种植面积有28.57万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引种咖啡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有案可查的史料和实地考察,朱苦拉引种咖啡的年代应该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朱苦拉确实是云南咖啡最早的引种地之一,并在原地传承至今,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但是,也由于种种原因而静悄悄地消亡与改变,需紧急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通什茶场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南麓,196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在发掘本地区优良品种——海南大叶种的同时,引种我国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加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和推广科学的种植、加工方法,所产制的红碎  相似文献   

7.
丁香引种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从东南亚引种的丁香对我国海南岛儋县等地气温、雨量,光照、台风等气候因子的适应性。最后提出在海南岛种植丁香的最适宜区、适宜区及其气温、雨量,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咖啡病虫害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9年对海南岛6个县12个场、乡41个种植点的咖啡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共10多个变种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并采集标本,共鉴定出害虫48种,隶属于7目32科;病害22种,分别属于6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王海杰 《杂交水稻》2022,(S1):63-65
<正>黄明安,1939年出生,湖南安乡人,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选择去了新疆农垦科学院工作,之后调到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黄明安回忆起和袁隆平的相识相知,还要从水稻育种“南繁”说起。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农作物育种一般一个品种至少要8个世代,一年一个世代就需要8年。海南岛冬季具有天然的温光资源优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年秋末冬初时,科学家们陆陆续续将育种材料带到海南岛进行加代繁殖和选育,这一过程被称为“南繁”。通过“南繁”,4年就可以完成一个作物品种8个世代的种植选育,育种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南繁”慢慢热起来之后,很多优秀的农业专家在这个季节习惯性地齐聚海南岛,相互交流学习。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袁隆平坚持“南繁”工作50多年,  相似文献   

11.
热带水果产业是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分析海南建省以来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的演变历程与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推动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优化升级。本研究运用重心分析、空间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海南岛各市(县)1988—2020年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生产重心迁移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岛热带水果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种植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柑橘橙柚、龙眼等,龙眼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大,菠萝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小。(2)海南岛热带水果总体种植结构类型为芒果、香蕉、荔枝、菠萝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水果、2种水果组合、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48∶0∶52;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为香蕉、芒果、荔枝、菠萝、龙眼、柑橘橙柚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2种、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78∶9∶13。(3)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大部分市(县)已形成稳定的主导种植结构,少部分市(县)仍在不断调整探索;主要水果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相同的区域集聚性更显著。(4)海南岛热带水果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扶持、社会需求、市场行情和农垦改革。应在充分了解当地水果种植结构演变历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其他因素,合理调控产业规模,推动当地形成具有地方优势与特色的水果种植结构,促进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整体向稳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1)海南岛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一级分枝的结果百分率和果节数极显和显高于二、三级分枝。在研究的4个品种中,一极分枝的干豆产量分别为二、三级分枝的1.6-5.6倍,达到极显和显的水平,是植株主要的结果枝条。(2)一级分枝和高产与其果节数量密切相关,它是经济产量构成因素的决定因素。因此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可考虑采用多干整形,以提高其一级分枝的数量,增加植株的果节数,从而达到产。(3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1966—2019年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海南岛18个市(县)芒果单产的气象产量与其各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做相关分析,选取花期平均气温、果实发育期平均气温、年≥10 ℃积温作为区划指标,同时考虑坡度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优法基于GIS开展了海南岛芒果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等西部南部和东部市(县)的沿海乡(镇),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大部、白沙南部、昌江南部、乐东东北部、三亚北部、陵水北部等市(县)地形陡峭的山地,其余为次适宜区。区划结果可为海南岛芒果种植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海南咖啡生产适宜的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了咖啡单作和咖啡香蕉间作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的生长量、产量、光合特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生长量、产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比咖啡单作模式下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模式下4年单位面积总投入比咖啡单作高58.5%,总收益率比咖啡单作高60.7%。咖啡香蕉间作模式在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产值、增加收益方面显著高于咖啡单作。  相似文献   

15.
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是我国剑麻主要生产基地,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广东省剑麻主要分布在湛江、佛山等市的各县农场,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方红农场种植面积最大;广西主要分布在玉林、南宁、百色地区的各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提供依据,在大量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区均可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目前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小麦统计面积.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气候因素多样,从寒温带逐步过渡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小麦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复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次为砂壤土和粉土,少有黏土和砂土.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三熟.中国小麦生产中主要以普通小麦品种种植为主,这些品种根据春化特性可分为春性、冬性和半冬性小麦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是我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具有发展热带农业的天然条件。运用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和发展表现4个方面对海南热带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海南在生产要素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信息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方面尚需加强,建议进一步落实政策,推进科技进步,扩大需求和引进人才重视创新,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槟榔-咖啡间作槟榔冠层的遮荫度对咖啡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在海南省琼海大陆基地设计3种不同间作模式的大田试验:(1)高密度种植(H):咖啡、槟榔株行距均为2.5 m×3.0 m;(2)中密度种植(M):咖啡株行距2.0 m×3.0 m、槟榔4.0 m×3.0 m;(3)低密度种植(L):咖啡株行距2.0 m×3.0 m、槟榔株行距6.0 m×6.0 m。分别测定不同种植模式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咖啡植株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以及咖啡单株产量,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不同间作模式下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间作处理中除低密度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度显著低于其他种植模式外,其余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相较于M,H和L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降低了0.06~0.97 μmol/(m2·s)、0.49~0.97 μmol/(m2·s)和0~0.04 mol/(m2·s)、0.01~ 0.08 mol/(m2·s)。M叶片的蒸腾速率年变化除了夏季低于H 0.11 mmol/(m2·s)左右,高于L 0.47 mmol/(m2·s)左右。其他时期M曲线分别高出H和L 0.33~0.78 mmol/(m2·s)、0.17~0.92 mmol/(m2·s)。在水分利用率方面3种种植模式之间全年变化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咖啡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指标响应于种植模式;中密度种植处理下的咖啡单株鲜果产量相较于高、低密度种植处理分别增产19.41%和18.69%,咖啡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显著增产50.62%和41.67%。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密度种植模式表现较好,在咖啡不同生长时期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位次均为第一。以上结果表明,在槟榔-咖啡间作体系中,适当密植咖啡以及增加槟榔行间距有助于提高咖啡总产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推行中密度间作的种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间作模式的综合优势,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