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云南德宏州发展奶水牛产业在自然气候、区位、市场、饲草资源、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及德宏州奶水牛产业总体规模小、饲养分散、杂交改良进展缓慢、饲草品质粗劣、草畜季节矛盾尖锐、相关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存在问题。提出实现德宏奶水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正确处理德宏水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杂交改良之间的关系;扩大奶水牛的养殖规模,引导养殖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合理开展农田种草,增加优质饲草供应;完善奶水牛业相关科技和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用水牛乳加工液体奶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茶是一种富有茶香风味又有奶制品营养成分的产品。我国古代民间饮食疗法中提到,奶茶久服可安神助眠,养身益寿,是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 目前加工奶茶所用的牛乳,一般是荷斯坦牛(旧称黑白花牛)产的乳,而我国水牛,以往主要为役用,只有广东、广西、浙江、四川等省少部分地区利用水牛挤奶食用。在我国,水牛数量多,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分布较广。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水牛乳加工液体奶茶的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水牛奶茶的营养成分。研究成果对我国水牛乳和茶叶饮料的开发利用有一定价值。 一、材料与分析方法 1.材料 供试水牛乳取自广东省南海市水牛奶品研究中心,对照用的荷斯坦牛乳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畜牧场。 2.分析方法 矿质元素定量测定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视黄醇(Vx)测定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硫胺素(Vx)测定用荧  相似文献   

3.
总结历史经验走适合德宏植胶的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宏地区96年的植胶历史表明,低温寒害造成胶树烂脚是限制德宏地区橡胶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研究经历次寒害选择留存的胶树群落,由于具有优越的边行效应和品种效应而形成很强的适应性,提出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宽行距、用作其它经济作物的橡胶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第11套甘蔗品种2新1宿区域试验,在德宏水田点的试验结果表现为:14个参试种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01-1413、云蔗05-197、云蔗06-267,VMC88-354,以上4个品种在德宏蔗区已经进行扩繁、示范;其余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德宏地区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德宏州芳香植物共有79种,分为60属23科。介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海拔高度及其含油部位,指出该地区芳香植物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铁岭地区稻水象甲的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危害特点。根据稻水象甲传播途径多,适应性强,危害重,除治难等实际情况,结合本地条件,提出了检疫和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依据中棉所12历年区试数据资料,利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对中棉所12演变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其呈下降趋势,皮棉产量与纺纱品质均呈上升趋势;产量组分中单株结铃、铃重呈上升趋势,而衣分为下降趋势;纤维主要物理性能指标的变化趋势为绒长变长、比强增加、麦克隆伍升高;抗病性强弱受年份间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但仍能看出枯萎病指呈下降趋势,黄萎病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宏橡胶林的78份土壤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橡胶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宏橡胶林土壤pH均值为4.83;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和碱解氮养分较丰富,变异系数在16.53%~46.90%之间,呈中等变异性;但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普遍低,处于缺磷状态。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橡胶林土壤IFI值范围10.81~25.29,均值为17.24,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83.34%。采样区域肥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盈江农场>瑞丽农场>畹町农场>遮放农场。综上,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良好,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低纬高原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旱地小麦产量及群体结构特点,2016-2018年以该区新育成的3个旱地小麦新品种(系)(易2011-1、弥136-7和云麦69)为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昆明、丽江、德宏3个生态区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生态区之间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茎蘖数变化、叶面积动态、旗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品种(系)产量均表现为丽江德宏昆明,丽江2年平均产量较昆明分别高30.85%、31.97%和31.33%,较德宏分别高12.31%、28.96%和9.39%。丽江的单位面积穗数与昆明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德宏;千粒重和穗粒数均表现为德宏丽江昆明,德宏千粒重与昆明差异显著。拔节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在丽江和昆明间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德宏。分蘖成穗率在三生态区之间差异不显著。孕穗期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表现为丽江昆明德宏。开花期至花后14 d丽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低于德宏和昆明,花后21~28 d光合速率则表现为丽江德宏昆明;拔节期群体干物重在生态区间差异较小,孕穗期至成熟期丽江干物质积累较快,干物重显著高于德宏,德宏高于昆明。本试验条件下,丽江的小麦产量最高,群体结构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大豆品种改良,本文对101份1982-2021年江苏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演变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株高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审定品种(其中淮北品种60个,淮南品种41个)产量随年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产21.08 kg·hm-2,且R2大于0.600,上升线性关系较为明显。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生育期、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合理缩短生育期、减少主茎节数、降低株高与结荚高度可促进产量提升,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可为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德宏州甘蔗套种马铃薯规范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和冬种马铃薯是德宏州的优势产业,利用甘蔗生长前期行间套种冬马铃薯,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缓解用地矛盾,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的有效措施。德宏州农技推广中心主要研究人员,经过近年多次试验研究,总结出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对确保甘蔗、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要求作了规范,为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和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德宏州旱地分布和气候特点,采取咖啡/乔木作物/农作物三元复合栽培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咖啡/乔木作物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存在的成本回收期长、咖啡幼树成活率低、长势弱、虫害严重等问题。二元复合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超过了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和橡胶、咖啡、柠檬、茶叶等单一栽培模式的,充分展示了咖啡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和相关产业迅猛发展起来,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提高,种植品种多元化,基地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相关产业品牌优势化、国际化,正逐步把马铃薯种植业和加工业打造成内蒙古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马铃薯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前景看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现有资料,采用当地人员参与性考察调查方法,在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对云南省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临沧地区16个县(市)的93个野生稻原生境进行了考察核查。发现原先记载的93个野生稻分布点中只有30个点还存在野生稻,同时又发现了10个疣粒野生稻新分布点。现存野生稻分布点合计40个,其中普通野生稻1个点、药用野生稻2个点和疣粒野生稻37个点。这40个野生稻点分布于6个地区(州、市)16个不同的县(市),其中35个点集中分布在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2个县(市)。普通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约1 334 m2,2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均约为334 m2,37个疣粒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变幅较大,从少量几丛到133 400 m2以上;分布面积不少于13 340 m2且密度在中等以上的分布点全省只有8个,这8个点中有4个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市,2个点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还有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各有1个分布点。  相似文献   

15.
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13个ISSR引物对云南省分布的疣粒野生稻 (Oryza meyeriana Baill.) 3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检测到13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80.36%。在居群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666和0.4028。把云南疣粒野生稻34个居群分别按照行政区、经纬度、河流流域和海拔划分成不同类型,计算它们的 Na、Ne、H、I和 PPB各项数值,发现疣粒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以思茅市最高,临沧、西双版纳次之,保山、德宏最低;太平洋水系澜沧江中下游海拔较高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多样性较丰富。可将云南疣粒野生稻分为两大群,一大群是思茅地区的材料,另一大群包含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地区的材料。最后讨论了疣粒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34 populations of wild rice Oryza meyeriana Baill.distributed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was analyzed using 13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markers.A total of 168 bands were amplified,of which 135 polymorphic bands were discover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was 80.36%.A genetic diversity was revealed as Nei's gene diversity(H)=0.2666 and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η)=0.4028 at population level.The 34 popul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regions,latitude and longitudes,river areas,altitudes of their origins,and their indexes such as Na(number of alleles),Ne(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H,I and PPB were calculated.Richer genetic diversity was found in the wild rice populations distributed in Simao Prefecture than that in Lingcang Prefecture or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whereas the least genetic diversity was in Baoshan Prefecture or Dehong Prefecture.Rich genetic diversity was also discovered in the wild rice populations originated from higher than 710 m altitude arou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 belonging to the Pacific Ocean drainage system.The 34 population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one group covered the wild rice distributing in Simao Prefecture only while the other group covered ones in Lingcang,Xishuangbanna and Oehong Prefectures.The issue on how to effectively conserve the wild rice germplasm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吴早贵 《玉米科学》2005,13(4):127-131
玉米是浙江省重要的旱粮作物。近年来,在鲜食玉米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玉米生产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初步形成了具有南方特色的鲜食玉米产业。根据浙江省玉米生产和消费现状以及有利条件,探讨了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和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