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水稻青立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青立病1982年在万安县麻源垦殖场麻田生产队有三丘田发生。1984年这三丘田周围的水稻田也发生此病。一、发生为害情况1982年10月间丁下塅2.8亩有一半早广二号已打苞百分九十五以上,个别株抽了穗出现颍壳不闭合,未灌浆结实的畸形粒;  相似文献   

2.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和防治恶苗病是水稻常见的病害之一,群众称之为“米秧”。近年来不仅危害双晚,而且在早中轴品种上也有发生,特别是杂交稻,田间发病率可达10%,严重的达25%~30%。恶苗病在秧田期就开始发生,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病株高而细,比健株高三分之一到...  相似文献   

3.
单季稻恶苗病严重发病的原因及其防治周昭瑜,管乃椿,陈雪林(昆山市植保植检站,215300)90年代开始,随着稻作轻型栽培(旱育地膜育秧)新技术的推广,水稻恶苗病发生面积愈来愈大,发病程度逐年加剧,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且发病期早,发生期长,从秧苗三叶期...  相似文献   

4.
邓志强 《植物医生》2001,14(1):38-38
水稻恶苗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赤霉属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w)Wollenw引起的真菌病害,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近几年来,上杭县早季水稻恶苗病有回升趋势,2000年春季,用江苏辉丰农化股份公司生产的25%咪鲜胺(使百克)EC,对水稻恶苗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在个别品种上都有零星发生,近年来,随着优质稻的推广,再加上种子带菌、浸种消毒不严,恶苗病有加重的趋势,如:2009年,我市个别品种在秧田发生恶苗病后,继续传染大田,造成大田死苗.为了摸清恶苗病的发生规律,有效加以防治,现就恶苗病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加以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肉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部位的抑菌机理,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萃取物对水稻恶苗病菌、黄瓜枯萎病病菌、稻瘟病病菌、白菜黑斑病病菌、番茄早疫病病菌的抑菌活性,并用抑菌活性较高的石油醚萃取物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进行测定,观测其对菌丝生长形态、细胞膜透性和物质合成与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物和水相萃余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对水稻恶苗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51.84%;其对水稻恶苗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7.92 mg/mL和15.21 mg/mL。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石油醚萃取物处理后的水稻恶苗病病菌菌丝发生畸形、皱缩现象;并且随着质量浓度增加,菌丝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而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品种的更换.水稻恶苗病在通州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是1996--2001年全市恶苗病暴发成灾,发生面积在50%以上.尤其是粳稻9516等系列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恶苗病的发生更为严重.重病田的病株  相似文献   

8.
旱育秧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陆代妹,刘思松(福建省屏南县农业局352300)(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水稻恶苗病在大田期发生较多。随着水稻旱育秧的推广,秧田发病率也较高,一般田块株发病率为5%~20%,严重田块株发病率为50%以上。恶苗病是由...  相似文献   

9.
江苏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刁春发,李希平(江苏省南京植保站南京210037)9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粳稻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等轻型栽培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水稻恶苗病发生越来越重。1995年全省发生面积达53万多hm2,重病地区病...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质资源对水稻恶苗病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彬 《植物保护》1994,20(3):20-21
水稻种质资源对水稻恶苗病的抗性鉴定初报吕彬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佳木斯154014随着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我省近年恶苗病日趋严重。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50%以上。目前国内外有关此病的研究多偏重筛选防治药剂方面,对恶苗病的抗性鉴...  相似文献   

11.
恶苗病是水稻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北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日益严重趋势。长江流域种植的杂交早稻威优系统受害尤为严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方法很多,而以药剂处理种子简而易行,使用安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水稻恶苗病在天津市各水稻种植区县部分地块集中重发,其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均为近10年之最.经全市植保部门调查发现,2015年水稻恶苗病重发区域病穴率一般为15%~20%,最高超过50%.造成2015年恶苗病偏重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菌源充足、浸种操作不当、易感品种增加.为有效降低该病害的为害水平,可采取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种子处理、科学栽培等综合防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各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造成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Fusarium andiyazi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之一,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 P),以F.andiyazi的TAT(trichothecene 3-O-acetyltransferase)基因为靶标设计并筛选出一套灵敏、特异的LAM P引物,建立了可快速诊断该病菌所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LAMP检测技术。在等温条件下(64℃)只需进行核酸扩增反应80 min,反应前向体系中加入了金属离子指示剂HNB(羟基萘酚蓝),反应后即可肉眼观察反应产物颜色变化判断检测结果,阳性反应呈天蓝色,阴性呈紫色。该TAT-Fan-LAMP技术的最低检测灵敏度为100 pg·μL~(-1)。应用该技术成功地对南京江宁和镇江句容田间采集的由F.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进行快速诊断。该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为F.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诊断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一、水稻恶苗病河南水稻随着轻型稻作栽培新技术的推广,水稻恶苗病已成为我地水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观察表明,根系植伤是该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因此,防治上应减轻根系植伤程度及辅以药剂浸种。具体做法为:1、催芽时间宜短,掌握稻种以“露白”...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  相似文献   

16.
25%咪鲜胺乳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金桂 《植物保护》1990,16(4):53-53
1983年常州市推广武复粳品种以来,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发生日趋严重,对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前几年,我们曾单独用多菌灵或巴丹防治这2种病害,巴丹对干尖线虫病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对恶苗病无效;多菌灵对恶苗病防治有效,对于尖线虫病无效。我们从198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灭线菌”处理稻种,对干尖线蜗防效达98%以上,恶苗病防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我市粳稻上发生较为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势头,据调查1996年自然病穗率011%,1997年21%,1998年上升到384%,高的田块在10%以上,已严重威胁着粳稻产量的提高。为摸清其发生原因,以便采取相应防治对策,今年9月中下...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用60%吡虫啉悬浮拌种剂(高巧)等药剂进行拌种,考究其对水稻飞虱、稻蓟马、恶苗病的防治以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病毒病的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巧种子处理剂对防治水稻秧苗期稻飞虱和预防"南矮"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且对水稻体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分蘖数、株高、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茎基宽和产量结构的提高,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