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异食现象,是指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喜欢采食非饲料物质的现象.反刍动物的异食现象多种多样,其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笔者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各类资料得记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反刍动物的异食现象,是指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喜欢采食非饲料物质的现象。反刍动物的异食现象有多种多样,其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笔者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各类资料记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牛羊是日常比较常见的反刍类动物,因为其特殊的消化系统,牛羊在进食饲料后需要通过反刍对饲料进行消化。异食是牛羊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种疾病出现会严重影响到牛羊正常的生长,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反刍动物出现异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断巩仔猪在亘线育肥时产生异食拱圈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发现。异食拱圈猪生长缓慢.出栏时间延长.队而增加养猪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产生异食拱圈的原因.多因饲料配合单一.机体中城、钻和维生素不足引起.特别是在钠盐比谢紊乱、饲料钾盐与钠盐、碱与氯比例不适当。磷钙比例失调的情况下.异食拱圈的现象极易发生_实践证明.信异食拱圈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有效防止;卫.驱虫。给猪体进行肠道驱虫。应’JIA对养猪户咨询.以便因地制宜采用科学配方。2.喂配合饲料。根据猪的营养需要和生理特点.采用科学配方.提倡多种饲料配合.以满…  相似文献   

5.
肉羊在养殖过程中常会出现异食现象,有时单个存在,有时成群出现,肉牛的这种异食行为会严重阻碍肉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肉羊会表现消化不良,消瘦,胃肠管道阻塞,严重时还会发生死亡。因此,养殖人员应该了解肉羊发生异食的原因,并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是动物重要的营养性单糖,对于维持动物健康、保持生产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反刍动物由于特殊的消化生理特点,葡萄糖有其特殊的合成代谢途径,尤其是糖原异生对反刍动物生产和健康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对葡萄糖消化吸收、糖原异生、营养代谢和调控组合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综述,这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对谷食类日粮的不同加工处理,可改变瘤胃内淀粉的降解程度,影响瘤胃微生物的作用。现研究已证实,对谷物的不同加工方法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性能,并改善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及代谢利用。为此,本综述对谷物不同加工方法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作一阐述,以便为谷食类日粮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研究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大部分B族维生素,包括生物素。生物素由瘤胃和大肠中的细菌合成,在葡萄糖异生、脂肪酸合成、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及细菌中丙酸的生成上均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母猪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本病在西北农村散养户中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1.
据湖北省襄樊市一些养殖户反映,由于家庭养羊规模的扩大,为进一步提高养羊经济效益,防止放牧羊群损害庄稼和践踏损害牧草,推行了舍饲养羊,而自从舍饲养羊以来,在喂养的羊群中,却陆续出现了羔羊喜舔墙壁、食槽、地皮,以及啃食泥巴、砖瓦、石块等异物的怪现象。养殖户还反映,有从羔羊向育成羊、育肥羊和母羊的发展趋势,养羊户对羊群发生异食现象束手无策。听完养殖户的反映情况,笔者的第一反映是可能饲喂不当导致羔羊发异食症,随后通过现场了解的情况分析,证实了笔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家兔饲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食仔、食毛、食足、食土、食木等异常现象,这些现象通常被称为家兔异食症。1食仔症发生食仔症的主要原因于:(1)营养缺乏——多发生在过早初配母兔,其摄入营养不能满足妊娠和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特别是蛋白质、钙、磷不足。一般母兔初配月...  相似文献   

13.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三十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14.
羊食毛症属于异嗜现象,具有多种诱发原因,对羊的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对羊食毛症的发病诱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粗蛋白(CP)及硫(S)供应量不足、饲料营养结构单一、疾病等可能因素,并探讨了羊食毛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发病原因:一是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在我国北京市、河北、江西以及贵州等省某些地区奶牛或耕牛时有发生,一致认为是反刍动物超食高碳水化合物类精料或长期喂饲酸度过高或质量低劣的青贮饲料,致使乳酸大量产生并在瘤胃内过度积聚而引起以前胃机能障碍发展为全身中毒为主征的反刍动物疾病。为了交流信息,特将黑龙江省阎家岗农场奶牛场,奶牛喂啤酒糟酸中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淀粉在反刍动物中的吸收过程比较复杂,反刍动物通常消化淀粉食入量的75%~80%。没有发酵就进入到小肠的淀粉更不容易被酶消化,进入到小肠的淀粉平均只有35%~60%被分解,而没有在小肠中消化的那部分在大肠中又有35%~50%被分解,这就表明小肠消化的局限性确实存在。本文就影响小肠淀粉消化和吸收的营养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寄生虫病。该病可引发牛、羊等反刍动物肝炎、胆囊炎等疾病,且并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尤其是幼畜和绵羊,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肝片吸虫病的成虫呈棕红色,卵椭圆形金黄色,卵壳光滑,可随牛、羊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仔猪的生长速度较快,从母乳中只能得到很少的铁,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没有外源性铁,血红蛋白的生成受到影响,便出现仔猪缺铁性贫血。新生仔猪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每100 mL血液中8~12 g,当降至3~4 g时,就会出现贫血状态。仔猪8~9日龄,表现贫血症状,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心跳加快;被毛粗乱,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减食,出现喜食泥土、杂物、舐食墙壁等异食现象。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羊误食塑料膜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羊误食塑料膜及防治方法张云卿(北京农学院,昌平102206)牛羊误食废弃的塑料薄膜等杂物,影响消化机能,导致渐进性消瘦死亡。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羊、牛、猪等家畜时有发生的一种特异性异食病。并且发病率和社会发展是同步的逐年增高。此病属异食癌。无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