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第二段野外中型池塘鳖种培育这阶段的培育就是从鳖苗池塘高密度培育成75克/只左右的小鳖种,经过分养后培育成300克/只大鳖种的过程。由于鳖种的规格大于鳖苗很多倍,所以养殖环境和管理有其特别的要求。1.池塘建造和设施配套(1)池塘建造:野外鳖种培育池塘的建造,不但要考虑养殖效果和管理方便,还要考虑建造成本,所以可采用土池底、水泥堤埂的形式。池塘长方形,单  相似文献   

2.
池塘鱼鳖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野生鳖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商品鳖的价格一直维持在200元/千克左右。几年来,我们在养鱼塘口进行鱼、鳖套养的研究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项养殖技术小结如下:一、池塘选择和生态环境改造1.池塘条件选择环境安静、东西走向、背风朝阳的塘口,有利于鳖晒背,池塘坡比(2~3)∶1,池塘面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在池塘综合混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池塘中混养鳖、鳙和南美白对虾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的养鳖池塘中进行了鳖、鳙鱼、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为今后有条件发展综合养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鱼虾鳖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秋虎 《内陆水产》2004,29(6):24-24
鱼、虾、鳖池塘混养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现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介绍池塘鱼、虾、鳖混养技术,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鳖又名甲鱼、脚鱼、团鱼、水鱼、王八等。近几年来,池塘人工养鳖以占地少、易管理、效益好等特点在我县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广大渔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门路。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几年来池塘养鳖的实践,就池塘养鳖,中的几个主要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鳖的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的池塘人工养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许多渔农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建湖地区几年来池塘养鳖的实践,就池塘养鳖的几个主要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以供各地参考。 1.鳖池建设养鳖池宜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僻静的地点分级建池。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各地在池塘综合混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池塘中混养鳖、鳙和南美白对虾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5年在宁波市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的养鳖池塘中进行了鳖、鳙鱼、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为今后有条件发展综合养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不同来源鳖种在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条件下,鳖的品质、产量、效益等有关内容,2003年项目单位设计了池塘常温鳖种、温室鳖种与野生鳖种三种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经过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池塘中同时养殖鱼和鳖的混养生产方式称为鱼鳖混养。鱼鳖混养时,在生产措施上应相应的改变,以创造适合鱼鳖共存的池塘生态环境。1 建好防逃墙 鱼鳖混养池的建设,应本着养鳖为主,养鱼为辅的原则。因此,除了稚鳖池因水体较小,又需经常换水,而不宜混养鱼类外,其他鳖池,只要水位可加至1~1.5m以上者,均可混养鱼类。 一般鱼池经过改造都可与鳖混养。但因鳖有爬墙、凿洞逃逸的习性,因此应在池塘四周筑起防逃墙,方可与鳖混养,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修建饵料台、休息场及产卵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我区积极开展鳖、虾混养技术研究,通过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就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近年来养鳖池塘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和养殖鳖类病害日趋严重的实际,我们在北海市银海区富甲鱼鳖农民专业合作社包家基地开展了养鳖池塘种植"渔稻"改良水质和底质试验,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试验在北海市银海区富甲鱼鳖农民专业合作社包家基地进行,养殖面积100亩,共15口池塘。本次试验使用7口池塘,其中5口试验塘,分别为6亩1个、7亩2个、7.5亩2个。2口对照  相似文献   

13.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中华鳖人工池塘养殖由于放养品种单一,局部密度高、水域生态环境变差等原因,导致池塘生态鳖病害增多,品质有所下降,市场价格相比"洗澡鳖"(温室加外塘)优势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困局,我区积极开展鳖、虾混养技术研究,通过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就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1996年至1998年,金湖县先后完成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养鳖混养技术”33.3hm~2示范区建设和333.3hm~2、666.7hm~2推广任务。该项技术以温室为主进行集约化培育幼鳖,在成鱼池中混养食用鳖,1998年全县666.7hm~2池塘鱼鳖混养,产鱼547.6kg/0.067hm~2,鳖22.6kg/0.067hm~2纯利润为1779.89元/0.067hm~2,其中33.3hm~2示范区,产鱼584.8kg/0.067hm~2,产鳖33.4kg/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生态养殖商品鳖是我国近年来普遍推广的新型高品质商品养殖技术,但在养殖过程中如何掌控生物活性饵料与甲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合理比例及水生态调控技术的规范化,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在池塘生态养殖商品鳖的饲料投喂中,通过生物活性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的不同配合比例的投饵试验与池塘水生植物优化养殖水生环境试验的结果对比,从而为系统制定野外池塘生态养殖商品鳖投饵与水生态调控技术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20.
周国华 《水利渔业》2005,25(5):25-26
利用池塘稻田组合半循环自净式系统,养殖池塘常温培育、温室培育和野生的鳖种,放养鱼种为银鲫、鲢、鳙.结果表明,池塘常温培育和野生鳖种养成的鳖体色、品质与天然成鳖相似,售价高、效益好.养殖池塘常温培育的鳖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