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pH、总碱度、总硬度、含盐量呈抛物线关系。在pH7.75~8-75,总碱度3.5~6mmol/L,总硬度9.5~14.5mmol/L,含盐量2.3~3.7g/L时,浮游植物发生机会最多,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pH对栉孔扇贝体内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不同pH(7.0,7.3,7.6,8.5,9.0)环境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等5种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高于正常组(pH8.0)时,上述5种免疫指标均随pH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在pH低于正常组时情况稍复杂,4种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CP在pH7.6时酶活性上升至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ALP、SOD和CAT活性均在pH7.3时达峰值,随后酶活性降低;而胞内活性氧含量则随pH降低持续增加。实验结果表明,pH对栉孔扇贝免疫活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现免疫活性的正调节;但在高强度pH刺激下,扇贝免疫活性呈现出负调节,这种负调节可能与高强度刺激引起的免疫机能疲劳或损伤有关。[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50—654]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碱度和pH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对水环境中碳酸盐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8.5、盐度0.18g/L时,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h、48h、72h和96hL(‰值分别为14.36、11.83、10.35和7.68mol/L,安全值(SC)为2.41mol/L。在相同盐度下,碳酸盐碱度为1.41mol/L时,中国林蛙蝌蚪的pH为24、48、72和96h LC50值,碱性范围分别为10.33、10.18、10.08和10.02,酸性范围分别为3.92、4.07、4.11和4.16。建议野外蝌蚪养殖水体的pH应控制在6.0~8.0,碳酸盐碱度保持在1.5~3.5mol/L。  相似文献   

4.
常抗美 《齐鲁渔业》2004,21(8):13-15
1 对养殖环境和深水网箱设施的要求。1.1 深水网箱设置海区的环境条件。海区潮流通畅,流速在0.5~1.0m/秒;表层水温8~28℃,骤变幅度小;pH值7.6~8.6;透明度0.3m以上;溶解氧6mg/L以上;水深在15m以上;浪高在5m以内。主要水质指标应不超过鱼类养殖要求的安全浓度及国家海区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盐度与pH对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盐度、pH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2±0.2℃条件下,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不同pH(5.5、6.0、6.5、7.0、7.5、8.0、8.5、9.0和9.5)下孵化,观察比较其孵化率HR、畸形率DR以及对初孵仔鱼活力和仔鱼培育周期的影响。并在上述设定条件下,进行了初孵仔鱼耐受试验,测定其存活率SR及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为10和45,最低和最高临界PH分别为6.O和9.5;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40、6.5~9.0,最适范围分别是30~35、7.5~8.0。仔鱼生存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35、6.0~9.0,最适范围分别是25~30、7.5~8.0。  相似文献   

6.
银鲫消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验结果表明: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5、8.5、8.0;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7.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5;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4.8,在前肠、中肠、后肠均有两个峰值,分别为3.6和4.8。说明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分别适宜在弱碱性、弱碱性、弱酸性和酸性条件下发挥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莫桑比克鳗鲡养殖生物学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莫桑比克鳗鲡(Anguillamor morata)玻璃鳗经形态学鉴定品种后,开展了主要养殖生物学特性研究。耐受高温和低温分别为39℃和7℃,适宜生存水温15℃~33℃;耐受盐度与水温相关,水温30℃致死盐度2.9%,适宜盐度小于1.1%,20℃致死盐度2.7%,适宜盐度小于1.8%,10℃致死盐度2.1%,适宜盐度小于2.0%;耐受pH值与水温相关,30℃致死pH值分别为3.5和11.0,适宜pH值6.0—7.0,20℃致死pH值分别为4.0和11.0,适宜pH值6.0~8.0,10℃致死pH值分别为3.5和10.5,适宜pH值5.5—8.5。常用药物S高聚碘、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苯扎溴铵、溴氯海因、甲醛、敌百虫的安全浓度高于或接近常用浓度,硫酸铜、溴氰菊脂乳油、氯氰菊脂、甲苯咪唑的安全浓度低于常用浓度。水体中非离子态氨的安全浓度为2.51mg/L,亚硝酸氮的安全浓度为55.12mg/L。  相似文献   

8.
池塘选择:面积3~5亩,水深1.0~1.5m。底质为泥沙土结构,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pH值7.2~8.5,溶氧在4mg/L以上。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鲴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溶氧3.5~7mg/L,pH值5~8.5,适盐0.1~8。杂食性,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草鱼置于低pH(6.0,5.5,4.5)水中4d和7d,测试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4天,低pH引起肝组织SOD活性升高,而对鳃组织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在第7天,低pH引 起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而鳃组织在pH6.0和pH5.5时SOD活性升高,在pH4.5时SOD活性下降。提高水中钙浓度,可减缓pH4.5实验组(第7天)鳃和肝组织SOD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蝌蚪对盐度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温16~18℃的野外条件下,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中国林蛙蝌蚪对盐度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pH为7.3~8.1的池塘水质条件下,盐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48、72和96h半致死值(LC50)分别为8.09‰、7.32‰、5.37‰和3.349‰;零致死值(LC0)分别为6.22‰、6.13‰、3.09‰和2.17‰;全致死值(LC100)分别为9.72‰、8.49‰、7.82‰和5.37‰;10%致死值(LC10)分别为6.82‰、6.39‰、3.69‰和3.22‰;90%致死值(LC90)分别为9.33‰、8.7l‰、7.37‰和4.72‰;安全值(SC)为1.70‰。建议野外蝌蚪饲养池的水体盐度控制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对青蛤肝脏、肠道、胃组织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蛤肝脏、肠道、胃组织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0℃,最适pH值分别为6.5、6.5、6.0-6.5;肝脏、肠道、胃组织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40℃、35-40℃,肝脏、肠道中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0-8.5、8.0,胃组织中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5和6.0。  相似文献   

13.
pH对西施舌受精卵与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pH对西施舌(Coelornactra antiquata)受精卵的孵化与面盘幼虫生长发育及附着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西施舌受精卵孵化成担轮幼虫的最适pH为7.0~8.5;从担轮幼虫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的最适pH为7.5~8.5。在pH8.0~8.2面盘幼虫生长较快,日平均壳长增长15.0~16.5μm。在水温26.4±0.45℃,盐度25.50,pH8.0—8.2的条件下,平均壳长196μm的西施舌壳顶面盘幼虫经72h培育,幼虫附着变态率为51.66%~53.00%。  相似文献   

14.
在24m^2暂养池中饲养黄颡乌仔,密度1600尾/m^2。逐步加水,pH值7.2~7,8,水温21~26℃,溶氧5.6-8.8mg/L,日投枝角类4次,暂养6天成活率85%,由9mm长至26mm,日增长3mm。  相似文献   

15.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病情等。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即pH值为7.8~8.5,pH值为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13,(6):70-71
清塘后,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纳水至0.8-1.2米深左右,用漂白粉消毒,凋节水体pH值至7.8~8.5-3天后施用酵素菌①号培水.每亩6~8公斤(不计水深).先浸泡半个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开足增氧机.以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施川酵素菌之后2天,用试苗袋试苗,  相似文献   

17.
1.在冬天或早春将池水排干,清除多余的淤泥及杂草,修整塘坝;2.在湿的塘底泼洒土石灰(65~130公斤/亩);3.将池塘彻底干透;4.灌入6~10厘米的水;5加入生石灰,用量为65公斤/亩;6施加牲畜粪,用量200~300公斤/亩或用无机化肥0.8~l.2公斤/亩,放置2~3天;7加水深至50厘米;8如果发现肉食性昆虫,依0.5克/平方米的用量施加敌百虫,用了敌百虫的池塘须放置5~7天。或在晴天每平方米施加l~2毫升汽油与柴油(2:l)混合物,水面上的油层可以杀死呼吸空气的昆虫。每周重复一次,2~3次后肉食性昆虫可被清除掉;9.如果发现…  相似文献   

18.
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匙吻鲟孵化率、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的统计 ,探讨水中溶氧、温度、pH值、饲养密度对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影响 ,初步得出了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适宜条件 :温度 18~ 2 0℃、pH值为 7 0~ 8 0 ,匙吻鲟体长在 1~ 4cm时 ,适宜饲养密度为 80 0~ 10 0 0尾 /m3 ,4~ 6cm时 ,适宜密度为 4 0 0~ 5 0 0尾 /m3 。  相似文献   

19.
施学文 《福建水产》2011,33(5):48-51
利用长200m、宽5.2m、高4.5m的山洞,在6m^2和0.48m^2的养殖池中用石板材和鹅卵石搭设人工洞穴,以人工养殖的Ⅴ-Ⅶ龄的子二代大鲵作为亲体开展人工繁殖研究。亲鲵培育水温19.0~20.5℃,pH7.2—7.3,DO5.8~7.4mg/L,光照〈300Lux;催产选择在7月上旬进行。激素选用LRH-A2+HCG,剂量LRH—A2 10-20ug/kg+HCG1000~2000IU/kg,雌雄同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受精卵孵化温度18~18.5℃,pH7.2~7.3,DO6.0—8.0mg/L,光照〈100Lux。2010年7月催产雌鲵26尾,雄鲵24尾,催产后第4d,4尾雌鲵产卵3800粒,获受精卵962粒,受精率25.32%。受精卵经35—38d的孵化,共孵出稚鲵172尾,孵化率为17.88%。  相似文献   

20.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