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素英  段建真 《茶叶》1995,21(1):26-29
茶叶产量和品质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春季新梢生长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水分呈负相关;夏秋季与水分呈正相关,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光辐射中散射光量与品质呈正相关,地温对新梢生长关系密切,土壤水分含量对夏秋茶也有很大影响,雨后新梢长度日生长量可达2mm以上,叶面积生长量>40mm^2,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安徽茶园年损失氮4000-6700t,P2O5800-1340t,K2O2000-3350t,有机质40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市场价格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价格法等评估方法对福建省茶园生态系统的茶叶初级产品的生产、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水土保持及涵养水源等功能进行初步估算,最后预估得福建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64.895亿元。  相似文献   

3.
西湖风景区茶园草木葱茏,风光旖旎,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卫星遥感数据、现场调查和统计资料,使用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市场价值法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测算.结果显示,西湖风景区茶园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每年70402万元,其中供给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园生态系统资源价值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自然资源价值论为基础估算了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的资源价值,文中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直接生产价值、社会保障功能、有机物积累、营养物质循环、水源涵养、土壤固持、气体调节和文化价值及茶树种植过程的负面环境功能一一作出估算,最后得到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总量为1301.7364亿元.  相似文献   

5.
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生产和其它作物生产一样,单位面积的经济生物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光能利用率愈高,经济生物量也愈高。但是,无论哪种单一作物,都难以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的空间资源,因而也不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采用多种生物投入法,建立最佳的复合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把环境资源尤其是光能资源的耗散程度降到最低,借以提高绿色植物净初始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蔗园生态系统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20年国内我在蔗园生态系统调控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种植密度、轮作制度、蔗地深松耕、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生长调节剂使用、蔗田间套作、生态菌肥施用、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有些措施技术上比较成熟、如深松耕、配主施、化学除草、地膜覆盖和蔗园间套作等,并已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主要集中在增产机理以及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方面,而生长调节剂、生物菌的研究方向是使  相似文献   

7.
复合细胞分裂素是中国科学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具有促进茶树细胞分裂,使叶片增大,节间变长,新梢密度增大,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本试验旨在探明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茶树春梢生长及增产增收等方面的效应。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供试材料:复合细胞分裂素,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产,每小包重量为5克;尿素为福建三明化肥厂生产。2.供试茶园:宁德地区衣校教学实习茶园,种植规格150×30cm,单行单株种植,14年生。福建水仙品种,茶树长势比较一致,采制绿茶。(二)试验方法本试验设三个处理,即喷施4000倍复…  相似文献   

8.
复合生态茶园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合生态茶园的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之一。茶园内的茶树与茶园间作植物之间在统一的环境中形成矛盾对立关系,两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生物体必须与它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茶园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经人们的加工、改造、利用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这个由多样生物组成的系统的物质环境条件随着生产资源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等生产循环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它涉及茶树品种、栽培技术、栽培地区、生态环境、营养管理、采摘标准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变化都受生态体系中可利用物质的质与量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系统地叙述了绿色食品的发展,内涵和市场前景。阐述了生态环境对茶叶绿色食品的影响,特别是京农药杀虫剂不同种类的化学性质对环境的污染作了概括分析,与为国际对药的管理使用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森林茶园是指以产出生态茶叶为目标,按传统方式管理,符合绿色、有机种植标准,面积在0.5 hm2以上,伴生有高于5 m以上至少1种形成林冠的其他野生或栽培的木本植物,覆盖度在10%以上的栽培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群落,相对于台地茶园是一种新型茶园。为了解森林茶园群落结构多样性,对贵州三都县森林茶园进行调查。研究选取10个20 m×20 m的茶园样地,记录样地的海拔、坡度和群落状况等环境因子,分析森林茶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三都县森林茶园群落共有植物136种,隶属65科108属,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分布区亚热带性地理成分明显。群落垂直空间分层明显,乔木层平均胸径为10.43 cm,毛桐单株胸径最大,为60.19 cm;灌木层平均地径为1.70 cm,黑壳楠单株地径最大,为4.80 cm;茶树为群落的优势种,每个样地平均约有43株;乔木层主要优势树种为枫香树、青冈、朴树等,灌木层优势树种为方竹、水竹、川莓、柃木等。了解森林茶园群落结构与组成,维持森林茶园群落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森林茶园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皖南茶桕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澜  丁瑞兴 《茶叶科学》1989,9(2):109-116
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水平比普通茶园有明显提高,主要反映在土壤三相组成、有机质含量与质量、水解酶系活性和有效养分库容量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认为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值得在皖南以至江南丘陵茶区试行和推广。此外,还对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及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复合种植模式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模式,而茶园复合种植是充分利用茶树的生长习性以间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复合种植模式体系。在明确茶园复合种植理论与概念的基础上,整理了当前茶园复合种植的主要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分析了对茶叶产量、品质、病虫害防控、茶园土壤性质、茶园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茶园复合模式系统应作为多层次、多功能整体研究,综合探讨各部分的耦合机理,形成可参考、可应用的茶园复合种植模式,以期为未来生态复合茶园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与茶园害虫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当前茶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中昆虫种群的影响以及茶园生物多样性与茶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提出以保护和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茶树——次生植物间作茶园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我国茶园生境管理的长期性任务.为了更加科学地选择利用靶标植物而构建植物多样性生态茶园,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报道详细划分和定义了八种次生植物,主要包括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伴生植物,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驱避植物、屏障植物、诱集植物和指示植物,以及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的养...  相似文献   

16.
湖南茶园主要杂草生态调查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10,37(2):22-25,29
通过不同生境的调查,明确湖南茶园主要杂草有48科、128种,其中一年生杂草67种,占52.34%,多年生杂草61种,占47.66%。并以菊科、禾本科为最多,各有26种,二科共占总种数的40.64%。提出六条无公害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里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我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已在我省少部分茶园尝试应用的生态调控措施进行归纳,推介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物多样性管理、农业耕作、物理器械、天敌资源、生物资源等调控措施,盼能指引生产,改善茶园生境,充分保护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从而持续有效地控制该主要害虫的猖獗为害,提升我省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9.
合理间套作功能植物是茶园生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遮光保温、保持水土、增肥促长、保持微域环境稳定;还能吸引天敌、驱避害虫,减轻茶园病虫草为害,有助于茶叶提质增效。但不合理的间套作会破坏茶园微域环境和争夺养料,进而影响茶树生长。通过综述近年来在茶园间套作功能植物及其对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茶园常见功能植物的种类、作用方式、功效和常见问题,以及间套作功能植物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应用间套作措施促进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调控和提升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土壤中养分形态的动态平衡,养分的季节变化及养分的迁移等三个方面,概述了茶园土壤中养分变化的动态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节利用途径,为茶园土壤管理及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