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栽培型和野生型马齿苋茎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作用.[方法]以栽培型马齿苋和野生型马齿苋为材料,分别对2种类型马齿苋茎和叶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采用DPPH·清除试验、黄嘌呤氧化酶抗氧化和二酪氨酸/酪氨酸3种抗氧化方法对其抗氧化作用进行试验.[结果]2种马齿苋多表现为叶中功能成分高于茎.野生型马齿苋多酚、总黄酮和β-胡萝卜素茎叶总含量高于栽培型,而有机酸和多糖以栽培型马齿苋中总含量高于野生型.栽培型马齿苋抗氧化作用好于野生型马齿苋.[结论]栽培型马齿苋可以作为潜在的抗氧化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宁夏六盘山区野生和栽培秦艽的质量。[方法]对宁夏六盘山区的秦艽的3种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其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宁夏六盘山区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质量基本一致。[结论]宁夏六盘山区秦艽栽培品与野生品之间无明显质量差异,为人工栽培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志强  江锦祥  徐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03-19704,19725
[目的]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方法]通过少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少免耕栽培对马铃薯出苗、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与常规栽培相比,少免耕栽培的马铃薯长势好,生育期长;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都有所改善,单薯重量增加,产量增加17%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探索一套适宜广东地区马铃薯少免耕种植的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早熟葡萄新品种瑞都红玉"改良H型"避雨栽培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葡萄新品种瑞都红玉"改良H型"避雨栽培引种表现。[方法]对瑞都红玉物候期表现、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抗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瑞都红玉在合肥地区是表现较为突出的早熟、玫瑰香型新品种。在避雨栽培模式下,平均果穗474~584 g,平均单粒重5.37~8.2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0%以上。成熟后应适时采收,以免影响品质。[结论]该研究为安徽省早熟葡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壤条件下桔梗种质资源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50份不同来源的桔梗种质资源分别种植在沙壤土和黑粘土上,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间的差异,并对同一性状在2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及8个性状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个主要农艺性状在供试的50份桔梗种质资源间差异很大且趋于连续分布;每一农艺性状在两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根重与根粗、株高以及茎粗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827、0.769、0.719。[结论]该研究结果在桔梗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邵千顺  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19,31
[目的]对鹰嘴豆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及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通过5个产量相关因子研究鹰嘴豆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种质资源。[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重,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鹰嘴豆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一类百粒重最大,即籽粒较大;第二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三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四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结论]该研究为鹰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萱草属种质资源主要观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萱草属种质资源的现状,同时为构建关联分析群体和开展观赏性状的关联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从国内外各地收集的85份种质材料,对花径、内外花被片长宽度、花色、花型和花序形态等13种开花性状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萱草属种质材料花色组合丰富,花型、花瓣类型和花序形态众多,花的表型性状多样;以黄花菜及其地方栽培种为主的夜间开花类群在花型、花色、花色模式方面基本一致,以萱草园艺品种为主的白天开花类群的花型、花色、花色模式丰富。[结论]供试的85份萱草属植物开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强,可为制定育种目标提供直观依据,同时从形态学角度为萱草属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和发掘优质抗麦长管蚜的种质资源及方法,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麦长管蚜小麦育种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IS的空间分布分析法和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鉴定为基础,从3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随机选取22个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IS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麦长...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对长白山区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较恶劣或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不易采挖而幸存。野生桔梗的性状表现明显劣于栽培桔梗。[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新疆核桃坚果表型性状所表征的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挖掘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对新疆人工栽培的乡土核桃种质资源的全面综合考察,对165份核桃种质其坚果表型数量性状指标和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eaver指数(H′)对13个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基于18个坚果表型性状指标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供试核桃种质进行分类。[结果]坚果5个表型数量性状指标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纵径、横径、侧径三径均值变异范围为19.14-46.59 mm;坚果表型质量性状多态性指标中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果基形状和果肩形状等的D、H′较高;供试核桃种质可分为9类,分类结果与坚果大小、形状、核壳特征等表型性状相关,不完全与其地理分布相关。[结论]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可为新疆核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提供基础,并显示出新疆乡土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水平高,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cultivated characters of Nandina domestica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cultivating,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Method] Using N.domestica populations from 13 different areas of Hunan Province as tested samples, the cultivated characters of N.domestica in both the cultivated type and wild type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 The phenological features of N.domestica from different areas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basically identical; the growth patterns of cultivated type and wild type were also basically identical, but the cultivated type grew faster than the wild type; both the two types grew quickly at young stage, and either the annual growth of new shoots or the growth pattern of leaves confirmed the fitting curve of the Logistic equatio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basi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N.domesti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Firepower')叶色的影响,为其在武汉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内的晒花场(全光照射)和树荫下及郊区金银湖公园3个温度和光照强度不同的地点进行试验.采用了简便快速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方法提取和测定火焰南天竹叶片中花青素含量.[结果]同一季节不同温度条件下以及不同季节中火焰南天竹叶色和花青素含量对比结果表明,低温对火焰南天竹花青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一试验地点火焰南天竹不同部位叶片以及不同生长条件下叶色及花青素含量对比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叶色有较强的影响.[结论]低温和较强的光照都对火焰南天竹叶色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应注重栽植地点的选择,使火焰南天竹展现出更好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3.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于2005年4月在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园试验地进行。试材来源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南天竹繁育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方面介绍了南天竹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南天竹的繁育管理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无性繁殖育苗、病虫害防治,以期为南天竹的繁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方面介绍了南天竹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南天竹的繁育管理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无性繁殖育苗、病虫害防治,以期为南天竹的繁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观赏林木新品种火焰南天竹的引进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国引进火焰南天竹进行实地栽培和生物学习性、生长适应性及观赏特性进行观察,研究了常规扦插和组培两种繁殖方法,初步提出火焰南天竹的育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天竹表型变异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南地区13个南天竹种源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观测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南天竹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天竹资源丰富,变异类型多;各性状在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平均变异达到了29.956%;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次序为叶>树体>花>果.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天竹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条带特异、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4.8条多态带,多态率为85.7%.13个种源ISSR标记聚类为4类,各类都有明显的分布地域.邵东南天竹和宜章南天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相应的遗传一致度最大;张家界南天竹与衡山南天竹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相应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南天竹形态标记和ISSR标记聚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仅为0.213.  相似文献   

18.
唐丽  刘友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14-9515
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数学评价模型,从景观生态美学、资源价值和艺术价值3个方面,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构建了南天竹景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观赏植物南天竹在园林应用中的景观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探索南天竹景观效果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认识南天竹在园林中的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火焰南天竹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Fire power’.)属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南天竹属(Nandina)的常绿小灌木,在园林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观赏价值。常规育苗方法扦插繁殖,繁殖率低,火焰南天竹组培中繁殖率及生根仍是一大难题。研究了不同激素对火焰南天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3 mg/L 6-BA+30 g/L蔗糖,诱导率为93%;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30 g/L蔗糖,增殖系数为3.5;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IBA+20 g/L蔗糖,诱导率达97%。火焰南天竹种苗经有效成分含量为50%的多菌灵稀释1 000倍,浸泡1 h后移栽,移栽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所建立的火焰南天竹快繁体系增殖速度快,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植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马元芬  刘晖  张睿  贺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14-10715
[目的]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的类型和超微结构。[方法]取孵化后第3天家蝇幼虫血淋巴,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分为原血胞、浆血胞、珠血胞、粒血胞和类绛血胞5种类型,细胞核均匀透亮,核膜清楚,常染色质多,粒血胞内含吞噬体。[结论]透射电镜观察可将家蝇幼虫血细胞分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