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研究丘陵旱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能够明确饲草种植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指导人工草地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明确了饲草种植对丘陵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地区人工草地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旱区人工黑麦草地、菊苣地和苜蓿地0~100 cm土层月均土壤有效含水量分别为88.8、189.3 mm和181.7 mm,其中,1—4月土壤有效含水量较低,6—9月土壤有效含水量较高,9—12月土壤有效含水量逐渐下降;(2)从第一季度(1—3月)到第三季度(7—9月)土壤重量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第三季度到翌年第一季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呈降低趋势;人工草地在第一季度消耗的深层土壤水分在第三季度能得到较好恢复;(3)人工黑麦草地、菊苣地和苜蓿地的土壤蓄水率均在6—8月最小(71%、64%和68%),11月到翌年3月最大(93%、94%和94%);土壤耗水率在8—10月最大(66%、70%和72%),在11月至翌年3月最小(41%、42%和44%);(4)在绵阳丘陵坡耕地,从鲜草产量角度考虑,菊苣和苜蓿较为理想;从干草产量角度考虑,苜蓿和菊苣较为理想;从粗蛋白供应度考虑,苜蓿和黑麦草较为理想;从消化能产量角度考虑,苜蓿和菊苣较为理想。四川丘陵区黑麦草、菊苣和苜蓿的种植不会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第三季度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从提高饲草产量角度考虑,可以根据饲草生长需要在11月至翌年4月对人工草地进行适当灌溉,尤其是在刈割后,适当灌溉有利于饲草的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2.
库布齐沙漠人工梭梭林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库布齐沙漠西部,于2004年从植物萌动前的4月末开始到植物生长结束后的10月为止,对不同立地条件梭梭人工固沙林以及流动沙丘,分别进行了沙层水分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梭梭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不同,即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较低,为土壤水分低值层;中层(10-115 cm)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且波动剧烈,为土壤水分活跃层;下层(115cm以下)土壤含水量高,波动幅度小,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4~5月的土壤水分弱失水阶段,6~8月的土壤水分消耗阶段,9~10月的土壤水分缓慢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西部人工灌木林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便携式中子水分测定仪,对黄土高原西部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灌木类型覆盖下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观测研究,同时对人工灌木林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阴坡土壤水分储量最高,其次为半阴坡和半阳坡,阳坡最低,坡向因子与土壤水分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坡位因子与土壤水分储量相关性不显著。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耗水量较大,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等耗水量居中,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枸杞(Lycium chinense)耗水量较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物种抗旱性的不同在不同坡向进行合理的配置。从单株植物对土壤水分水平分布的影响看,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越高,但在不同的土层深度土壤水分水平分布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荒漠草原区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交错带发展人工草地的关键是土壤水分的适应性,针对年平均降水量250mm的地区,以人工甘草草地、人工苜蓿地、人工苜蓿混播甘草地和天然草地为对象,通过2010年观测,计算各种草地0-100cm土层质量含水量的均值、变异系数,分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土壤水分平衡和土壤分层储水量公式计算不同草地0-100cm土层总储水量,结合试验地生长季降水量变化,分析不同草地储水量与消耗量以及0-20、20-60、60-100cm土层水分均值随植被生长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人工草地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区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及农田水分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合阳基点3年(1991 ̄1994)试验资料基础上,根据SPAC观点和农田水分平衡法,系统分析了渭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冬小麦田水分收支状况和土壤贮水、供水、失水、耗水等水分循环规律,查明了冬小麦的需水亏缺量,亏缺期;并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冬小麦产量和农田蒸散量的数学模型,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柠条密度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盐池县常受干旱风沙的影响,加上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严重。1987年在柳杨堡乡建立了退化草场植被恢复与风蚀沙化防治技术示范区,带状种植了柠条(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对退化草场进行改良。种植柠条,一方面增大了植被的覆盖度和土地生物产量,另一方面,由于柠条的生长也增大了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为此,我们进行了水分定位观测,从土壤水分季节性动态、水分垂直分布及贮水量几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柠条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适宜的柠条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柠条半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受降水的影响,随降水量多少而变化。0~100cm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为从表层到深层含水量递增。在定植后第11年,不同种植密度柠条草地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的差异。定植后第16年,土壤含水量出现了显著的差异。种植密度1665丛/hm^2柠条半人工草地,0~100cm土层中,各土层含水量均极显著地高于3330丛/hm^2柠条半人工草地,其0~100cm土壤贮水量最高,为245.4mm,比2490丛/hm^2柠条半人工草地高48.10mm,比3330丛/hm^2柠条半人工草地高151.99mm。  相似文献   

8.
采煤塌陷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边缘沙地采煤塌陷对固定沙丘的水分时空动态分布规律影响的研究表明,沙土含水量的时空变化与降雨季节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沙丘0-8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受降雨影响的活跃层,其中0-40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沙丘的迎风坡和坡顶含水量低于沙区的其他部位,但受沙丘高度以及植被和土壤质地的影响这种差异并不明显。在沙区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对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和农田土壤重量含水率年际、年代际和年内动态变化进行气候趋势系数法、气候倾向率法和变异系数法等分析,结果表明: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与农田同期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趋势相反。1997年以来,0~50 cm土壤含水率年际变化农田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大趋势,增大幅度3.062%·10a-1~10.848%·10a-1;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中间土层快上下慢,但趋势不显著;20世纪末本世纪初和2004—2010年两个时段农田土壤含水率增大,天然草地土壤含水率减少趋势极显著体现在前一阶段,而近 年来增减趋势不显著,各层次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均大于前一阶段,但牧草生长高峰期夏季变小。农田和草地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化相同,春季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其后极显著下滑,农田由于耕作性失墒等影响,土壤含水率下滑幅度大于草地。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肥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小流域平行对比观测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地表径流量及暴雨产流过程的影响,表明:(1)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小流域产洪次数,降低了流域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尤其以少雨年最显著;(2)使小流域地表径流模数的年际变率增大;(3)在洪水产理措施区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根据生物气候、土壤及区域拦蓄水量特征,推测黄土高原沟壑区,以造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的作用难以使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或增加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黄土区侵蚀对土壤内在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监测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区侵蚀对土壤内在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0.01mm颗粒流失是造成耕地土壤“粗化”、结构恶化和养分降低的主要原因;耕地土壤结构的破坏程度随坡度、侵蚀强度增大而增大,养分流失总量随坡度增大呈幂函数增大,养分减少以氮素最快。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盐渍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详细地叙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律;(2)从化学机制上对本区盐渍土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3)从本区的几种积盐过程出发分析了盐渍土形成的原因;(4)对本区的盐渍土改良利用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土地详查、淤地坝普查成果为基本依据,结合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保存率,认为在空间尺度上,分行政区给出的保存率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程度及其主导关系,且有实际应用意义,据此文中进一步核实评述了该区水保措施的保存面积、措施结构及质量等。该区水保措施的状况在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可作为水沙分析、水保规划、土地资源与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地质数学、土壤科学与水科学的交叉和综合理论,在充分考虑土壤水资源信息分布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基础上,将新兴的地质统计学理论与经典统计学理论结合用于水—土科学。利用土壤水资源信息的地质学结构特征,对大面积土壤墒情区域分布预测;在模糊聚类分析基础上,利用CAMS系统绘制土壤墒情区域最优分布图。完成了西辽河65100km2范围内的大面积土壤墒情区域预测与利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对不同时期(季节)的土壤墒情的区域预报。为灌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报与抗旱排涝决策和防灾抗灾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1. General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The loessial hilly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Situated at the south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middle-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part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covers an area of 15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f 5-8℃,a precipitation of 300-500mm of which 70% taking place concentratively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June and September in form of rainstorm, The annual evaporation is  相似文献   

17.
北疆棉花不同灌水量与棉田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北疆内陆干旱棉区、棉花不同灌水量(600m3/hm2,1050m3/hm2,1500m3/hm2)的棉田土壤水分,土壤水势变化规律,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与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为棉花生产提出最佳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水位下降与湖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青海湖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对湖水位升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青海湖萎缩是由于气候暖干化所致,再加上近几十年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湖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研究有助于掌握青海湖水位的升降和湖区生态环境状况,为防治青海湖萎缩和综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未控区“水保法”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是一项新的研究任务。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晋西北片未控区面积7577km2,占该片总面积的29.5%。通过区块划分,建立水保措施密度分布等值线图,在相邻已控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未控区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结果表明:晋西北片未控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水保措施年均减洪量分别为404万m3、1289万m3和787万m3,减洪效益依次为1.7%、7.6%和7.7%;水保措施年均减沙量分别为176.4万t、611.4万t和449.8万t,减沙效益依次为1.5%、10.5%和15.0%。利用已控区的资料计算未控区减洪减沙效益,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盆地水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陆地最低的山间盆地.也是新疆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是关系到该区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开发模式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