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1996年-2000年5年来的研究表明:寒地稻水球菌核病主要以菌核在稻茬、土壤中越冬,第2年侵染稻株,引起发病,水稻抽穗期为盛发期;施肥比例不合理,氮肥过多,长期深水灌溉或缺水发病重;不同品种(系)间抗病性有差异;通过室内外试验,25%施保克乳油1125ml/hm^2,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喷雾,对稻小球菌核病防效达85%以上,且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子代与0代水稻(Oryzasativa)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2∶1时,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子代水稻和稗草的生长和光合能力比0代都有所降低,其中水稻的子代干物质量与0代相比分别降低了18.8%和61.9%,子代净光合速率则分别降低了22.4%和27.8%;而稗草子代干物质量与为0代相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则分别下降了34.5%和31.0%,子代净光合速率也分别下降了28.4%和16.3%。FACE条件下,两代水稻与稗草的竞争能力(子代的稻稗比)都随着生长期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稻稗干物质量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26.6%,而抽穗期则减少了44.1%;净光合速率稻稗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8.3%,抽穗期减少了13.8%,即FACE条件下子代水稻的竞争能力相比0代水稻在分蘖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在抽穗期却减弱。说明生长后期子代水稻/稗草的竞争已对FACE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种分析表明,稻小球菌核病可造成寒地水稻减产7.6%~32.5%,糙米率下降2.7%~6.0%,其中,穗重型品种的减产幅度高于穗数型品种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两优培九稻曲病的发病程度及其与抽穗后0~15d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易感稻曲病。其发病率与抽穗后0~15d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影响其稻曲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相对湿度起协同作用。提出了发病率为2%和5%时的温湿度指标。根据我国南方一季稻区18个城市42a(1951—1992)8—10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稻曲病的易发区域和适宜抽穗期,为两优培九稻曲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稻—油”逐步向“稻—油”转变 ,2 0 0 1年“稻—油”模式已超过1.8万 hm2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 6 7%。1 “稻—油”两熟模式的效益“稻—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 ,不仅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季节矛盾小 ,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油菜秸秆还田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普及旱育秧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 0 0 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 82 5 0 kg/ hm2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 1号”等优良品种 ,普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增施硼肥 ,2 0 0 1年产量已达 2 2 5 0 …  相似文献   

6.
稻小球菌核病是水稻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对稻小球菌核病进行分级和对其为害损失进行测定,有助于对该病防治指标的制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采用稻茎秆基部发病情况和菌丝菌核形成情况相结合的分级标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两优 2 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利用SE2 1与明恢 8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 0 0 0年 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将乐县 1998年作烟后稻引种示范获得成功 ,2 0 0 0年作为烟后栽培高产组合进行较大面积推广 ,3a累计种植 16 5 2hm2 ,并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和总结。1 产量表现1998~ 1999年作烟后稻引种示范 2 6 6hm2 ,单产 7 86t/hm2 ,比对照组合汕优 6 3增产 6 74 % ,达显著水平。2 0 0 0年推广种植 786hm2 ,单产 7 8t/hm2 ,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5 6 2 % ;2 0 0 1年推广种植 6 4…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年推广 ,项目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区逐渐成为资源合理利用、良种良法普及、外向度高、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区域。1 经济效益项目区的 7个乡镇 3 4 0 0hm2 稻田 ,1997~1999年实行豆稻豆新农作制 ,复种面积 3 2 60 0hm2 ,复种指数 3 2。平均每 667m2 耕地的产值62 4 6元 ,投资 2 543元 ,纯效益 3 70 3元 ,产投比为 2 4 6∶1。与 1994~ 1996年实行“稻稻麦”、“稻稻菜”混合农作制相比 ,复种指数提高 0 2 3 ,产值增加 13 3 % ,纯效益增加 194 % ,产投比提高0 57( +3 0 % )。总纯效益达 5 6658…  相似文献   

9.
冈优 5 2 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冈46A与蜀恢 5 2 7配组而成杂交水稻新组合。 2 0 0 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2 0 0 1年由宁德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宁德市 ,经试验、试种表现丰产性好 ,熟期适中 ,抗性较好 ,米质较优等特点。1 产量表现2 0 0 0年参加省双晚观察圃观察 ,平均 667m2产 45 9 73kg,比对照汕优 63增 2 7 78kg ,增产6 43% ,单产排名第二 ;2 0 0 2年参加省晚稻中迟熟A组区试 ,平均 667m2 产 440 39kg,比对照汕优 63增 5 64%。2 0 0 1年参加宁德市中稻区试 ,平均 667m2 产5 4 5 8kg,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5 0 9kg,增产1 0 …  相似文献   

10.
选用5个籼稻、2个粳稻和1个爪畦稻共8个亲本按半双列杂交配制28个组合.研究分析了亲本及组合抽穗期的特性及遗传关系,发现抽穗期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明显的显性早熟、部分迟熟显性和超显性迟熟,这些遗传表现可能分别是显性早熟基因、迟熟基因和不等位的抽穗期迟熟基因或感光基因互作而引起的。在杂交稻育种上,通过选择适宜亲本不仅可以培育早熟杂交稻组合,而且可以避免杂交稻组合抽穗期超亲问题,特别是籼粳亚种间组合抽穗期超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菌核病有 3种 :小球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 ,其中小球菌核病危害最重。用施保克、三唑酮、稻病宁、速克灵防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10万hm2,水稻平均减产1%~5%,损失稻谷约1 4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近2 500万元。针对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与流行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D70 2优多系 1号是四川农大水稻所用优质、高异交率的迟熟早籼不育系D70 2A与多系 1号配组杂交育成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1 998~ 1 999年参加福建省中稻杂优组区试 ,2 0 0l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 0 0 2年该组合在莆田种植表现农艺性状好、丰产性好、适应性好、抗逆力强、米质优。1 产量表现该组合 2 0 0 2年在涵江区晚稻试种 0 2hm2 ,单产 9 1 8t/hm2 ,比对照特优 63增产 1 2 0t/hm2 ;在莆田县试种 0 2hm2 ,单产 9 2 6t/hm2 ,比对照汕优63增产 1 2 1 % ;在仙游县试种 0 2hm2 ,单产8 9…  相似文献   

14.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g、菇渣 135 0 0kg ,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2 5 7kg、输出 171kg ,表观亏损率33% ;P素投入 44kg ,输出 2 5kg ,表观亏损率 43 % ;K素投入 2 6 4kg ,输出 2 2 6kg ,表观亏损率 14%。 (2 )每公顷回田菇渣 135 0 0kg ,残留根茬 75 5 0kg ,添加适量的化肥 ,产出稻谷 16 6 5 0kg、稻草 135 0 0kg、根茬 75 5 0kg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494kg、输出 370kg、表观亏损率 2 5 % ;P素投入 86kg、输出 5 1kg、表观亏损率 41% ;K素投入 35 5kg、输出 35 4kg、表观亏损率 0 3 %。 (3)稻菇副产品富含K素和有机质 ,也含有一定的NP素 ,在系统内循环利用 ,节约了大量能源 (化肥 )投入 ,并维持了土壤有...  相似文献   

15.
经调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菌核病有3种:小球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其中小球菌核病危害最重。用施保克、三唑酮、稻病宁、速克灵防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 ,稻李氏禾在我场部分地号危害较重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据 1 998年田间调查 ,稻李氏禾发生面积 1 3 5hm2 ,平均产量 390 0kg/hm2 ,严重发生的稻田产量不足 2 2 5 0kg/hm2 。稻李氏禾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靠种子和匍匐根茎繁殖 ,根系发达 ,生命力强 ,繁殖快 ,与水稻争水争肥 ,密度大时严重影响水稻生长。田间调查每平方米达 2 0株以上时 ,水稻株高不足5 0cm ,减产 70 %以上。一般除草药剂很难防治 ,人工拔除费时费力 ,也不易根除 ,今年在稻李氏禾发生地块应用必宁特进行防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应用药剂及方…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黄萎病是我国棉区的重大病害 ,难以防治 ,且日渐严重。新疆的 80 %棉田发生黄萎病 ,发病株率达 30 %~ 5 0 % ;棉花枯萎病现已发展到 9地(州 )、31县 (市 )、2 0 2个植棉乡和兵团的 5个农业师中的 2 2个团场 ,1 995年统计发病面积 4万~ 4.7万公顷 ,估计绝产面积 2 667公顷以上 ,仅莎东县因枯萎病绝产 667公顷 ,损失皮棉近 1 0 0 0 t。据报道 :2 0 0 3年河北省棉田黄萎病发病面积占 5 2 .93% ,其中衡水市 80 %以上棉田受害。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已成为棉区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障碍因素 ,引起了有关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农…  相似文献   

18.
李鹏 《大豆科技》2007,(3):47-47
大豆菌核病是近年来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一般地块发病率在5%~10%,发生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发病,药剂防治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9.
防治套养鱼蟹的水稻病虫害时 ,必须选用对鱼蟹高度安全的农药 ,同时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 ,做到对病虫害高效 ,对鱼蟹和水稻安全。否则就会对鱼蟹产生毒害作用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 防治稻瘟病 ,每公顷可用 2 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1~ 1 5kg兑水喷雾。2 防治纹枯病 ,每公顷可用 2 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0 8~ 1 1kg兑水喷雾。3 防治稻曲病 ,每公顷可用 2 0 %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1 1~ 1 5kg兑水喷雾 ;防治水稻后期叶病综合症 ,每公顷可用 2 0 %粉锈宁乳油 750~ 1 0 50ml兑水喷雾。4 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每…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6,(5):75-79
以准两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机械移栽和人工手栽)对超级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中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机插稻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率、光合势均高于手栽稻,干物质积累量、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均低于手栽稻;成熟期机插稻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手栽稻,主要是由于抽穗期至成熟期作物生长率高于手栽稻;全生育期内机插稻养分吸收量均低于手栽稻;机插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高于手栽稻,而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低于手栽稻,产量与手栽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