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福建农业科技》2009,(1):23-23
为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积极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将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切实搞活农产品生产流通。全国各级工商机关将按照”鼓励、扶持、引导、规范”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入队伍,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头作用,加大对农村经纪人的培训工作,重点培育和发展粮食、水果、蔬菜经纪人,依托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为当地优势农副产品广辟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卖果难和卖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农村经纪人的作用和万元增收工程需要重点培养的6类农村经纪人;分析了当前重庆市农村经纪人发展还存在管理分散、执业行为不规范、相关政策和服务不够、规模小,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培养和发展"两翼"区县农村经纪人的对策,即重视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多途径宣传与农村经纪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加大培训...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农村经纪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经纪人,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通过对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农村经纪人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组织程度、加强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纪人农村经纪人见识广、信息灵,熟悉市场变化规律,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向农民提供生产意见和技术咨询;农民则根据经纪人的意见和技术信息安排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在将来,农村经纪人对农村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纪人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经纪人的良好发展受到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农产品供给、农业类型、农业科技等。通过分析地区经济环境、了解农村经纪人发展的制约经济因素,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促进了农村经纪人的良性运营,实现了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经纪人队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事物,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民经纪人队伍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也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和手段落后、经营环境受到制约、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必须从政府扶持、加强管理、扩大影响、完善服务和加强培训等方面使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纪人推进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只有农村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纪人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为促成农产品的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经济人,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连接市场和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建东 《河南农业》2011,(10):52-52
当今社会,信息的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一个新农村的经纪人.更应该掌握信息知识。因为经纪人主要通过掌握的信息和沟通渠道。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或提供咨询服务,从中收取佣金。信息的多与寡。获取信息的快与慢,以及信息质量的高与低,已成为决定经纪业务成与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市场,从事农产品产销中介服务,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能动因素。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下面浅谈几点看法:一、农村经纪人队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经纪人凭借自己长期征战市场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洞察力,及时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发挥了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在农民经纪人超前的市场观念影响下,市场容量大、单位产量高,适销对路的农副土特产品蓬…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在自治区农业生产实践中悄然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农村经纪人.他们以农业信息为媒介,为农副产品的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开展产品运营购销、中介交易等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对于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有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具有积极作用;对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静  杨林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4396
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转移劳动力素质、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研究,总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培训方式。通过分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提出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劳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其主要举措有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加大筹集资金筹措力度和完善培训资金管理制度.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浅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劳动力资源的动员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之一.根据投入要素的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有必要把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对资金进行有效替代,以缓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要充分动员农村劳动力,应该从政府、社会、农民自身3个方面努力,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劳动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是人类发展必经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丁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1-15962,16029
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从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制度障碍、城镇化水平不高4个方面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陇南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呈现出规模日益扩大、输转方式转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等特征.然而.陇南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面临思想观念传统守旧、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较低及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提出了以下对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消除"二元"体制性障碍,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发展地区社会经济,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