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红外相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活动节律和行为特征的研究中。本文以大相岭保护区2019年149台红外相机21 238个相机工作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为基础,主要拍摄到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四川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en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野猪(Sus scrofa)5种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分析该5种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季节性差异表明:(1)5种有蹄类动物在研究区域总丰富度达到了53.59%,其中毛冠鹿的丰富度最高为29.54%,其次依次为中华鬣羚(12.63%)、四川羚牛(4.09%)、野猪(3.97%)和林麝(3.37%)。(2)林麝、中华鬣羚、野猪在季节性节律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即秋冬季节活动最为频繁,春季逐渐下降,夏季达到活动低谷;而毛冠鹿和四川羚牛则刚好相反,在夏季活动最为频繁,从秋季开始逐渐下降,冬季跌到低谷,春季5月份开始回升。(3)林麝、毛冠鹿的日活动规律相似,清晨的活动高峰不明显,而18:00—20:00的活动强度极高;四川羚牛和野猪都主要集中在白昼活动。(4)林麝在春季出现一定的活动强度差异性,黄昏时期活动强度极大,中华鬣羚冬季夜间活动最为明显,毛冠鹿和野猪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5)中华鬣羚具有明显的夜行性行为。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大熊猫与伴生有蹄动物之间生态位分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大熊猫的野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行政与后勤管理、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管理、科研和监测管理、周边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和提高人员工作能力、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执法、开展科研监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和加强外来者管理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多样性,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了鸟兽监测。拍摄到了大量的物种,其中拍摄到了2种噪鹛——棕噪鹛(Garrulax berthemyi)和红头噪鹛(Trochalopteron erythrocephalum),是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新纪录,2种噪鹛数量稀少,应加强保护和研究。本次监测丰富了保护区动物种类,为下一步的保护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马雪山保护区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高山针叶林区,也是中国滇金丝猴种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文介绍了保护区概况及生物资源状况后,对全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以便为保护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状况,布设了长为3000m的固定监测样线17条,并结合随机样线,定期、不定期地采用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或拍照后识别的方法监测动物种类、密度、分布、种群变化等情况.对2006~2009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滇金丝猴、岩羊、苏门羚、斑羚等.野生动物受威胁因子主要有人为活动、自然灾害.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白马雪山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 ,是中国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区域之一 ,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出的全世界 2 4个重点生态地理区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均为全国罕见 ,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栖息地缩小和破碎、掠夺式过度利用、偷猎、盗伐、自然灾害。限制 :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保护目标、技术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与相关部门协调不够、资源本底不清、宣传教育不够等。针对以上情况 ,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德钦分局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做好当前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1996年开始间断地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的鸡类目鸟类进行了野外调查。确认该保护分局分布有鸡形目13种,隶属2科13属。分析了分布种类、栖息生境、种群数量、生活习性、留居情况、区系特征。指出了鸡类多样性的致危因素,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传统文化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藏民族传统文化源于居民经过千百年与自然抗争,获得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图腾崇拜及自然崇拜都以植物和动物为直接的崇拜对象,客观上对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遗传基因多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对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研究、挖掘,取其精华,去取糟粕,为自然保护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活动节律是动物内源节律应对环境压力的动态生活策略,反映了个体对资源与威胁的适应.毛冠鹿是广泛分布在西南山地森林中的优势有蹄类,但至今未见专题报道.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笔者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展示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游客旅游目的为观赏滇金丝猴,渴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旅游服务技能薄弱;展示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简陋,产品体验单一,游道和放牧道重合,影响环境卫生,存在疾病传播风险。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滇金丝猴科研和保护、加大展示区基础设施投入及宣传力度、成立社区发展机构、开展生态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辖区内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共记录到鸟类328种。其中留鸟204种,占总数的62.2%;夏候鸟和繁殖鸟76种,占23.2%;旅鸟和冬候鸟48种,占14.6%。以区系成分分,东洋界106种,古北界48种,广布种68种。针对分布鸟类多样性资源受威胁及限制因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结果表明,优势显著:自然景观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和独特性,罕见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劣势明显: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周边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机遇存在:可靠的政策保障和发展优先权,有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可借用;挑战巨大:周边其它景区引起的挑战,现有的旅游开发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藉此提出争取资金投入,夯实旅游基础,提高环保意识,加大旅游产品开发等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松溪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古树群的实地调查,根据福建省林业厅闽林动植[2007]9号文件古树名木王的评选条件要求,并与松溪县2002年古树名木档案进行对比分析,评选出了白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7株古树王。同时,对它们的生长状况、生活环境及相应群落的演替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山保护区的古树王具有稀有珍贵性、自然生态性和文化内涵性三大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方法,对2003年开展过PRA调查的21个社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认为,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对于降低薪材消耗量、缓解社区与保护区矛盾、减轻野生动物危害、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且距总体目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提出了增加经济收入渠道,合理利用资源,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增强社区自我发展意识等社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本底调查和补充调查,福建白马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10科265属412种,按其药用部位将其分全草(株)类、根类、茎类、叶类、其他类等5类;分析当地野生药用植物区域特点,提出合理开发和利用建议,旨在为更科学更规范地进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叶日片区松茸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叶日片区松茸生境、松茸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与松茸资源保护利用相关的因素和当前实施的松茸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偶蹄类物种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共发现六种偶蹄类动物,分别为羚牛、斑羚、鬣羚、林麝、毛冠鹿、野猪.相对多度结果显示,最高的为斑羚(RAI=51.2)和毛冠鹿(RAI=32.6),明显高于其他物种.其余依次为林麝(R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