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混合型)及pH为2.5、4.0、5.6的3个梯度,研究不同酸雨对刨花润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幼苗的栽培及耐酸胁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5(pH 2.5)、T6(pH 4.0)、T7(pH 5.6)等硝酸型酸雨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T7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最高,T6的叶绿素b含量最高。CK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最低。不同酸雨梯度间,叶绿素a含量有显著差异,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3种酸雨类型均能促进刨花润楠叶绿素含量的积累,酸性环境下对其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法,研究4个不同pH(3.0、4.0、5.0、5.6)的模拟酸雨对巨尾桉9号苗木叶片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桉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巨尾桉9号苗木苗高相对生长量及地径相对生长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分别在pH 3.0、pH 4.0时达到最小;不同pH的酸雨处理下,生物量变化不明显;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在pH 3.0时,达到最大;随着模拟酸雨的pH的降低,巨尾桉9号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均在pH4.0时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上升;苗高相对生长量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相对生长量与相对电导率间呈显著负相关。轻度模拟酸雨可促进巨尾桉9号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积累,pH 4.0时,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多种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模拟酸雨对细胞膜产生了一定伤害,但对其生长影响不明显,说明巨尾桉9号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4个pH值梯度的模拟酸雨溶液喷洒法处理黄槐幼苗,探讨不同pH值[pH2.0、3.0、4.0、5.6(对照)]的模拟酸雨对黄槐在叶伤害、高生长、地径、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土壤pH值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叶片的损伤程度来分析该植物对酸雨污染的敏感性反应,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处理对黄槐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初步研究了黄槐对酸雨的抗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槐可以忍耐pH3.0或以上的酸雨,具有较强的抗酸雨能力,可作为酸雨污染地区应用的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两种速生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柳和尾巨桉2种速生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在华南地区选育优良的抗旱、节水速生树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叶绿素a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尾巨桉降幅为70.2%,竹柳为55.5%;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先缓慢增加后降低,叶绿素b含量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变化较小,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主要由叶绿素a引起,竹柳的叶绿素(a+b)含量变化幅度小于尾巨桉。叶绿素(a/b)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均出现在干旱胁迫第9 d,且竹柳的降幅小于尾巨桉。经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得出竹柳比尾巨桉的适应性强,抗旱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pH值及处理方式的酸雨对秃瓣杜英幼苗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酸雨胁迫下秃瓣杜英幼苗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受控试验,设置2个酸雨梯度(pH2.5和pH5.6)、3种酸雨处理方式(地上处理:仅对幼苗地上部分进行酸雨喷淋,酸雨不进入土壤;地下处理:仅对幼苗土壤进行酸雨喷淋,地上部分不接触酸雨;全淋处理:酸雨喷淋全株后进入土壤)以及p H7.0蒸馏水为对照处理,测定幼苗生物量积累和叶、茎、根生物量分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1)在pH2.5酸雨浓度梯度下,3种处理方式对秃瓣杜英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地上处理的总生物量、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分别降低了16.7%,28.1%和25.7%,地下处理分别降低了10.9%,4.7%和17.5%,全淋处理分别降低了18.5%,5.2%和27.5%;同时,地下处理提高了幼苗叶片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降低了茎和根生物量的比例;3种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均显著低于对照;地上处理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 F_o)显著低于对照,全淋处理的F_v/ F_o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_(SⅡ))显著低于对照,而地下处理的F_v/F_m,F_v/ F_o和ΦP_(SⅡ)值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3种处理的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地下处理高于其他2种酸雨处理。2)在p H5.6的酸雨浓度作用下,与对照相比,3种处理对秃瓣杜英幼苗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均显著降低,膜透性、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但低于pH2.5酸雨浓度的影响;地上和全淋处理的F_v/ F_o和ΦP_(SⅡ)值显著降低。【结论】地下酸雨处理对秃瓣杜英幼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并存,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总生物量的降低,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等方面,而促进作用体现在叶片生物量的增加和PSⅡ反应中心的修复方面;同时,地下处理还改变了幼苗叶、茎和根生物量的分配。地上酸雨处理对秃瓣杜英幼苗主要表现抑制作用。全淋处理也抑制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大于地上和地下处理,但是对生物量分配影响不大。pH5.6的酸雨浓度对幼苗作用效果显著小于pH2.5的酸雨浓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水平(pH3.0、pH4.0、pH5.0、pH5.6)、一个对照(pH6.0),共5种处理,测定4个树种在不同pH值酸雨处理下其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变化情况,分析不同pH值及处理方式的酸雨对广西地区速生及珍贵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酸雨pH值的降低,4个树种的苗高相对生长量和地径相对生长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巨尾桉9号在模拟酸雨pH3.0时,其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在pH5.0时,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略大于对照,在pH5.6时,其根冠比最大;格木在模拟酸雨pH5.6时,其苗高相对生长量显著大于对照,根冠较对照大;降香黄檀在模拟酸雨pH5.0时,其苗高相对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最大;在不同浓度酸雨处理下,土沉香各生长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4种油松混交灌木树种的耐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松混交灌木树种的耐阴性,通过设置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对柠条、紫穗槐、荆条、沙棘等4个辽西地区常见的油松混交灌木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响应曲线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叶绿素a/b值差异不显著,不同遮阴处理间差异极显著。4个灌木树种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其叶片叶绿素a/b值均表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趋势,变化曲线的最低值出现在45%透光率处理时,全光状态下和5%透光率遮阴处理时,各树种的叶绿素a/b值基本相近。从4个灌木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参数数值上看,沙棘的各项指标数值均最高,其次是紫穗槐。荆条的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都是最低的,虽然其光能利用率较低,但是因为其呼吸速率低,所以进入积累干物质状态的速度较快,且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低,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是4个灌木树种中耐阴性最强的,其次是柠条,耐阴性最差的是沙棘。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对酸雨胁迫的抗性强弱及差异,通过盆栽法,以蒸馏水(pH值7.0)处理作为对照组,研究在轻度酸雨(pH值5.6)、重度酸雨(pH值2.5)胁迫下,秃瓣杜英和青冈的光合指标、叶绿素和生物量差异。结果表明:1)在无酸雨胁迫下,秃瓣杜英和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无显著差异。2)在轻度酸雨胁迫下,秃瓣杜英的Pnmax和LSP显著升高(P <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茎干质量、根干质量、总干质量指标都显著下降(P <0.05),其他参数无显著变化;青冈的Pnmax、Rd、LSP、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总干质量都显著下降(P <0.05),其他参数无显著变化。3)在重度酸雨胁迫下,秃瓣杜英的Pnmax和LSP进一步升高(P <0.05),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生物量指标都进一步显著下降(P <0.05),Rd和LCP出现显著下降(P <0.05),其他参数无显著变化;青冈幼苗的Pnmax、Rd、LSP以及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总干质量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叶绿素a含量显著增加(P <0.05),其余参数无显著变化。综上可得,秃瓣杜英与青冈相比更能适应在酸雨环境下生存,具有更为成熟的酸雨防御机制,而青冈对酸雨表现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光照条件(透光度100%、50%、25%)3种地被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的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3种匍匐地被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3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库源关系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在水稻抽穗期,剪去穗部1/3枝梗,形成不同的库源比,测定了叶绿素a、b含量、比值及总含量。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库源比较大,库源矛盾突出,抽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后期叶绿素a/b值显著增加;剪去穗部1/3枝梗,降低库源比,能明显减缓两组合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降低叶绿素a/b,源更不足的两优培九较汕优63更为明显,说明库源比越大,叶绿素a/b上升越快。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元宝枫的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模拟酸雨胁迫的响应特征,以2年生元宝枫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pH值分别为5.6、4.0、3.0、2.0的模拟酸雨处理0、15、30d后,分别测定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pH值为4.0的酸雨处理初期,元宝枫叶片未出现伤害症状,处理后期叶片上出现了极少量的斑点,而pH值分别为3.0和2.0的酸雨胁迫下元宝枫叶面均出现了明显的伤斑,且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持续,酸害指数不断增大;2)随着酸度的增大,元宝枫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逐渐减少,尤其在pH值分别为3.0和2.0的酸雨处理下叶片的SPA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3)随着酸度的增大,元宝枫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呈上升趋势,但胁迫时间不同,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显著性也不同;4)随着酸度的增大,元宝枫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均逐渐变小。当胁迫时间分别为0和15d时,pH值为4.0的酸雨处理下叶片的Fv/Fm值和PIabs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在pH值分别为3.0和2.0的酸雨处理下叶片的Fv/Fm值和PIabs均显著低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酸雨(pH值为4.0)胁迫下,元宝枫植株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均不大,而其他处理尤其在重度酸雨(pH值为2.0)处理下,元宝枫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处理、中度酸雨处理和酸雨对照处理对这两种针叶植物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0时,酸雨胁迫对马尾松和杉木幼苗的地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在不同酸雨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5.6>pH4.0>pH2.5;杉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2.5>pH4.0>pH5.6,说明这2种植物幼苗的光合能力受到影响;Fv/Fm和Fv/Fo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趋势是pH5.6>pH4.0>pH2.5,说明在pH 2.5的酸雨胁迫下,两种针叶植物幼苗叶片受到胁迫,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pH值为3.0、4.0和5.0的模拟酸雨对紫茎泽兰光合等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紫茎泽兰叶片中丙二醛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较对照(pH5.6)显著升高,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缓慢下降(pH5.0~4.0)或显著增加(pH3.0),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较对照有所降低;净光合速率(Pn)除PAR低于200μmol/m^2·s时pH5.0的处理略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在模拟酸雨的胁迫下,紫茎泽兰生长良好,叶片中仍能维持较高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净光舍速率,表明紫茎泽兰对酸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Asai  Futai 《Forest Pathology》2001,31(4):241-253
To elucidate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acid rai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ine wilt disease, we measured the sap flow rate in the stems an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needles of 10‐year‐old Japanese black pine trees, Pinus thunbergii and 12‐year‐old Japanese red pine trees, Pinus densiflora, after exposure to simulated acid rain (SAR, pH 3) or tap water (TW, pH 6.3) as a control. The heat pulse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sap flow rate. No appare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ap flow rate between the trees exposed to SAR and TW, bu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needle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es exposed to SAR than in those exposed to TW. When the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the causal agent of pine wilt disease, was inoculated onto the Japanese black pines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AR repeatedly for 1 year, the period to death was shortened. Japanese red pines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AR for 2 years, however, did not show any development of symptoms after the nematode inoculation, suggesting that acid rain only affects pine wilt disease slightly, if at all.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拟酸雨溶液喷洒法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深山含笑幼苗在不同pH值(2.0,3.0,4.0,5.6(对照))的酸雨溶液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叶面积、苗高、根长等)和叶片解剖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H<3.0的酸雨溶液严重抑制幼苗的生长,植株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大量的苗木出现死亡;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叶表皮及叶肉细胞结构均受损或坏死。与对照相比,pH≥3.0的酸雨溶液处理对苗木的伤害较轻,可见性伤害症状不明显,显微观察结果显示仅表皮细胞受损。从生长指标来看,pH≥3.0的酸雨溶液对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呈正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樟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樟树进行处理,研究酸雨对樟树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酸雨处理的樟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12:00表现“光合午休.”(2)模拟酸雨处理的樟树“午休”表现更加明显,“午休”时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增大,模拟酸雨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幅.(3)pH 3.0、pH 4.0的模拟酸雨增大了樟树日均净光合速率.(4)3种酸雨均降低了樟树气孔导度最小值,而pH 3.0、pH 4.0的酸液增大了其气孔导度最大值、日变幅.(5)3种酸液均增高了樟树气孔限制值的最小值,降低了其气孔限制值的最大值和日变幅.(6)3种模拟酸雨均增大了樟树胞间CO2浓度最小值,而pH 4.0酸雨增大了其胞间CO2浓度最大值和日变幅.  相似文献   

17.
以广玉兰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配制3种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幼苗进行浇灌处理,分析了不同pH值的酸雨对幼苗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广玉兰幼苗经模拟酸雨浇灌处理后,幼苗叶中矿质元素含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种酸雨处理的幼叶中P、Mg、S含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Ca、Zn、Mn、Ni、Cd含量均下降,N、Fe、Cu、Pb变化趋势相同,即都是pH3.0处理含量增加,pH4.0和pH5.0处理下降;C、K、Al含量不随酸雨pH值改变而变化,其中C含量pH3.0、pH4.0处理增加,pH5.0处理下降;K含量pH3.0和pH5.0处理下降,pH4.0处理增加;Al含量pH3.0、pH5.0处理增加,pH4.0处理略微减少.该项研究可为南方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绿竹容器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水分亏缺对绿竹容器苗主要营养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绿竹规模化育苗栽培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苗控水方式,测定分析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绿竹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膜脂渗透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重,绿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升高,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达到差异显著(P0.05),但类胡萝卜素差异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下,根系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CK)下降14.35%、33.3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复水后,根系活力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CK处理根系活力的96.75%、73.84%;干旱胁迫下,根系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复水后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S-CK)降低程度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S-CK),各处理间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干旱胁迫程度,绿竹的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呈显著降低,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升高。复水后,根系活力及叶片色素含量较干旱胁迫时有所提高,MDA含量及SOD、CAT、POD活性有明显下降,不同干旱程度补偿能力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高于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且不同营养器官对于解除干旱后消除活性氧及修复适应能力也不尽相同。绿竹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负相关,而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呈色响应开展试验研究,从生理生化角度探寻影响秋季枫香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为枫香叶色改良、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家系的1年生枫香幼苗为试材,测定其在不同环境下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枫香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同时4个家系叶色变化差异显著,其中17号家系叶片主要为深红色,14号家系叶片颜色以黄绿色为主。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特别在平均温度最低、平均昼夜温差大的3号试验点下降幅度最大。4个家系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同时4个家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试验点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平均温度和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系和不同环境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和叶片红色面积比例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不同家系枫香叶片颜色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同一环境下不同枫香家系叶片变化也显著不同,温度变化的差异和枫香叶片色素比例的改变是导致其颜色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