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杉木、湿地松、木荷、沙田柚、柑与矮林芳樟间种模式,芳樟的生长枝叶生物量结构,间作平均获芳樟油183.45kg/hm2,可获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采伐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生竹叶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新生毛竹地上器官生物量,以寻求提高毛竹抵抗带状采伐干扰能力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初次带状采伐的保留带作为此次的采伐带,初次带状采伐的采伐带作为本次的保留带),以采伐带宽、稀土用量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比例为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毛竹叶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带宽是影响采伐带毛竹叶片可溶性糖及地上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采伐带毛竹抵抗带状采伐能力的最佳施肥模式为A2B2C2,即带宽为8 m、稀土用量为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的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油茶林地细根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本文利用根钻法研究了3种林龄的岑溪软枝油茶林分细根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年内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油茶林细根总生物量(B总)变化规律:5年生油茶林(3 174.62 kg/hm2) 2年生油茶林(1 750.74 kg/hm2) 8年生油茶林(1 301.13 kg/hm2),且三者差异极显著(P 0.01)。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树干10 cm处的细根总生物量(B总)表现为5年生油茶林 2年生油茶林 8年生油茶林;距离树干20 cm处的细根总生物量(B总)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降低,即2年生油茶林 5年生油茶林 8年生油茶林,且差异显著(P 0.05);在垂直方向上,细根生物量垂直方向上的回归模型以多项式y=ax3+bx2+cx+d拟合效果最好,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随着深度的加深细根生物量逐渐减少。不同林龄的油茶林细根生物量均呈单峰性动态变化,生长高峰期均出现在8月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漠化地区8 a生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芳樟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规律均呈现出前期缓慢、后期快速的特性,造林第4年后胸径生长进入速生期,第5年后树高快速生长,材积生长的速生期则出现在第6年;估算芳樟单位面积纤维材产量达24.32 t/hm2,芳樟油95.67 kg/hm2,单位面积产值达18080元/hm2;枯落物蓄积量为5.57 t/hm2,有效拦蓄量达6.36 t/hm2,高于相同立地的任豆(Zenia insignis)和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类经营,毛竹材用林、两用林和笋用林的竹材和竹笋产量都得到较大提高,从示范基地看,到2012年,材用林竹材和竹笋产量分别达到28 755kg/hm2和3 750kg/hm2,比2008年增长71.2%和13.6%;两用林竹材和竹笋产量分别达到17 265kg/hm2和5 775kg/hm2,比2008年增长65.6%和45.8%,而2010年增长更多;笋用林的竹笋产量,2010年和2012年分别为30 570kg/hm2和23 190kg/hm2,比2008年增长62.9%和23.6%。通过分类经营,可充分发挥不同立地条件的增产潜力,增加竹材和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毛竹林,可通过笋用林经营技术,以提高竹林的经济收益。在立地条件中等的毛竹林,可适当发展两用林,特别在毛竹竹材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竹笋产量,特别是冬笋的产量,可极大提高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人工纸浆材林采伐年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贵杰 《林业科学》2000,36(1):15-20
为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方程和解决纸浆材林合理采伐年龄问题,用265株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各种规格树干带皮、去皮生物量预测方程,解决了纸浆材林各种规格树干生物量的预测问题;根据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为每个指数级统计了15种纸浆材林培育模式,并分别求出了它们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3种成熟龄为基础,分别确定了各指数级最佳采伐年龄,使最佳采伐年龄比目前采伐规程中规定的采伐年龄(31 ̄40a  相似文献   

8.
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林生物量的测定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80  
本文对湖南会同地区在杉木林采伐后天然更新起来的20年生的马尾松林进行了生物量的测定。乔木层生物量采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cmethod);下木层和草本层采用“样方收获法”。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103.93吨/公顷,平均净生产量为5.45吨/公顷·年,其中乔木层分别为100.02吨/公顷和5.16吨/公顷·年,远远高于同年龄的欧洲赤松人工林;与湖南会同地区速生的杉木林比较,亦相差无几。从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来看,下层木的产量结构是不合理的,应是抚育间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母竹林、材用林和景观林3种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在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其林分结构、植物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符合毛竹林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这些经营模式可在生产上应用;景观林是一种近自然经营模式,竹林生产力较小,年龄结构老化,土壤理化性质较好;材用林新生竹径级和株数率呈上升趋势,土壤质量指标与景观林间差异显著;母竹林初次强度采伐降低了林分质量,提高了小径竹株数,是一种破坏性经营模式,由于经营措施的频繁干扰,土壤性质界于材用林与景观林之间;3种经营模式的经营措施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油桐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期的油桐林生物量和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林的生物量随树龄的增大逐渐积累,从幼龄期开始到20年生的桐林,其生物量的积累值为79,61t/ha。桐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产量(果生物量或种仁生物量)随树龄的动态变化服从二次抛物线函数:W_(FR)=-2.11398+0.82471(t-1)-0.03540(t-1)~2W_S=-1.37257+0.38539t-0.01706t~2不同生育期,桐林中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和输出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4个柳树品种不同密度、不同采伐年限的萌条数、含水量、生长量以及生物量的调查测量与研究比较,得出各品种的含水量是品种特性,受密度、生长年份和生长年限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得出密度和轮伐期对不同类型柳树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在较短的轮伐期设置下,适当延长采伐年限有利于生物量的生产;在1万~3万株/hm~2密度设置下,灌木柳的生物量明显优于乔木柳;灌木柳在高密度设置下生物量相对较大,对乔木柳来说,在较短年限的采伐模式下,较高的造林密度能明显提高生物量,而过高的密度在多年生的情况下达不到高产的目的;比较4个柳树品种不同密度3个采伐年限生物量,杞柳以3万株/hm~2密度设置、2年一采伐为最佳配置模式,其年均生产生物量干质量为11.72 t/hm~2。  相似文献   

12.
芳香樟油用原料林施肥是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重要技术。采用L 9(34)正交试验设计,开展N、P、K因素不同配方施肥对芳香樟油用原料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效果不同;N、P、K三因素中,影响力依次为N>P>K因素,最优化组合为N2P2K1处理,即以尿素107 g/株、过磷酸钙416.7 g/株,硫酸钾50 g/株进行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外源激素提高杜仲短周期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杜仲胶产量的效果,筛选出合适的外源激素种类及其田间施用质量浓度,为杜仲胶资源林培育提供技术支撑。以1年生栽植密度为66 666株·hm~(-2)的杜仲短周期密植矮林为对象,采用芸苔素内酯和赤霉素2种外源激素,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比较杜仲叶和皮内杜仲胶含量的变化,苗木生长特性以及叶、皮、茎秆等地上部分生物量指标,分析施用外源激素对杜仲胶产量产生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赤霉素显著促进苗高生长,但对其它指标的增效作用不明显。(2)经质量浓度为1 mg·L~(-1)和5 mg·L~(-1)的芸苔素内酯处理后,杜仲叶片内杜仲胶含量达到了4.74%、5.01%,分别是对照的3.21和3.04倍;苗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26%和16.09%;平均单株叶片数分别均比对照多8片;单株叶片质量分别是对照的2.21和2.25倍;单株树皮质量分别是对照的1.97和2.05倍;叶片生物量为2 993.54和3 089.83 kg·hm~(-2),树皮生物量为576.87和543.78 kg·hm~(-2),茎杆生物量为2 060.71和1 935.24 kg·hm~(-2),分别是对照的2.16和2.23倍、2.00和1.89倍、2.07和1.94倍。按平均含胶量计算,单位面积杜仲胶产量分别达到了167.28和182.90 kg·hm~(-2),分别为对照的4.58和5.01倍。(3)芸苔素内酯通过提高叶片胶含量、苗高生长量、单株叶片数、单株叶、皮、杆干质量等综合效应,在第一个采伐期即表现出极显著提高高密度杜仲矮林生物量和杜仲胶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磷钾肥对芳樟生长及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芳樟在田间条件下对磷钾元素的响应,提高芳樟产油量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为芳樟林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年生的大田矮林叶用芳樟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磷钾肥(CK)、施磷、施钾和磷钾配施4个处理,分析了磷钾对大田矮林叶用芳樟生长特性、叶片生理以及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钾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粗和分支生长,但对梢长、株高、冠幅生长有所抑制,增加了叶片宽度,显著降低叶长与叶宽比值,增强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磷肥对叶绿素b的合成效果最好,较CK也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效果不及钾肥好,能促进芳樟梢长生长并增加梢分支数,但抑制了枝粗和叶片生长,增加了株高和冠幅,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效果最显著,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长、梢粗及梢分支的生长,增加了叶片宽度和株高,但不利于叶长生长,对降低丙二醛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较CK的芳樟枝叶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加23.9%和24.5%;施磷肥的较CK单株增产8.4%,产油量增加了5.9%。[结论]磷、钾肥均能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芳樟生长和枝叶发育的作用效果完全不同。仅施钾肥不利于芳樟生长和出油率的增加,因此,不推荐大田管理单施钾肥。施磷和磷钾配施均能提高枝叶生物量和产油量,(P150+K100)g·株~(-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位对芳樟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和精油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了上坡、中坡和下坡三个处理,来研究芳樟矮林的坡位效应。【结果】1)芳樟矮林各项生长指标在不同坡位间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间的株高差异均显著;下坡和中坡的基径显著大于上坡,下坡和中坡之间基径差异不显著;与上坡相比,中坡和下坡的叶面积分别增加了74.09%和99.87%。2)芳樟矮林生物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其中叶片、侧枝和单株总生物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下坡显著高于上坡,下坡和中坡及中坡和上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主干生物量在不同坡位间差异不显著。植株生物量的空间分配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芳樟不同器官中精油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其中叶片和主干精油含量均表现为下坡显著大于中坡和上坡,下坡和上坡的侧枝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中坡。精油产量在不同坡位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表现为叶片侧枝主干,但不同坡位间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结论】下坡位有利于芳樟矮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精油产量形成,提高叶片中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良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4个无性系的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实生苗为对照,比较樟树无性系的造林效果,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樟树幼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培无性系苗与实生苗之间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并未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施肥水平的樟树幼林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水平之间表现为0.35 kg/株 0.25 kg/株 0.15 kg/株,但施肥水平0.35 kg/株与0.25 kg/株之间差异很小,从樟树芳樟油原料林定向栽培的经营目标以及成本核算分析,施肥以0.25 kg/株的水平比较适宜,其幼林能达到枝叶生物量高产的目标,产出比大,综合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世界上8个发达国家私有林采伐制度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对我国集体林采伐制度改革提出建议。发达国家因地制宜设计私有林采伐制度,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地方政府具有更多的私有林管理权,各国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来指导私有林采伐、对私有林采伐行为侧重政策引导。建议我国要坚持集体林采伐许可证制度,完善林木采伐相关法律,政府制定林业规划,林主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实行多种政策调控私有林采伐行为,加强采伐后林地更新管理,积极探索各个地区不同的私有林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连续2年使用80株1年生与2年生栗树播种苗为试材,采用全株取样对根、枝干、叶片等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栗树苗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以及地径、苗高与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关性,并建立以地径平方乘以苗高(D2H)为自变量,各组分生物量(W)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栗树苗期随着树龄增加,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降低,枝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片生物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同一树龄不同苗高分级的苗木株数及其生物量近似于正态分布;单株生物量随幼苗的生长而明显增加;地径平方乘以苗高(D2H)与根、枝干、叶片、地上部分以及全株等各组分生物量(W)的幂函数回归方程模型回归性较高(决定系数R2=0.895 9~0.971 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16.59%~23.01%),具有一定估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冀北山地蒙古栎林次生采伐物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优质原料。采用径阶样木法,测定了冀北山地蒙古栎中幼龄次生林的林木地上生物量,其胸径(D)变化范围5.9~14.8cm,树高(H)变化范围4.8~11.1m,以胸径D(cm)和D~2H(cm~2·m)、单株蓄积量(V)为自变量,林木的生物量鲜质量W湿(kg)和烘干质量W干(kg)为因变量,建立了林木的树干、树枝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估计模型,自变量和因变量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为林分抚育、采伐作业时采伐生物产量的估计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伐季节 伐桩直径 桩高及树龄对刺槐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河北省灵寿县进行了采伐季节、伐桩直径、桩高及树龄对刺槐当年萌芽更新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非生长季采伐的萌芽更新效果明显优于生长季节内采伐,即前者的萌条数量、萌条径高生长及生物量显著高于后者;②伐桩直径对萌条数及伐桩萌条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而各径级伐桩萌条的径高生长差异不显著;③在6~15a生的年龄范围内或伐桩高度低于30cm时,伐桩萌芽力是均等的,即树龄和桩高对伐桩的萌芽更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