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现代城市公园的典型代表,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该湿地公园山石、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造园四要素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造园思想的体现,讨论“天人合一”思想应用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安康  许浩 《广东园林》2019,41(4):56-60
陈植是推动中国近代造园事业发展的先驱之一,他对“造园学”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推动了近代造园学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都市公园理论与国立公园计划,倡导城市公园的开放化与国立公园的大力建设。通过查阅文献,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整理陈植的造园理论以及实践中所体现的造园手法,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出陈植在民国时期为国内造园学领域所做的贡献,进而探讨陈植的造园理论及实践成果对近代造园事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邬洪 《林业科技开发》2012,26(3):129-133
明代文豪王世贞的“弇山园”曾是园林史上的一代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极亭池花木之胜,被称为“东南第一名园”,可惜除了他的《弇山园记》之外,没有找到一砖半瓦.对于该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结合太仓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需要,以人民公园改造为契机,从研究造园思想入手,分析今天的资源条件,从选址相地、叠山理水、建筑设计、植物配置、造景命名等造园手法上对“弇山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运用在公园的改造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园林作为人类创造的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除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更深一层的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中国式的园林则更多地渗入了传统的道德哲学内涵,并作为造园的理论加以运用和发挥。“天人合一”、“宗法自然”的思想就是这一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并且对我国的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行白沙公园改造建设的时候,应当考虑其历史渊源,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发掘和整理,使这一人文历史景观焕发出新的光彩。 “天人合一”、“宗法自然”的思想也是陈  相似文献   

5.
竹子历来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主要植物用材,其特有的形状、颜色、姿态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云南昆明市西山区“楠竹公社”竹子公园是一个以竹景观和竹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公园。文章详细介绍了竹子公园的功能分区、竹种选择、竹种栽植和管护技术。文章认为,该竹子公园集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竹文化知识传播、竹制品展示为一体,既充分考虑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重视人文精神,展现竹文化内涵;竹子公园的建设对于云南昆明地区现代林业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拼贴·聚落     
罗舒雅 《广东园林》2008,30(2):60-64
通过采用现代简洁大方的设计手法,设计一个通过由浅到深层次表象来重拾岭南文化的一个公园。用文化来阐释风景园林.将岭南三大村落布局梳式布局、密集式布局、围拢式布局有机整合为整个滨江公园的空间布局,将岭南的“水”文化与岭南传统建筑、造园特色结合。融合艺术、生态和新技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充满城市活力的公园。  相似文献   

7.
借鉴北京等城市建设“世界之窗”的成功经验,以欧亚精典微缩景观为主线,将西方台地式造园同中国民族造园技艺相融合,建成哈尔滨市“欧亚之窗”,占地面积31.8hm^2,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3年收回成本。全园规划为欧洲区、亚非区,中心区等8个区域,以红旗钟类、迪斯尼城堡、巴黎凯旋门、天鹅湖等近30个欧亚经典景观为主线,总建筑面积4065.73m^2,园内地势起伏,天然无饰的原野风光和欧亚名胜景观交相辉映,成为一座造园艺术独特的新型公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温州绣山公园造园艺术特色,公园定位为自然山水公园,根据其地形自然处理总体布局为一池三山;植物配置引入生态学理念,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造园风格充分体现瓯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李丹丹 《绿色科技》2022,(5):83-85,150
锦程公园是北方少有的浸润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公园.分析了锦程公园的造园手法,从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及意境营造四方面进行了研究解析,提供在北方打造江南特色园林的新思路.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水面为中心,建筑湖石进行围合的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上用地域性景观材料打造江南特色景观,造景手法上要多样打造曲折自然之势,意境上要...  相似文献   

10.
方如心  赵洋 《广东园林》2020,42(6):91-96
素有“姐妹双园”之称的台湾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因其深厚的血脉亲缘联系、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巧夺天工的造园艺术而被众人所熟知,是闽台地区传统园林的重要代表。通过现场调研、文献收集和对比研究,围绕着两个花园的造园要素、造园手法、造园意境3个方面探寻它们的共性美和个性美:两座园林都承袭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且融入闽台地域特色,又出于各自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人文文化等差异,使得两座园林承载着造园之主的不同希冀,各自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竹子诗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从笋、新篁到成熟的各个生长时期及其在日月光下的影子和风雨雷雪等气候中的形貌特征,皆被诗人画家所歌咏、描绘;人们又借助竹子有节、虚心和凌寒等生物学特性与人格品德相联系,加上湘妃竹、孟宗竹、青梅竹马和胸有成竹等传说典故,赋予竹丰厚的精神象征与人文内涵。除此之外,竹诗画还有其丰富的文化外延。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园林设计欧陆风格盛行,而忽视本土园林文化特色,空于形式,没有文化,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内涵的分析,强调中国园林的特色,唤起对中国园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五倍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五倍子的质量状况;对影响五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倍子成熟程度、鲜倍处理方法和贮存条件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Ghamp.)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是我国南方重要速生树种,每年需大量苗木供应。近年因育苗管理粗放,圃地肥力下降,苗木质量降低,影响到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的成活和初期生长。我们从1986~1989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苗圃和永安市苗圃等进行稀土促进杉木、木荷、板栗等一年生苗生长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喷施稀土促苗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的作用,并研究稀土对杉木苗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杉木间伐材生产胶压木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利用小径杉木间伐材生产建筑结构用材——胶压木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生产胶压木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动态变化,同时也为了和阔叶林地及连栽林地进行比较,作者采样分析了杉木1代、2代以及檫树林地林间和根际土壤的酚类物质。结果显示:①杉木榨树两林木根际土壤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林间土壤,R/S植平均是1.61和1.67,但两种林木之间无论是根际土壤还是林间土壤总酚含量无明显不同;②杉木根际土壤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檫树根际土,平均是檫树根际土的11.9倍;③从1年的动  相似文献   

17.
王巍 《广东园林》2023,(5):18-21
通过对“中国兰花”的形成过程进行溯源得知,这个概念成熟于1959年,是由“兰”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其成因可能是主权国家概念和现代植物学的传入。此词的形成带来了一些问题,让渡了“兰花”在相关植物中的核心地位,模糊了相关植物的评判标准,降低了“兰花”在兰界的地位等。通过对“中国兰花”的定义进行整理对比,发现当前的定义版本都不是很理想,存在没有流传较广的版本、明确的种类、特征描述、统一的英文翻译,和增加了误解的可能性等问题,于是提出了该词组新的定义:中国兰花(Chinese Orchid)是指兰属植物中被中华文化所推崇的花香叶秀的种类,主要有: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 faberi、墨兰C. sinense、建兰C.ensifolium、寒兰C. kanran、莲瓣兰C. tortisepalum、春剑C.goeringii var. longibracteatum、送春C. cyperifolium var. szechuanicum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文学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回溯与再现,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时期的每一种文学形式都对园林在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园林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历史的进程,从而更好地开展我们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杉木间伐材生产层压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利用小径杉木间伐材生产建筑模板用材──层压板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生产层压板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周维域 《林产工业》2001,28(6):21-24
以杉木间伐材为原料锯切成小木芯块作为胶合门的芯层材料,研究了立木芯胶合门生产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