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通过在水稻秧苗期及水稻生长后期喷施多种叶面肥多点试验,探讨各类叶面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程喷施翠姆叶面肥有利于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成穗率,从而实现增产,增产幅度在0.7%~2.3%;碧护增产途径主要是增加有效穗与千粒重,但实粒数略有降低,相对于对照,增产幅度在1.4%~3.2%;载能量营养液返青期喷施成穗率较低,最终未能实现增产;其余处理相对于对照,增产幅度在0.6%~2.9%。  相似文献   

2.
臭氧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对水稻\"3694繁\"(Oryza sativa L.3694 Fan)进行田间原位臭氧(O_3)熏气实验,研究了不同O_3浓度熏气处理下水稻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以及产量的响应.实验设置分4个水平:过滤大气组(CF,10 nL·L~(-1))、自然大气组(NF,40nL·L~(-1))和两个不同浓度的O_3处理组(01:100 nL·L~(-1);02:150 nL·L~(-1)).结果表明:(1)与CF组相比,两个不同浓度的O_3处理均导致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加速水稻的衰老过程;(2)在实验进程中,O_3处理导致水稻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饱和CO:浓度的净光合速率(P_(sat))、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羧化效率(CE)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O,浓度的升高使水稻光合作用对CO_2的利用效率降低,水稻在灌浆期对O_3最为敏感;(3)O_3处理使水稻产量损失明显,当AOT40值达到2.32uL·L~(-1)·h时,就能导致水稻产量10%的减产.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期盐胁迫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1540、甬优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桨期、成熟期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成熟期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各生育期的盐胁迫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均有影响,其中孕穗期盐胁迫处理对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拔节期和抽穗期。随着灌溉水含盐量的提高,水稻的株高变矮、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蓄水操作,在试验中对水稻的叶绿素水平、根系活力、光合特征以及产量指标等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得出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内进行蓄水处理水稻的生长、水稻的各种生理特性是不同的,所以在水稻的生长及生育期内抓住水稻生长的关键蓄水期,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及各种生理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叶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东  丁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0-3910
从水稻移栽-穗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稻叶瘟发生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圆秆拔节期对水稻稻叶瘟抗性较强.其他生育期都易感病,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6.
短期高温胁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连喜  金鑫  李剑萍  马国飞  曹宁  李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07-10210,10352
[目的]研究短期高温胁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宁夏广泛种植的粉用马铃薯陇薯3号为试材,分析短期高温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其气孔导度(白)、蒸腾速率(丹)、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出苗期高温胁迫下的马铃薯净光合速率和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均出现滞后性,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常温下相一致,但数值均高于常温下;其中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分枝期高温胁迫下净光合速率、叶室内外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虽然变化趋势与常温下相近,但是均在中午出现一次突变,达到峰值,而水分利用率变化与常温下基本一致;其中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也是叶室内外CO2浓度差,其次是蒸腾速率。[结论]高温胁迫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光合作用均有影响,且分枝期大于出苗期,其中叶室内外CO2浓度差是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因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必然对水稻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粮食生产面积的28%,而粮食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9%.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与其它农作物相比,是耗水量最多的作物,占整个农业用水的70%.然而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人均淡水占有量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然而,我国的淡水用量又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因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水荒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且其有着蔓延的趋势,给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180 kg,且表现出随纬度升高,减产幅度加大的规律,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减产20—30 kg和80—100 kg、30—40 kg和90—110 kg、40—50 kg和160—180 kg;同一地区,减产幅度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常规稻大于杂交稻。机插和直播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机插缩短11—14 d,直播缩短25—30 d,并呈纬度越高缩短天数越多的趋势;各生育阶段均有缩短,播种至拔节缩短最多,占总缩短天数的60%以上;同一类型品种,随纬度升高,拔节、抽穗、成熟依次延迟,全生育期天数增多;同一地区,缩短天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多。机插和直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尤其是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在苏北只有81.8%和77.4%;不同地区,机插和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因品种类型而异,苏南以早熟晚粳较高,苏中为迟熟中粳,苏北为中熟中粳。【结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有较大影响,据此按照江苏大面积水稻单产600 kg的目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与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做了初步区划,即手栽、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的,而直播在苏南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并且各栽培方式在各地分别有其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以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分析提高其氮素吸收利用的途径。【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2001—2002)、94个常规粳稻品种(2008—2009)为材料,测定生育期、各器官干物重和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播种到抽穗日数(为方便描述本文统称为生育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六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大(籼稻)或较大(粳稻),但结实期吸氮量并无优势;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较低(粳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籼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少(籼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粳稻),但其生长日数多、干物质生产量大、单穗吸氮量较大、单穗吸氮强度大(籼稻)或较大(粳稻),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长日数对吸氮量的作用;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成熟期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大,穗中氮素分配比例小或较小(成熟期粳稻)。【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吸氮能力强(籼稻)或较强(粳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低(籼稻)或中等偏大(粳稻)。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穗数或小或无优势,但生长日数、干物质生产量、单穗吸氮量、单穗吸氮强度大。促进干物质生产,提高单穗吸氮强度和单穗吸氮能力有利于提高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吸收量。无论是籼稻品种还是粳稻品种,促进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穗部运转,减少茎鞘叶中氮素分配比例,均有利于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粳稻品种而言,成熟期较低的植株含氮率也是生育期长的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 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两品种非光化学猝灭、吸收光能用于PSⅡ天线色素耗散部分的变化则是处理高于对照;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Bt-SY63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后期处理高于对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含量未显著减少。【结论】O3浓度升高使Bt-SY63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幅大于SY63,说明Bt-SY63对O3的响应较SY63敏感,在O3胁迫下,Bt-SY63各性状指标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The culm length,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exsertion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F2:3 population including 200 line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Milyang 23/Jileng 1 under fiv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Beijing (natural normal growing environment), Kunming (natural cold environment), Gongzhuling of China (cold water irrigation) and Chuncheon of Korea (natural normal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cold water irrigation), and QTLs of these trai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SR mark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4 QTLs related to these agronomic traits were detected under five different growing environments, and these QTLs have been located on 11 chromosomes except chromosome 9. The QTLs for qCLla, qCL1b, qCL5a, qCL6b, qPLla, qPL3a, qPL6b, qPL6c, qPL7b, qSP8b, qSPlc, qSP11a, qSP12, and qPE1 have been detected under more than two growing environments, and those that were littl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s, were stable QTLs. Among them, qCLla, qCLlb, qPLla, qSPlc, and qPE1 explained 24.2-55.2%, 22.7-39.9%, 12.5-27.7%, 14.4-33.5%, and 26.6-28.7% of observed phy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ajor genes mainly appearing as overdominance. These QTLs cause the increase in action to culm length,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panicle exsertion under cold environment, showing that these QTLs were correlated with cold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3.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毕粳优210及其亲本毕粳2A、NR210抽穗期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毕粳优210剑叶的叶绿素a含量比毕粳2A和NR210分别高20.28%和7.99%,同时,其叶绿素b含量比毕粳2A高53.70%,比NR210高12.16%。毕粳优210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n)比毕粳2A和NR210分别高19.88%和21.87%,平均水分利用效率(WUE)比毕粳2A和NR210分别高58.98%和16.34%。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表明:毕粳优210的初始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II的光化学效率(PSII)均比其亲本毕粳2A和NR210显著提高,且毕粳优210最大光合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NPQ)分别比毕粳2A高15.87%和18.18%。毕粳2A和NR210杂交产生的毕粳优210能通过增强光合能力来显著提高水稻的光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双氰胺对水稻根系及光合特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的效应及其在水稻配方肥中的应用,以中稻培两优93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双氰胺对水稻根系、光合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双氰胺(7.5和15kg/hm2)能显著增加根系体积,改善根系的吸收性能.7月5日测定的根系活力随双氰胺用量的增加而增强,随后,各处理差别不明显.双氰胺能使叶绿素含量略微增加,并能改善水稻植株下部叶片光合性能,而对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影响不大.低剂量双氰胺处理有利于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促使水稻增产14.9%~25.74%.认为在水稻专用配方肥中添加双氰胺时,以不超过15kg/hm2,即配方肥用量的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所选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的光合特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成熟期杏品种光合特性差异,及与其果实发育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在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即6月上旬~7月上旬),测定各品种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结果]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光及CO2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熟期类型光合特征模拟参数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合能力以早熟品种巴都玉吕克、库买提最强,而晚熟品种中的大果胡安娜和亚布拉克佳娜丽相对较弱,极晚熟品种冬杏居中.影响不同成熟期杏品种果实发育期的主要因素为AQY、LCP、LSP、CE、CCP、CSP.极晚熟品种冬杏除了受AQY、LCP、LSP、CE、CCP、CSP的影响外,较高的Rd是其发育期延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9个不同成熟期杏品种的光合特性模拟参数值在相同熟类型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不同熟期类型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合特性模拟参数中,AQY、LSP、CE、CCP、CSP与果实发育期的长短密切相关,较高Rd值是造成极晚熟品种冬杏果实发育期较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氮素利用效率水稻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水培法,在正常供氮(1N)和低氮(1/12N)水平下,研究4个氮高效和4个氮低效水稻品种抽穗期后部分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低氮水平下,氮高效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株高、根长、净光合速率(Pn)、表观叶肉导度(AMC)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氮低效水稻品种;正常供氮水平下,氮高效与氮低效水稻品种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正常供氮水平相比,低氮水平下氮高效与氮低效水稻品种除根系长度和气孔限制百分率上升外,其他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论】低氮水平下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并非来自于气孔限制因素,可能与RuBP-Case活性的下降有关。同时,氮高效水稻品种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氮低效水稻品种,说明氮高效水稻品种更能适应低氮环境,且低氮条件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肥较其它时期追肥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最高;孕穗期追肥能明显增加粒重与粒数,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返青期追肥由于粒重较低,产量略高于氮肥全部底施.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穗型品种在寒地特殊气候条件下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率的差异,促进水稻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半直立穗型垦稻29、龙稻5号和弯穗型品种垦稻10号、垦稻12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特殊的寒地气候条件下,围绕两种穗型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在瞬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面积和叶源量等方面均优于弯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双氰胺对水稻根系及合特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的效应及其在水稻配方肥中的应用,以中稻培两优93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双氰胺对水稻根系、光合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双氰胺(7.5和15kg/hm^2)能显著增加根系体积,改善根系的吸收性能。7月5日测定的根系活力随双氰胺用量的增加而增强,随后,各处理差别不明显。双氰胺能使叶绿素含量略微增加,并能改善水稻植株下部叶片光合性能,而对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影响不大。低剂量双氰胺处理有利于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促使水稻增产14.9%-25.74%。认为在水稻专用配方肥中添加双氰胺时,以不超过15kg/hm^2,即配方肥用量的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以及同一恢复阶段不同层次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变化,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行,土壤各层黏粒含量增加显著(p<0.01或p<0.05),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下层;土壤容重减小明显(p<0.05),随土壤深度而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下层;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由于植物根系及枯落物多少的差异,使得各营养成分的垂直分布各异;主成分揭示出土壤理化特征可作为评价植被改善土地质量的标准。这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