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晓杰  李栋才 《蚕业科学》1996,22(3):179-182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柞蚕蛹暖茧阶段20-竣工在蜕皮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在雌雄蛹中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血淋20-羟基蜕皮酮有一个峰,整体蛹20-羟基蜕皮酮有两个峰。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与积温为曲线回归关系,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可作为鉴别蛹体发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奶牛部分肝功能指标检测及其与血酮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产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人认为在许多严重酮病病例可以借检查脂肪肝的严重性来预后酮病。但国内外对奶牛血酮含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饲养条件下奶牛血液酮体含量变化以及血酮含量与部分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这不仅对研究酮病的发病机理,或以酮病为对象的其他试验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牛场管理者清楚地了解牧场牛群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奶牛酮病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奶牛血酮、尿酮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与水杨醛比色法测定11头对照组奶牛、8头尿酮阳性奶牛及5头酮病奶牛血酮,尿酮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测定血酮、尿酮方面差异不显著,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的回收率为108%,线性范围为3—389μg/mL,批内变异为2.94%-8.97%,批间变异为3.48%-11.07%。稳定性试验l周,血酮,尿酮无显著变化。因此,改良的水杨醛比色法测定血酮、尿酮具有简便,准确性较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较好及批量测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柞蚕蛹暖茧阶段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在雌雄蛹中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有一个峰,整体蛹20-羟基蜕皮酮有两个峰。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与积温为曲线回归关系(p<0.01),血淋巴20-羟基蜕皮酮的含量变化可作为鉴别蛹体发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酮病复方制剂(KTP)对荷斯坦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筛选,选取广西某牛场16头荷斯坦奶牛,酮病组奶牛8头,临床健康奶牛8头作为对照组,按照治疗方案,对酮病奶牛每天灌服400mL KTP治疗,连续5天,对照牛不做处理。结果表明,在治疗前,酮病组血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酮病组的血酮含量在治疗后极显著低于治疗前,血糖含量极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牛血糖、血酮差异不显著(p>0.05),KTP对奶牛酮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1849年Lander首先发现了奶牛酮病的一定神经症状之后,引起了世界许多奶牛业发达国家对酮病的关注。酮病又称酮血病、酮尿病和醋酮血病,它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酮、尿酮、乳酮含量增高,血糖降低(3高1低),消化机能紊乱,泌乳量下降,同时间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随机选取南宁地区2个奶牛场41头黑白花奶牛进行奶牛酮病的监测研究,试验采用rothera法和水杨醛比色法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酮体,采用邻甲苯胺法定量检测血糖。结果表明:①甲奶牛场隐性酮病发生率、可疑隐性酮病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乙奶牛场均为零。②甲奶牛场血酮、乳酮、血糖的含量分别为31.1±22.2、78.1±47.2及645.2±79.6 m g/L;乙奶牛场的分别为17.5±8.9、42.6±18.6及637±54.7 m g/L。乳酮及血酮含量在2奶牛场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而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两牛场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后还讨论分析了奶牛日粮营养,分析发现甲奶牛场日粮粗纤维含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8.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养殖小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平均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mmol/L±0.421mmol/L,乳酮3.041mmol/L±1.214 mmol/L,尿酮3.232mmol/L±1.713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呈较强负相关(r=-0.60147).  相似文献   

9.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和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 mmol/L±0.421 mmol/L,乳酮3.041 mmol/L±1.214 mmol/L和尿酮3.232 mmol/L±1.713 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γ=-0.60147。  相似文献   

10.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广东佛山某奶牛场K、I 两个群体(27 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 1.155 mmol/L±0. 511 mmol/L,乳酮 2. 904 mmol/L±1.311 mmol/L,尿酮 3.127 mmol/L±1.814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 6 头奶牛有隐性酮病, 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 r 为-0.59038。  相似文献   

11.
蒽酮-硫酸法测定酵母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被各种测糖的专著收载,而文献报道的酵母多糖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的都是苯酚显色法。作者旨在采用蒽酮 硫酸法测定酵母制品多糖的含量,为酵母多糖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结果,摸索出一套适合酵母多糖含量测定的蒽酮 硫酸比色法,采用本方法对酵母培养液进行测定,得到了准确的多糖含量,且本方法具有简单、易掌握、快速等优点,对生产上检测多糖含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桑对组织总糖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总糖含量测定方法很多,蒽酮比色法以其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误差小等特点,常作为定量测定的经典方法而被广泛采用,但该方法较难掌握,本介绍了植物组织总糖含量蒽酮比色法的测定技巧。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生化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浓度降低,血液、尿液和乳汁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进而发生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呼出气体以及乳汁带有丙酮气味,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个别牛出现神经症状。一般于分娩后10天至6周内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喹啉类添加剂和不同浓度梯度喹羟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喹羟酮和喹烯酮显著提高了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对肉鸡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明显提高了肉鸡肌肉中RNA和DNA含量。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0mg/kg或75mg/kg喹羟酮可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可显著降低小肠重量。上述结果证明,喹羟酮可促进肉鸡生长,有利于氮的利用。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喹羟酮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是指奶牛血液中酮体含量过高而引起奶牛全身功能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文就一例奶牛酮病实际病例,通过查阅资料,综合分析,针对奶牛酮病的常见病因,提出了该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及诊疗体会,期望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某奶牛场16头乳牛产前10d至产后56d血样的瘦素、酮体、葡萄糖、脂肪水平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浆瘦素、血酮、血脂含量在不同乳牛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酮体在产后14~49d出现高峰,瘦素和血脂从产后第0d到产后第56d内逐渐升高。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血酮与血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亚临床酮病组乳牛的瘦素和血脂水平分别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血酮正常组,其瘦素、血酮和血糖在试验期内的波动频率明显减少,跨度变长,瘦素在试验期内仅出现一个两端接近0、波峰不超过1.5ng/mL的波。证实,产后乳牛瘦素、血酮、血糖含量的低频率波动变化和产后8周内血浆瘦素跨时持久的单峰动态变化与乳牛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韩超 《山东饲料》2013,(23):216
目的:考察蜜炙前后款冬花中款冬酮含量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品款冬花、蜜款冬花中所含款冬酮的含量,比较10批款冬花蜜炙前后款冬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蜜炙后款冬花所含的款冬酮含量明显增加,且增加比例基本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酮粉法检测泌乳牛尿酮乳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荷斯坦泌乳牛尿、乳酮体的酮粉法定性试验表明:尿酮阳性率为29.25%,乳酮阳性率为10%。尿、乳阳性牛的血酮、血糖、乳酮、尿酮定量测定表明:酮粉法判定泌乳奶牛亚临床酮病,尿酮阳性反应具有早期、敏感、准确性低的特点。乳酮阳性反应具有准确、敏感性低、方便等特点。二者同时定性检测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出现间断性神经症状为特征。奶牛酮病分为临诊酮病和亚临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指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含量一般在1.72mmol/L(100mg/L)以下,亚临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为1.72~3.44mmol/L(100~200mg/L),而临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都在3.44mmol/L(2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20.
奶牛血酮和乳酮的浓度关系及在检测亚临床酮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酮病(Ketosis)是奶牛醋酮血症(acetonaemia)、酮血症(ketonemia)、酮尿症(ketonuria)及酮乳症(ketolactia)的总称,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糖类和脂类代谢紊乱引起,通常发生于产后2-6周。调查显示,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酮病,个别甚至是这个数字的3~4倍(Mary Beth de Ondarza,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