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羽在他的二十九岁时,写了一篇自传,即今流传着的《陆文学自传》。全传约 1100字。它概述陆羽二十九年的生活经历和著书立说的可喜成就。其生活经历为:从小孤苦无依,由一位老和尚抚养成人,他当过小和尚,又当过伶人和传人的首领,曾受到两位竟陵太守的器重,他曾从邹夫子读书,安史之乱他避难来到湖州定居等等。其著书立说为,共著书八部六十一卷,即《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此外,还部《四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以顾渚为第一"。  相似文献   

3.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4.
赵大川 《农业考古》2002,(4):205-230
提 要一、古籍对陆羽在上元初的记载 ,有“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隐苕溪”、“隐居苎山”、“隐居苕” ,和“闭关读书”、“阖门著书”、“著茶经其地”等说法 ,需考证清楚。二、陆羽著“茶记”、“茶经”考。古籍上对陆羽有著“茶记”一卷 ,“茶记”二卷 ,“茶经”三卷 ,“茶经”二卷 ,“茶论”三卷等说法 ,应以陆羽著“茶经”三卷又“茶记”一卷为妥。三、“余杭苎山考”。大量古籍、地图证实陆羽曾隐居余杭苎山并著“茶记”一卷。四、苕即余杭考。南宋嘉泰二年进士、兵部尚书、兼修国史洪咨夔之“余杭县治记” ,是“苕…  相似文献   

5.
周志刚 《农业考古》2007,(5):187-192
前记:本文对陆羽撰著、编述、诗文、碑碣的所有著作,作一考察,记录存佚、卷次、版本,对各书内容不作详细介绍。因各书历代版本源流繁多,所记版本卷次仅以文后参考书目为准。《茶经》三卷存。有宋咸淳九年(1273年)左圭原刊百川学海本和明刻本等多种版本。原书三卷,据(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季疵始为三卷《茶经》,由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而疬去,虽疾医之,不若也。”所言与今本《茶经》内容次第相同,今本都作三卷十篇。至宋以后,《茶经》卷本渐有歧异。(宋)…  相似文献   

6.
范国荣 《农业考古》2021,(2):193-196
当代人以《陆文学自传》末尾记载为依据推算陆羽出生年,笔者对此存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陆羽以著《茶经》成名,但是,现有文献表明《茶经》不是陆羽一个人的功劳,师承禅宗北宗的皎然对陆羽有指点之功,他的《茶诀》为《茶经》创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殷玉娴 《农业考古》2007,(5):195-196,199
陆羽为唐代著名的文人及茶人,著有《茶经》二卷,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专著,素有“茶仙”或“茶圣”的美誉。《新唐书》卷一九六有传,另外《文苑英华》卷七九三有陆羽所作的《陆文学自传》。由于他生平的神秘色彩以及在茶道上的知名度,去世不久,便在元和、长庆年间被民间尊奉为神。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江南有驿吏,以干事自任。典郡者初至,吏白曰:‘驿中已理,请一阅之’,刺史乃往,初见一室,署云酒库,诸酝毕熟,其外画一神。刺史问:‘何也?’答曰:‘杜康’。又一室,署云茶库,诸茗毕贮,复有一神。问曰何?曰:‘陆鸿渐也’”。可见陆羽的影…  相似文献   

8.
茶圣陆羽在余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源 《农业考古》2002,8(2):25-27
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其足迹遍及全国32州的茶叶产区,经多年的认真考察,写出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故后人称奉他为“茶圣”、“茶仙”、“茶神”。……  相似文献   

9.
据历史文献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陆羽,曾置茶园于顾渚,并著有《顾渚山记》。陆羽为什么要写顾渚山记?他在顾渚的考察中受到什么启发?我们是否应该把顾渚山建设成为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旅游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五月二十一日到二  相似文献   

10.
陆羽的晚年     
陆羽的自传,无论叫《陆文学自传》还是叫《陆子自传》,我都反复阅读分析,有些自述是肯定的,也有些事并非他29岁前所作所为,而是后来人添加进去的。他初到湖州,结庐苕溪之滨,闭关对书的四、五年间,写出了《四悲歌》、《天之未明赋》二书,是有感于兵灾人祸而作,《四悲歌》就写得真切感人:欲悲天失纲,胡尘蔽上苍;欲悲地失常,烽烟纵虎狼;欲悲民失处,被驱若犬羊;悲盈五湖山失色,梦魂和泪浇西江。充分反映了他在京城遭遇安史之乱,随秦人过江途中凄惨情景。至于《吴兴历官记》等著作,可能后来所作,被人补充进《自传》的。读…  相似文献   

11.
董淑铎 《农业考古》2003,(2):197-198
茶圣陆羽自唐代上元初 ( 76 0年 )来湖州定居 ,至贞元末 ( 80 4年 )在湖州逝世 ,除中间有 1 0年曾移居江西洪州、上饶等地外 ,在湖州先后居住了 30多年 ,所以湖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湖州 ,不仅留下了他的茶事和文学业绩 ,特别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而且还留下了他的遗风和遗迹。他的故居青塘别业 ,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茶经》最后成书之所 ,在茶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目前的境况如何 ,更受到中外茶人的普遍关注。据历代《湖州府志》记载 :“陆羽别业 ,在青塘门外。”唐武德四年 ( 6 2 1年 )所筑的湖州府城 ,西北隅的城门就…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经考证认为,陆羽《茶经》引文《神异记》有三处误读:一是《神异记》非《神异经》,二是晋丹丘子非汉丹丘子,三是瀑布仙茗产地之争.  相似文献   

13.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3,(2):220-227
对陆羽在何地与写《茶经》 ,当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湖州 ,一说在余杭 ,我以湖州说为是 ,因此曾撰文《陆羽湖州写 (茶经 )考》 ,发表在《茶博览》1997年秋之卷上 (文章经过删节 )。同时 ,又以《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发表在《陆羽茶文化研究》1998年第 8期上 (全文刊登 )。这几年来 ,余杭说盛行 ,是否我的湖州说错了 ,我进行了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余杭说的多篇论文 ,又查找了一些有关史料 ,觉得我的湖州说并没有错 ,没有错就应表个态 ,于是我便写了《再论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 )》。一、两说争论的焦点这是由《余杭县志》的一段记载引发的。明…  相似文献   

14.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4):211-213
陆羽《茶经·七之事》是《茶经》一书中内容最为复杂的部分 ,涉及与饮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传说人物、神话传说 ,茶叶产地、风俗掌故等 ,以一人一事为单位 ,分条叙述 ,共约 2 5 0 0来字。其中第二大段第三条引《晏子春秋》的记载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笔者按 :戈应作弋 ,卯应作卵 )。 2 0 0 0年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人之部”根据陆羽的引文 ,以晏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 ,并加按语说 :“按 :《晏子春秋》内篇作 :“苔菜”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 :“茗菜” ,同《茶经》。当时茗 (茶 )作为食…  相似文献   

15.
朱乃良 《农业考古》2003,(2):201-204
我曾写过《试析陆羽研究中几个有异议的问题》 ,讲了 5点。现再谈几点 ,以求教于诸茶友方家。一、陆羽“未提建茶”吗 ?古人曾怪陆羽“不第建安之品” ,如今又有人说陆羽“未提建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北宋福建人蔡襄(10 12 - 10 6 7年 )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 ,始向朝廷进贡建安“上品龙茶” ,并在奏章中说“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这是所谓陆羽“不第建品”的最早记录。蔡襄的话虽然含有责怪之意 ,但他讲的是事实。因为《茶经》确实只提到建茶 ,而没有对其评定等次。2 0多年后 ,同是福建人的黄儒对陆羽为什么不第建品说了公道话。…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书     
抄书。鲁迅从十五岁起就抄书,起初抄录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弹录》。鲁迅还抄录了中国第一部茶书——唐代陆羽写的《茶经》三卷和陆龟集的《五木经》、《来耜经》等书。鲁迅抄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三十多岁。购书。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鲁迅就把学校奖给他的奖章换取书籍。据《鲁迅日记》中的书帐统计,从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三六年十月(逝世前两天)的二  相似文献   

17.
惜墨如金的唐代茶圣陆羽,一部《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成就中国古代茶学之巅峰,本人亦被后人以"子"冠之,奉为茶圣.  相似文献   

18.
台1994年11月法门寺国际茶会期间,北京茶叶学会张大为先生召集了出席会议的湖北天门、浙江湖州部分代表讨论了一组4枚中华茶文化内容的邮票设计意见,焦点是陆羽的形象问题。陆羽的形象特征,唯一的依据是传为他自己写的《陆文学自传》。这个自传是他诏拜太子文学不就的49岁以后写的,不但写了长相还写明了衣着。大家讨论时都希望能重新塑造一个劳动实践型的,而不是士大夫式的陆羽,我谈到我收集10幅关于陆羽的画像印刷品,并寄了一些给张大为先生转给设计者看看。1997年4月邮票发行了,在茶人中意见较大的也就是面值50…  相似文献   

19.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20.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