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鉴定四川省乐山市某池塘养殖患病斑点叉尾鮰的病原菌,从其肝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检测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和药敏实验对菌株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与气单胞菌相似,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实验显示,该菌株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充出血和套肠症,与斑点叉尾鮰发病症状一致,证明该病原为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病的主要病原。药敏实验显示,菌株仅对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低敏感或不敏感。本研究鉴定了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病原,并对其当前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为斑点叉尾鮰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超  莫延敬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9):2287-2295
[目的]明确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斑点叉尾鮰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因,为实际生产中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和cpn60基因检测、系统进化分析及动物回归感染试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脏、肾脏、脾脏和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WZ1906),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杆状,两端钝圆;其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大小为1~2 mm,呈灰白色至浅黄色;有运动性,氧化酶反应、V-P反应、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呈阳性,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能水解明胶和七叶灵,产生吲哚.WZ1906菌株16S rDNA序列和cpn6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与嗜水气单胞菌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其相似性达100%;从基于16S rDNA序列和cpn60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可看出,WZ1906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以WZ1906菌株回归感染的斑点叉尾鮰均发病死亡,其体表和鳍条基部出血,肝脏、肾脏和脾脏肿大充血,肠道出血,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症状相似,但未观察到明显的肠套叠症状.WZ1906菌株对苯唑西林、大观霉素、克拉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因等28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吩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引起重庆市万州区某养殖场斑点叉尾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可选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或复方新诺明等水产类常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养护,科学投喂,从根本上预防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的发生,降低其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3.
进行噬菌蛭弧菌预防和治疗斑点叉尾鮰回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在试验水体中加入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感染,同时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当水中的噬菌蛭弧菌浓度达到10^5个/ml以上时有预防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效果;采用背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回进行感染,然后在水体中加入噬菌蛭弧菌,结果试验鱼全部死亡,说明噬菌蛭弧菌不能起到治疗斑点叉尾鮰败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快速、敏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肠败血症技术,作者根据NCBI公布的鮰爱德华氏细菌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诊断引物CM3/CM4,对鮰爱德华氏细菌特异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试验,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不同检测材料的比较,同时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广西4个市县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该引物可以扩增到与预计大小相符的276 bp鮰爱德华氏菌特异性片段;PCR反应与Ⅰ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及海豚链球菌无交叉反应;用该PCR法可以检测出病鱼脑、肝、肾及脾中的病原菌,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个,且病鱼内脏组织、菌落及菌液均可直接用于该PCR扩增;临床菌株检测结果与基于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和生化鉴定结果一致.因此,本试验中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可同时快速检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Hly)、维氏气单胞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基因(DNaseⅠ)以及鮰爱德华菌溶血活化基因(Eha)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考察,并将其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当Hly基因、DNaseⅠ基因以及Eha基因的引物浓度分别为1.0,1.0和0.5μmol/L,退火温度为59.5℃时,各目的片段均可较好地扩增。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从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分别扩增出1 091,262和450bp的目的片段,从多种细菌DNA的混合种也可扩增出上述目的片段,而对其他对照组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最低可分别检测出200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300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和200CFU/mL的鮰爱德华菌;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为100%,与传统生物学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快速,可单独或同时检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3种主要病原菌,也可以用于其他水生动物上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报道从湖北省宜都市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清江河内养殖网箱中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上共分离19个菌株,经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11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80%~100%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11个菌株中的BH-001、BH-005、BH-009和BH-011等4个菌株属于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而BH-002、BH-015、BH-017和BH-019等4个菌株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BH-004、BH-013和BH-016等3个菌株尚未能鉴定其种类。  相似文献   

7.
集约化养殖中,气单胞菌属细菌已成为危害渔业生产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自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5株气单胞菌,经形态学观察、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测试、鉴定,其中AHIA02、AHIA04、AHIA05为嗜水气单胞菌;AHIA01、AHIA03为豚鼠气单胞菌。用20种常规抗生素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仅对奥复星、复方新诺明、先锋必素等3种抗生素敏感,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8.
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4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生爱德华氏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
一株新型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草鱼养殖池塘的水样及底泥样品中筛选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效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采用点喷法进行拮抗性菌株初筛,采用牛津杯法进行复筛;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16SrD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得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WM-1,抑菌圈直径达21.8mm,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筛选得到的拮抗菌WM-1,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机理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体外药动模型的方法,研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的药动-药效(简称PK-PD)参数。结果表明: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2M IC(最小抑菌浓度)、4M IC和8M 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4 h,4 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而16M 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在消除半衰期为77 h的模型内,2M 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4 h,4 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而4M IC、8M IC和16M 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当AUC0→24 h/M I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42.43±9.21,Cm ax/M IC(峰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15.78±0.22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消除半衰期为77 h的模型内,当AUC0→24 h/M IC〉41.87±10.16,Cm ax/M IC〉4.79±0.11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向日葵核盘菌一种拮抗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带菌的菌核上分离出一种向日葵核盘菌的拮抗菌,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该菌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效果,拮抗带宽度可达到10 mm以上,且转代培养后其拮抗活性稳定。拮抗菌培养液对向日葵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生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温室盆栽试验证明该菌对向日葵幼苗期菌核病有明显防效,成苗率达到75%,而对照只有34%。该拮抗菌可作为向日葵菌核病的生防材料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一株发酵床接种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发酵床养殖垫料堆体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细菌,再次接种锯末、稻壳与鸭粪的混合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堆积时间缩短3天,单位发酵垫料对粪污的处理能力增加,垫料在使用28~49天间,氨气排放降低30%~50%。经16S rDNA序列比较,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EM菌剂对苔藓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M菌剂对苔藓生长的影响,对3种苔藓穗枝赤齿藓、狭网真藓和狭叶小羽藓进行了不同浓度EM菌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EM菌剂可促进穗枝赤齿藓、狭叶小羽藓的生长,两者均以600倍液最高;200倍液EM菌剂对穗枝赤齿藓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EM菌液对狭网真藓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EM菌剂处理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A Gram-negative, rod-shaped bacterium has been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grapevines with Pierce's disease. Grapevines inoculated with the bacterium developed Pierce's disease, and the bacterium was re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The bacterium was serologically and ultrastructurallv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ne in naturally infected plants, and also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lmonds with almond leaf scorch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番茄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初筛、溶解硅酸盐矿物能力的分析和生物检验3个步骤,从蚯蚓肠道中分离得到1株不仅具有很强的溶解硅酸盐矿物的能力,而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胶质芽孢杆菌(实验室编号为RGBc13)。将此细菌接种到土壤并进行番茄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大量繁殖,根际区域有效磷钾含量大幅度提高,番茄生物量增加,磷钾吸收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盆栽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硅酸盐菌剂对土壤钾的释放、大豆对钾的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田间小区试验硅酸盐菌剂22.5kg/hm^2用量大豆增产效果较好,比不施硅酸盐菌剂增产8.0%,硅酸盐菌剂配合肥料钾增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应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烟草根际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烟草赤星病拮抗性鉴定,对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性较高的一株细菌利用细菌16S rRNA通用鉴定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田间抗病性试验。[结果]共从烟草根际分离120份细菌,有6份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1份细菌拮抗作用明显,定名为BS06-1。将该细菌的16S rRNA测序结果登录NCBI网站进行Blastn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D-2同源性达到96%,与枯草芽孢杆菌BCRC 14718同源性达到95%,证明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田间试验证明该菌株BS06-1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结论]BS06-1细菌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