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浦野一号野生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不可再生的基因资源。对研究我国稻种起源、演变、亲缘关系等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作为水稻育种的亲本,也是水稻基因研究的宝贵材料。详细阐述了浦野一号野生稻的特征特性、生长环境条件及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对浦野一号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野生稻多样性的评价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天然的基因库.中国现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分布,均已成为濒危物种.因此,对现存野生稻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深入评价和科学有效地保护刻不容缓.同时,野生稻的多样性研究对其自身的遗传进化探讨以及在遗传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切实有效的多样性保护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回顾了近年来有关中国野生稻多样性的评价与保护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作为重要的基因资源,具有诸多的优良性状,如野生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对各种逆境的耐受性以及胞质雄性不育等,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栽培稻的育种改良,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野生稻优良基因的发掘和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总结了野生稻保护和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潜力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护野生稻资源,保持物种多样性,水稻育种提供基础参考。【方法】通过调查贺州市野生稻资源现状及保护情况,分析野生稻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部分野生稻资源及原生境消失的原因。【结果】发现贺州市有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2种野生稻资源,普通野生稻由1978年23个分布点减少到2015年的1个分布点,分布面积仅存1%;药用野生稻由16个分布点减少到5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到位,土地权属不确定,缺乏后续资金保障,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及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建议】加大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野生稻是一个重要的基因资源库,包含了水稻各种病害的抗性基因。本文综述了野生稻丰富的抗性资源及其基因的挖掘,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抗病育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     
1.基本信息野生稻为亚洲栽培稻的近缘祖先种,是稻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稻杂交育种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也为培育优质全株饲料稻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价值. 2.保护等级野生稻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为"极危(CR)"物种,同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菲律宾国际水稻所遗传资源计划主任、遗传学家张德慈博士应本刊要求向我国读者推荐的。我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研究和保存野生稻资源,对水稻育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发表此文,希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一株荒草般的野生稻,你不知道它经历过多少沧桑,内里有何等蕴藏,改变过多少世界。野生稻,是现代水稻的祖先。野生稻也被称为植物熊猫,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稀有植物资源。1992年我国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三类野生稻列为国家濒危二类保护植物。三类野生稻分别是我国发现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观其名字可以猜测,有的野生稻具药用价值,有的野生稻籽粒上会长痘痘。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2,(7)
最近,广西农科院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华南稻区著名稻种恢复系“桂99”,并用其配组推广的杂交稻组合目前已达14个,累计应用面积达1.5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利用野生稻资源培育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由广西农科院育成的“桂99”是我国第一个利用野生稻资源育成的恢复系,也是国内所有水稻恢复系中配组面积大应用杂交水稻品种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东乡野生稻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东乡野生稻是普通野生稻的一种。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东乡野生稻生境丧失,生境质量持续恶化,栖息地越来越少及外来种的入侵。对东乡野生稻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原地保护或原位保护)和迁地保护(易地保护或异位保护)。东乡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特强的耐冷性,耐旱性,耐瘠性,抗病虫害,特强的再生性,广亲和性,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及恢复性等。有些优良特性已被用于水稻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中,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些优良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稻约20个种,是水稻品种改良的丰富基因资源。利用野生稻种类改良栽培稻的产量潜力、稻米品质、抗病虫能力及耐逆性,已成为水稻育种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野生稻具有丰富的可利用优良性状 据统计,从野生稻种中鉴定出的优良性状(本文将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称为有利基因)多达20余种,主要有:胞质雄性不育性,节间伸长能力强、矮秆、早熟、大粒、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拓宽水稻不育系种质资源,利用红芒野生稻与C418杂交,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具有野生稻胞质基因和特异亲和性核基因于一体的红莲型不育系C418A。C418A具有野生稻胞质,为水稻品种多样性和基因多元化提供了丰富的胞质基因,又具有C418的特殊亲和细胞核基因,可提高籼粳2个亚种的亲和力,是籼粳杂交育种优异胞质不育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和应用海南疣粒野生稻优异资源,本研究调查和筛选优异疣粒野生稻资源,经穗颈注射法向R225等水稻恢复系导入疣粒野生稻基因组DNA,创新水稻育种中间材料;与三系、两系不育系测交配组,对F1代及后代观察、考种与测产,选育杂交水稻强优新组合。采用SSR标记检测导入创新种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与疣粒野生稻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筛选出15份优异疣粒野生稻资源,获得7份导入种质创新材料,与不育系测交配组选育出12份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抗病等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5份高产抗病水稻新组合。SSR标记检测导入创新种质、杂交新组合具有疣粒野生稻特有分子标记带型,说明获得来自疣粒野生稻的种质创新材料,并可稳定遗传。本研究为海南疣粒野生稻种质创新和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加快水稻耐冷性状的改良、选育耐冷品种对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早春连续阴雨的自然低温条件,对36份亲本材料及68个杂交组合的423份材料进行苗期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亲本材料有10份1级强耐冷材料,其中3份是普通野生稻,4份是粳稻资源,2份是籼稻资源,1份是籼粳杂交后代。含普通野生稻血缘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有33份1级强耐冷材料;含IRBB5组合衍生后代中,有15份1级强耐冷材料;BPHR96组合衍生后代有3份1级强耐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稻种资源中具有较丰富耐冷性资源,利用强耐冷的普通野生稻资源和耐冷的籼粳稻品种杂交,是选育耐冷水稻品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作为我国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广东和海南,普通野生稻的1182个分布点已消失80%.为此,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制定措施加强野生稻的保护.朱英国院士说,野生稻是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一种物质保证,如果野生稻在袁隆平院士利用它之前就消失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有现在的高产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8.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加快水稻耐冷性状的改良、选育耐冷品种对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早春连续阴雨的自然低温条件,对36份亲本材料及68个杂交组合的423份材料进行苗期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亲本材料有10份1级强耐冷材料,其中3份是普通野生稻,4份是粳稻资源,2份是籼稻资源,1份是籼粳杂交后代。含普通野生稻血缘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有33份1级强耐冷材料;含IRBB5组合衍生后代中,有15份1级强耐冷材料;BPHR96组合衍生后代有3份1级强耐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稻种资源中具有较丰富耐冷性资源,利用强耐冷的普通野生稻资源和耐冷的籼粳稻品种杂交,是选育耐冷水稻品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野生稻的生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我国野生稻资源不断减少。为此,学者们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野生稻原位保护也叫原生境保护,是指在野生稻原始生态环境下,采取一定的人为设施就地保存和保护野生稻种质的方法。这是一种动态保护,其主要目标是保护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和适应的潜在能力。但是原地保护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经济开发和自然保护间的矛盾、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有人提出异位保护的方法。异位保护是对野生稻遗传资源的一种静态保护,其目的是在于尽可能完整地保存遗传资源在其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异地保护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但异地保护也有不足之处,如不利于遗传进化和多样性的发展,还可能由于遗传飘移和基因重组等原因,使野生稻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基因受到破坏或丢失。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野生稻。  相似文献   

20.
将脂肪酸转化成脂肪酸甲酯后通过气相色谱法(GC)来测定,具有快速、高效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种、亚种或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多样性分析.采用该技术对来源于亚洲(亚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非洲(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斑点野生稻)、澳洲(澳洲野生稻)和美洲(高秆野生稻)的稻属相关种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图谱能够在种及种以下的亚种或品种水平显示各水稻样品或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可以作为水稻品质育种的筛选指标,或示踪水稻种质的来源,为稻米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