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计算一直是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国内外对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较少,为建立更精确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模型,把神经网络模型引入针阔混交异龄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以广东省针阔混交异龄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林分优势高模型以及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模型,除年龄因子外,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另外考虑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断面积比重对针阔混交异龄林样地地位指数的影响,并建立针阔混交异龄林的地位指数的计算模型。结果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为21.4 m,最小值为6.1 m,平均值为13.7 m,中位数为13.6 m,标准差为3.2 m,地位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5.3 m。结论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广东省地貌复杂且破碎,山多平地少,立地状况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广东省林地树种及树种比例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导致基准年龄的差异较大。故地位指数的变异较大。本研究在计算针阔混交林的地位指数时,加入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腐殖层厚度等立地因子,提高了针阔混交林地位指数的预估精度。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地位指数的计算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混交异龄林的一个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通过分析混交异龄林的生长特性,以一阶常微分方程为基础,通过微分方程与概率分布的联合使用,建立了混交异龄林的生长动态预估模型。通过以长白山林区的样地材料对模型求解,检验表明,以微分方程为基础的异龄林预估模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异龄混交择伐林均衡状态直径结构呈现反J型分布的特点,利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得出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2大区5个小区树木的直径分布均满足负指数分布。利用负指数函数将Schütz均衡模型和López预测矩阵模型进行组合,组合模型同时考虑到了竞争因子等限制因素,且预测结果的相邻径阶的立木株数比率q值分布在1.2~1.5。结果表明:基于负指数函数的组合模型有效的利用了Schütz均衡模型和López预测矩阵模型的优点,既充分考虑了林分的真实情况,又优化了直径分布,保证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得出了较为合理和稳定的均衡曲线,进而得到较为稳定统一、均衡的林木株数分布。  相似文献   

4.
异龄林生长动态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树种组成优化、择伐周期优化、林分直径分布优化及最优蓄积生长量等经营决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异龄林生长动态研究,主要包括直径分布、生长模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展,讨论了异龄林生长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苏孙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10-6110,6113
[目的]为了研究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方法]通过对马尾松林下套种细柄阿丁枫形成的混交复层异龄林与马尾松纯林的地上部分和土壤层持水能力的比较,研究了混交异龄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林冠层持水量混交林与纯林相当;林下植被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3.00t/hm2,纯林为25.74t/hm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1.22t/hm2,纯林为24.20t/hm2;土壤0~40cm层持水量混交林为1724.2t/hm2,纯林为1591.6t/hm2。林分总持水量混交林为1799.2t/hm2,纯林为1691.3t/hm2。[结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复层异龄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明显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6.
异龄林生长动态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异龄林收获调整的特点,建立了描述异龄林生长的矩阵模型,并对甘肃省洮河林区冷杉异龄林的生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林区复层异龄林垂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皆伐样地资料,利用立木的树种与树高,年龄与树高,径阶与树高的关系分析了长白山林区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群落中林木垂直结构的动态变化。认为群落中的目的树种必须有连续更新的能力,立 各高度级中均有分布,群落中应有分布不同高度级组成树种作为辅佐木线或伴生种;长白山林区的阔叶红松林系统和暗针叶林系统的森林植物群落有较强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稳定机制;同一树种立木按径阶或龄级分布的峰值有随林层上升而增  相似文献   

8.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333株/hm2(1m×3m),5000株/hm2(1m×2m)和10000株/hm2(1m×1m)3种不同密度的赤桉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林木的生长,密度较小的林分生长状况较为良好,单位面积蓄积量、树高、胸径和叶面积均居首位;而密度>5000株/hm2的林分生长状况很差.从小到大3种密度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80.653m3/hm2,55.927m3/hm2和44.541m3/hm2.单株林木生长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胸径分别为8.68cm,4.80cm和3.97cm,树高分别为9.46m,9.07m和7.22m.因此,干热河谷区的赤桉造林密度不应>3333株/hm2.  相似文献   

9.
异龄林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经营系统。一个经营工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的经营,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经营措施。异龄林系统从经营角度出发,可以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进界生长量、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上述三个单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异龄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长单元的动态进行模拟,寻找出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所用方法是对每个生长单元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模型,并据此对现实异龄林的动态进行预测。证明了以曲线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线性形式。所用材料取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异龄林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经营系统。一个经营工作者要对异龄林进行高效率的经营,就必须掌握现实林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有目的地制定经营措施。异龄林系统从经营角度出发,可以划分成如下三个组成单元:进界生长量、向上生长量和枯损量。上述三个单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异龄林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上述三个生长单元的动态进行模拟,寻找出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规律,所用方法是对每个生长单元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再通过统计量分析和实际验证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模型,并据此对现实异龄林的动态进行预测。证明了以曲线形式反映异龄林的动态变化远优于线性形式。所用材料取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牡丹江林区的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主的异龄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78块样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理论Ι的方法,对南平市延平区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坡位、海拔、坡向,为经营好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天然针阔混交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模拟采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空间结构参数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木选择的基本原则,制定以角尺度作为主要调整目标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初步选择采伐结构单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应该采伐的林木,并对采伐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林分空间结构格局的采伐使得林分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适用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8 hm2的固定样地每木检尺调查数据,将树木按树高分为不同林层,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和标记点函数kmm(r)对树木基于个体和标记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 m研究尺度上,林下层、次林层和主林层树木分别在0~18、0~26 m和0~2 m的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他尺度表现为随机或均匀分布。林下层林木胸径在小尺度上呈现显著的空间负关联,次林层林木胸径、冠幅与地上生物量的标记点在中尺度上呈现显著的空间负关联,主林层林木的各标记点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没有显著关联性。林下层与次林层个体在2 m的尺度内呈现显著空间正关联,次林层与主林层个体在0~3 m尺度呈现显著空间正关联。总体而言,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林层林木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层内竞争主要出现在林下层和次林层,不同林层个体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在次林层与主林层及次林层与林下层之间。  相似文献   

15.
竹阔混交林混交类型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系统最优综合评价模型 ,对竹阔混交林 5种类型 2 2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阔叶树的比例为 2 5 %~ 35 %的竹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最高 ,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间,属于随机分布或轻度的团状分布;平均混交度在0.699~0.828之间,为强度混交或极强度混交;胸径大小比数呈现出均衡分布的特征,整个林分树种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分形成、发育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针对砍阔栽杉导致的尖锐矛盾,提出人工栽杉与天然更新阔叶林相结合新的栽培方式.分析半天然杉阀混交林的形成、发育过程,揭示天然阔叶林迹地炼山与不炼山栽杉,所形成林分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年龄与径级结构、层性等林分结构的差异,为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阀混交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如何提高天然阔叶林蓄积量的调查精度,在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岭坑天然阔叶林内建立6个30 m×30 m样地,采用多种方法对林分蓄积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和平均树高法测量林分蓄积量存在较大的误差,蓄积量相对误差与树木的胸径方差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提出的3种简便方法即霸王木外标准木法、分径级区间标准木法和霸王木外分径级区间标准木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蓄积量误差。采用霸王木外标准木法可以减小较大的误差,采用分径级区间标准木法则可以较大地减小误差范围,而采用霸王木外分径级区间标准木法能够更大程度地减小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9.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低,群落种类组成发生变化。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降低了群落乔木层阔叶树种和灌木层优势种的作用和地位,重要值降低,但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同干扰类型的群落,在垂直高度1.0 m以下,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大,1.1 ~ 3.0 m高度达最大,以后随高度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在9.1 m以上的高度层,树种单一,多样性为0。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