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充分了解和掌握降水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基础,有助于人工增雨作业时机、地点、方式的选择并有效实施作业.其中低槽-地面倒槽型、低槽-中、东路冷锋型、低槽-切变-地面倒槽型、低槽-切变-中、东路冷锋型4类天气系统下的自然降水较为明显,是浚县春、秋季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降水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可播云型,粗浅分析总结出基于雷达资料的人工增雨作业预判指标.结果表明,影响高原降水的主要系统有切变线、高原低涡、孟湾风暴和西方槽;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对降水贡献率最大的可播云型为积云(Cb)和层积混合云(Sc+Fc),占全年可降水云型的80%以上;当不同云系平均回波强度≥10 dBz、强回波强度>20 dBz、回波顶高>5 km、强回波高度>3 km时可作为作业指标.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日喀则市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因此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对于加强当地防灾减灾服务等意义重大。人工增雨作业是通过人为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催化云层中水汽转化为雨滴降落,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空中云水条件。其中积雨云和积层混合云是冬春季节出现降水频率最高的云型,期间应重点将其作为目标云型;夏秋季降水天气多受对流云和积层混合云影响,以对流云出现频率最高,应重点观察是否出现该云型,并抓住有利作业时机。日喀则气象部门不断提高人影质量,多次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护航。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2015年广西11—12月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宏观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增雨作业天气系统进行分型,并分析相应作业云系,建立增雨作业天气概念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一次增雨作业个例。结果表明,广西11—12月增雨作业天气系统主要有5类,包括冷空气型、高空槽型、华南静止锋型、低层南风急流型、台风型;其中冷空气型是最典型的降水天气形势。作业云系以层状云为主,有少量层积混合云,主要包括层积云、层云、积云、高层云,基本为暖云结构。层状云中下部可开展飞机作业或利用地面烟炉进行暖云催化作业,层积混合云中积状云部分可开展地面火箭作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许昌市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不同降水量级雨日概率分布和人工增雨可作业几率。[方法]选用许昌观测站1953~2010年3~5月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分析近58年来许昌市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和不同降水量级雨日概率分布,并结合人工增雨原理和催化作业技术,分析了该地区人工增雨可作业几率。[结果]许昌春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变化范围为-83.03%~168.58%,在极端年份会出现严重春旱和春涝;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为36.2%,平均每2.8年出现一次;春季降水距平百分率Pa≤-50%的年份有10年,且近年来Pa≤-50%的年份明显增加;春季出现1.0~2.9和5.0~9.9 mm降水量级雨日的概率较大,分别为36.4%和26.3%;春季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正距平年份有22年。许昌春季3 mm以上降水量级的作业机会平均有8次,5 mm以上和10 mm以上降水量级的作业机会平均分别为6和3次。[结论]该研究为该地区抗灾减灾、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聊城市春季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0~2005年聊城市春季降水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及降水云系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冷锋和黄淮气旋是聊城市春季适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为有利和作业机会最多的天气系统,3月以层状云为主要作业对象,4~5月则以层积混合云为主要作业对象。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地区春播期干旱及增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林  邓卓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48-4549
[目的]研究辽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发生规律及春雨形成的天气特征,为春播抗旱防灾、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和经验公式分析干旱概率和干旱规律。[结果]辽西北地区春播期重干旱年份约占40%,轻干旱约占30%,1/3年份春季透雨不足;春季干旱存在着10~11年的周期性,逢1、2、3年份出现干旱达80%。东北低压、华北低压和冷锋云系是春播期降水主要天气特征。[结论]掌握春季干旱发生规律和春季降雨天气特征,可为抗旱防灾及春播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奈曼旗播种季人工增雨天气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科尔沁沙地春季干旱问题,通过分析奈曼播种季接墒雨或透雨的天气系统,发现春播期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东北低压、华北低压和冷锋云系;其中东北低压和华北低压系统适合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冷锋云系适合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象探测资料、葵花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祥雨D型双极化天气雷达,对2019年7月中旬发生在陕西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加深东移,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合并,低槽携带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暴雨区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基础环流条件;低涡切变与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卫星云图显示,低槽云系中有不断生成的中小尺度系统,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大值区总是与大降水相对应,降水量级偏大主要与降水云系持续时间长有关系;祥雨D型双极化天气雷达反射率垂直切割(RCS)产品对降水预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发空中云水资源,要求在制订增雨(雪)作业方案前对未来影响天气系统的特征及作业潜力具有清晰的判断,因而需要总结出邯郸地区适合开展增雨(雪)作业的天气类型。为此,普查了2007—2015年具有增雨潜力的降水日,并以天气系统的高度场(500 h Pa)为依据,辅以地面场进行分类总结,建立了西风带高空槽型(西来槽)、蒙古低涡型、华北低涡(河套低涡)型、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型4种类型,并利用物理量权重集成法进行邯郸地区增雨潜力分析,6—9月是邯郸地区增雨潜力最大的时期,3—4月增雨潜力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董晓明  刁军  刘凤芝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2-9613,9622
采用数理统计、归类分析沈阳地区人工增雨案例。结果表明,增雨天气系统主要有东北冷涡、高空槽、华北低压、高压后部和冷锋云系。增雨的适宜高度在云层的中上部约3 000~6 000 m,增雨时机要在雷达监测下,系统移动缓慢或稳定维持且处于发展或成熟阶段。稳定深厚云层宜飞机增雨,不稳定移动快宜火箭高炮增雨。  相似文献   

12.
经过对6~9月份廊坊市历史气象资料的普查与统计分析发现,700 hPa天气图上的低涡、切变线、低槽和地面天气图上的冷锋是出现频率较高且可带来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当其中的某个系统出现时,该地区有50%以上的日数会出现雷暴和较明显降水,或出现云量大于4的积雨云,成为人工增雨作业潜力日,因此,正确识别上述系统是指导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环节。笔者对该影响系统的位置、范围等进行了宏观描述,以期抓住适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增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甘肃省玛曲县降水的气候背景和天气系统,结果表明,80%的降水是由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为此,综述了用卫星云图分析青藏高原MCSs活动的特征及其大尺度环境条件和降水的关系,发现青南高原和玛曲对流云团的低云冰水路径,其中心强度为223~245 g/m2,大于东侧的陇南和陕南,而高云光学厚度则相反,玛曲仅为8,是陇南和陕南的44%,显然与高原海拔高度较高有关。玛曲的大降水多由对流云团产生,降水效率较小约为19%~40%,人工增雨潜力应比冷锋高云带大,但小于古巴热带对流云的增雨率39.7%。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事后划定目标区和对比区的非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008年5月10~11日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能合理选择出对比区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评价出单次增雨作业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东北冷涡具有很大的增雨潜力,把握好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方式可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选取抚顺地区2018年10月9日、28日2次冷涡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形势以及水汽条件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次天气过程预报员均出现漏报现象。通过对2次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发现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对于高空冷涡配合地面倒槽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时间延迟;对冷涡后部配合地面低压产生的降水预报时间比实际降水提前。预报员主观预报出现漏报的原因主要缘于对冷涡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机理及结构认识不足,对水汽、抬升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合理的预报订正经验。  相似文献   

16.
廖国进  黄阁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13-6316
分析了2006年6月辽宁2次冷涡天气过程。6月3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雷雨、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云图上表现为白亮云团,雷达上有弓形回波以及辐合型气旋性环流。6月14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根据雷达速度场可以判断锋面与测站的相对位置。天气形势及预报是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以及短时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2年夏季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等综合分析,得出贝加尔湖冷涡东移加深且移动缓慢是此次局地暴雨的关键;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水量有增幅作用;由于大兴安岭地形阻挡造成迎风坡水汽辐合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江水库流域地理、气候特征的分析,采用最大增雨面积增水计算方法对东江水库在汛期进行人工增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按照东江水库历年蓄水情况分析,在汛期(6—9月)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不会给东江水库造成风险;不仅如此,还要综合利用高炮和火箭,抓住一切有利天气、积极开展作业,这样才能达到多增雨、多蓄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