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不同萎凋程度处理对单芽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云6号"单芽茶青为试材,进行不同程度萎凋处理,即分别失重20%、30%、40%和50%,后经相同的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得到成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化学组分与PPO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萎凋程度加重,茶叶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茶黄素(Theaflavins,TFs)和茶红素(Thearubigins,TRs)含量先下降再上升,茶褐素(Theabrownins,TBs)含量则先增高后降低,以失重30%最高,失重50%最低。此外,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PPO酶活性,以失重40%萎凋处理最高。综合来看,萎凋失重40%的成品茶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2.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同一品种同等嫩度的茶鲜叶采用炒、烘和微波三种方式干燥制成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合成分(水浸出物、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审评除色泽外,其余各项审评因子均为炒干的最好,烘干的次之,微波干燥的最差;内合成分的测定结果与感官审评是一致的,只有茶褐素含量是烘干的最高,炒干的次之。然而,所有其它成分均为炒干的工夫红茶含量最高,烘干的次之,微波干燥的最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有关,茶汤滋味的鲜爽度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多酚的含量有关,茶汤的红浓度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茶汤的亮度则与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香气与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1984年和2014年生产的茯砖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糖、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年茯砖茶与2014年的茯砖茶相比,茶多酚、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减少,降幅达30%以上;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和茶黄素下降幅度在18.80%~26.75%;可溶性总糖和茶多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未达显著水平;而茶褐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增幅35.6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984年的茯砖茶汤色红棕,陈香显著,滋味醇和。  相似文献   

6.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萎凋环境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张雁飞等比较了传统萎凋、鲜叶冷冻以及冷冻萎凋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冷冻萎凋工艺制得的红茶除可溶性糖略低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传统萎凋方式,但香气组分萜烯类物质、香叶醇、苯乙醇等祁红特征物质含量低于传统萎凋。黄建琴也发现冷冻萎凋能明显缩短工夫红茶的萎凋和发酵时间,增加红茶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提高滋味和汤色品质,但冷冻萎凋降低了葡萄糖酶活性,对红茶香气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潮州红茶萎凋工艺参数研究中,分别设置3个萎凋温度和3个萎凋时间,正交设计。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发现,不同萎凋温度和时间对红茶的品质影响不同,并得出萎凋温度和时间的最佳参数,即为萎凋温度30±2℃,时间12h。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红茶加工中萎凋方式、萎凋程度和发酵时间3个关键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正山小种红茶清洁化加工工艺参数,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清洁化加工新工艺对正山小种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萎凋方式萎凋程度发酵时间,采用萎凋槽萎凋、萎凋程度即茶青失水率为35%、发酵时间6 h工艺组合所制得的红茶综合品质最优;与传统工艺红茶比,新工艺红茶中茶多酚、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滋味鲜爽而醇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恩施州红茶加工现状调查表明,恩施红茶生产季节多在夏秋季,萎凋和发酵专用设备普及率低。代表性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样外形条索较紧,色泽润度好,符合宜红茶品质要求,但部分茶样存在茶汤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香气和滋味高火、闷气、生青、酸馊味严重,鲜爽度不够;叶底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花杂现象严重。内质分析结果表明,恩施红茶氨基酸含量2.30%~3.49%,可溶性糖含量2.21%~4.90%,均处于较高水平,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保留量6.68%~8.73%,处于正常水平,茶叶苦涩味不明显。茶黄素含量0.049%~0.550%,茶红素含量0.61%~3.91%,变化较大;茶褐素含量2.09%~3.15%,变化相对较小。恩施红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两者比值均较高,说明恩施红茶的加工,尤其是发酵技术存在较大问题,从而导致红茶内质质量不高。建议改进恩施红茶加工的技术措施为:控制鲜叶质量,确保原料品质;引进红茶加工专用设备,实现标准化加工;严格规范加工环境,确保卫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红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相似文献   

11.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测定和红碎茶内质化学鉴定已被茶叶工作者作为鉴别红茶品质高低的化学指标之一。但它们的原始数据较多,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化时长,同时人工计算也易出差错。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的实践,利用微电脑这一先进的计算工具,按《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手册》(中国茶科所编)“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的测定”和“红碎茶内质的化学鉴定法”指示的计算公式,编制:①同时计算茶叶含水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红碎茶汤色十鲜爽度得分和浓强度得分;②已知茶叶含水量,计算茶黄素、茶红素、茶  相似文献   

12.
以"福云6号"单芽茶青为试材,经相同的萎凋、揉捻,然后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发酵处理,设置三个发酵时间梯度3h、4h及5h,和三个发酵温度梯度24℃、26℃及28℃,后经相同干燥工序,得到成茶。对其成茶的化学组分进行测定,再对成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探讨不同的发酵处理对单芽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广东丹霞2号红茶的最适加工参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延长,醇类香气物质增加显著,促进了花果香的形成和释放;醛类物质整体降低,青香气息减弱;茶多酚及儿茶素在萎凋33 h后显著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降低。研究认为,萎凋33 h制成的红茶各项指标最佳,综合品质好。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醇类物质总体出现降低→稳定→显著降低趋势,酯类物质整体变化不明显;酸类物质增加;氨基酸在发酵12 h以后显著降低;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 h后降低不显著。研究认为,丹霞2号红茶最佳发酵时间为12 h,此时各项品质指标及感官审评结果最佳,发酵过度则口感酸涩。  相似文献   

14.
红茶色素的系统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茶色素是指茶多酚在红茶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有色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茶黄素类、茶红素类、茶褐素类。茶黄素是一类呈橙黄色的物质,它是构成茶汤明亮度和滋味鲜爽度的主要组成成分;茶红素呈红色,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茶褐素是一类呈棕褐色的物质,是形成暗汤的基本因素。优良品质的红茶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清饮为主的国内功夫红茶消费形成新的茶叶消费热点,形成了对“香高、味醇、色亮“清醇型高级工夫红茶消费热潮。本实验试着将乌龙茶的晒青工艺添加到红茶制作中,以求改善红茶的品质。研究用福云六号和金黄两个品种鲜叶进行日光萎凋(设不晒、轻晒、重晒处理)、室内萎凋、机械揉捻、发酵、烘干的工艺组合制得红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对茶样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晒青“工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晒青处理的红茶与对照香型没有差异,但经过晒青处理的红茶甜香更浓郁,香气也更持久:(2)晒青处理的红茶水浸出含量增加,多酚类含量增加,茶黄素含量减少,茶红素含量增加,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加了,滋味较醇和:(3)晒青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红茶的香气,对红茶滋味的醇厚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在红茶加工中引入晒青工艺对开发清饮型高香红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岳山红”红茶为研究对象,以沸水冲泡法为对照,通过感官评价不同浸泡水温(常温)、茶水比及不同浸泡时间的组合制备的茶汤品质,结合比较各处理茶汤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对感官审评和成分测定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探明3个因子对感官审评和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优化“岳山红”冷泡技术参数.综合考虑感官审评和成分分析结果, “岳山红”的最优冷泡饮用方法为:水温25℃,浸泡1.5h,茶水比1∶40或水温30℃,浸泡1.5h,茶水比1∶50.  相似文献   

17.
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0、28、36℃ 3个萎凋温度梯度,取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等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并对后续加工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研究萎凋温度对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过程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茶多酚、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等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36℃和28℃处理下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20℃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氨基酸和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间36℃>28℃>20℃;CO2释放量总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以36℃处理样的释放量相对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均以28℃处理酶活性最高。成品茶中28℃处理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等含量最高,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28℃处理样的汤色、滋味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宛晓春 《茶叶科学》1988,8(2):47-52
高温干燥(平均叶温65—70℃)、低温干燥(平均叶温55—60℃)与冷冻干燥比较,加热干燥会使茶叶中的内含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热化学变化,且以温度高的变化大。在加热干燥中,叶绿素受到破坏,红茶的破坏率大于绿茶,尤其是叶绿素 b 的破坏率较大;红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下降,茶褐素增加;绿茶中复杂儿茶素有所减少,(-)-EC、(±)-C 有所增加,红茶中的儿茶素减少30%以上,高温处理的下降幅度较小;红茶中的氨基酸下降了9—15%,尤其是茶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下降较多,高温处理的尤甚;气  相似文献   

20.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