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扫螨净防治荔枝瘿螨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家南 《广西植保》2000,13(1):28-29
荔枝瘿螨 ( Eriophes litchiicheif er)属蜱螨目 ,瘿螨科。俗称毛蜘蛛。其成、若螨刺吸荔枝叶片 ,花穗和幼果汁液 ,使受害部位长出似毛毡的绒毛 ,这种由于荔枝瘿螨为害所引起的荔枝叶片和果实产生畸形的症状称为荔枝毛毡病。荔枝瘿螨是荔枝主要害虫之一 ,在荔枝产地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由于瘿螨隐蔽躲藏在毛毡内 ,药物很难渗透到毛毡内部将瘿螨杀死 ,所以 ,产生毛毡病后一般药剂的防治效果都很差。过去防治荔枝瘿螨使用的药剂主要是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 ,由于经常使用 ,瘿螨容易产生抗药性 ,为了寻找其它有效的防治药剂 ,笔者于 1999年春、夏…  相似文献   

2.
钦州市荔枝瘿螨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界秋 《植物医生》2003,16(5):21-23
钦州市是广西乃至全国荔枝生产的主要产区 ,2 0 0 2年栽培面积达 10 .7万hm2 。近年来钦州市荔枝生产受荔枝瘿螨的危害日益严重 ,1999年、2 0 0 0年、2 0 0 1年、2 0 0 2年荔枝瘿螨危害面积分别为 3.2万hm2 ,3.6万hm2 ,3.9万hm2 ,4 .2万hm2 ,有些果园受害率高达 80 %~ 10 0 %。荔枝瘿螨 ,又名荔枝瘿壁虱 ,俗名荔枝毛蜘蛛、发狗耳 ,被害叶叶背长出绒毛 ,状似毛毡 ,故又称毛毡病。笔者几年来在调查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此螨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1 发生原因荔枝瘿螨在钦州四季均有发生 ,一年发生 10代以上 ,世…  相似文献   

3.
龙眼顶芽瘿螨(EriophyesdimocarpiKuang)是龙眼树的一种新害螨,该螨在广西南宁市全年均可发生,但1-3月,7-8月为害稍轻,5-6月,10-11月发生为害较普遍,种群数量较大,龙眼鬼帚病株的病梢上,顶芽有螨芽率平远达75.28%-80.56%,健株上的顶芽有螨芽率为41.81%-44.58%;龙眼健株上的未萌动顶芽有螨芽率平均为67.5%-87.92%,而已萌动的顶芽有螨芽率为  相似文献   

4.
龙眼新害虫─—龙眼瘿螨的发生为害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是我国南方特产果树,“七五”、“八五”期间,龙眼生产栽培发展迅猛,成为南方果树主体,商品生产基地颇具规模。但龙眼鬼帚病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新老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生产。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福建省农科所柯冲、陈景耀等先后发表了有关鬼帚病病原为线状病毒及传毒昆虫为角颊木虱(cornegepsyllasinicayangetli)及荔枝蜡蟓(TessaratomapapillosaDrury)等研究报导。据笔者在校园老龄龙眼植株76.89%的鬼帚病株上均发现龙眼瘿螨(Neoleipothrixalocasiaewei),在中山沙溪镇、大同管理区、火炬开发区4000亩幼龄龙眼园随机抽查了223条鬼帚病捎上,发现90.13%的病捎上有大量龙眼瘿螨隐藏于顶芽未张开的复叶中,特别是春梢期花穗的小花内。曾试用害极灭、灭虫灵、病毒A、三氯杀螨醇、氧乐果等多种药剂喷雾进行防治,虫口减退率均不显著。经修剪后,重新萌发的新梢有相当部分表现正常。因此笔者认为导致龙眼园中出现鬼帚的症状,除线状病毒外,还有龙眼瘿螨为害所致的原因。对于由龙眼瘿螨引致的鬼帚梢与病毒鬼帚症状的区别及对龙眼瘿螨的防治,正在开展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爻纹细蛾(AcrocercopscremerelaSnel)属鳞翅目细蛾科,是龙眼、荔枝主要害虫之一。在长泰县龙眼、荔枝主产区为害猖獗。据调查为害荔枝果实,造成落果率一般为12.5%~12.8%,高的达62.5%,为害龙眼秋梢,造成空心梢率一般为25...  相似文献   

6.
<正>柳刺皮瘿螨Aculops niphocladae Keifer,属蝉螨亚纲、真螨目、瘿螨总科、瘿螨科,为害柳树、千屈菜等。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河北、天津、北京、上海、陕西、山东等地。近几年,由于各地大力发展竹柳产业,将该瘿螨带到了全国各地,所以,除上述地区外,该螨在西北、西南等地为害也非常严重。在重庆万州主要为害竹柳,被害株率63%,被害叶率29%,其中幼树平均受害叶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荔枝叶瘿蚊(Dasineurasp.)和瘿螨(EriophyeslitchiiKeifer)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主产区的新害虫,危害十分严重[1]。荔枝叶瘿蚊种群的扩散速度快,世代多,自我保护能力强[2,3]。荔枝瘿螨个体小,每年可发生10代以上,有厚而密的毛毡保护(又名毛毡病),故化学防治根本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4,5]。因此,寻找抗荔枝瘿螨和叶瘿蚊荔枝品种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调查了两种害虫在三月红、妃子笑、糯米糍和淮枝4个不同荔枝品种上自然种群密度,初步研究了荔枝品种的抗虫…  相似文献   

8.
沈金发 《江西植保》2006,29(1):41-41,40
荔枝是我县主要水果之一,全县现有荔枝面积2000hm^2,年产最达1万多吨。近年来我们在调奇荔枝有害生物为害时,发现一种荔枝梢期害虫——荔枝叶瘿蚊(Mayetiola sp.),该虫对荔枝新梢的为害率达30%以上,已明显威胁我县荔枝产业的发展。经过儿年米的调查观察和进行综合治理,该虫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已被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  相似文献   

9.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康 《中国植保导刊》2002,22(11):23-2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州市的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发展迅猛。目前荔枝种植面积超过2.5万hm2,龙眼种植面积达2.3万hm2,年总产达30万t以上,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荔枝蒂蛀虫(又称爻纹细蛾)为害逐年加重,影响本市荔枝、龙眼生产的发展。为此,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初步探讨。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以幼虫钻蛀为害荔枝、龙眼果实,常造成“十果九蛀”,虫果率高达60%~90%,一般年份亦达10%~20%。也为害花穗、新梢和嫩叶,可造成嫩梢枯萎死亡。幼果期…  相似文献   

10.
荔枝瘿螨是为害荔枝的一类重要害虫,体型小、种类多、分布广。随着荔枝种植面积的扩大、荔枝果实和荔枝苗木的远距离运输,给荔枝瘿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荔枝瘿螨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荔枝瘿螨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以荔枝瘤瘿螨Aceria litchii和荔枝分位瘿螨Disella litchii为例,阐述了荔枝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天敌、寄主(荔枝品种)的抗虫(瘿螨)性、种群监测技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产业发展,指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提出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控为辅助”的荔枝瘿螨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鹰潭鹰市梨树普遍发生了梨缩叶壁虱和梨瘿蚊两种新害虫、据调查:梨缩叶壁虱在鹰潭农校和搭桥国艺埸的为害株率分别达到90%,桑瘿蚊达50%左右。梨缩叶壁虱Eriophyespyripagen梨缩叶壁虱,属蛛形纲,蟀螨目,瘿螨科。(一)为害状:经成螨、若螨为害梨嫩叶,被害叶片初期先在叶缘出现肥厚、叶背肿胀皱缩,叶缘向上纵卷,受害叶片向内扭曲,似它蚜为害状。老叶受害仅叶缘卷曲。受害严重者易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二)形态特征:成体长约0.13mm,体前端粗,向后渐细,稍弯曲,似胡萝卜形,油黄色半透明。体两侧各有4根刚毛,尾…  相似文献   

12.
荔枝蛀蒂虫曾称爻纹细蛾,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害嫩梢、花穗、果实。幼果期受害落果严重。成熟期被害,果蒂内充满虫粪,影响品质。嫩梢、花穗受害,先端枯萎,影响新梢生长和翌年开花结果。   该虫在福建南部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翌年3月底始蛹,4月上、中旬始害枝梢、花穗及果实, 6~7月蛀果为主, 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害龙眼果实、嫩梢,9月中旬至11月初蛀害荔枝、龙眼新梢。   防治方法,─是结合控梢修剪。冬梢是该虫重要越冬场所,应培养秋梢,修剪冬梢,剪除虫口较多的春梢。二是 5~7月及时…  相似文献   

13.
浅谈果蔬实蝇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类实蝇主要是橘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等,近年来已在饶平县发生为害,其中橘小实蝇、瓜实蝇发生范围广、为害严重,一般为害率25%~30%,严重的高达90%以上,已在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损失。2001年以来在本县受害较严重的果蔬有洋桃、番石榴、青枣、枇杷、青梅、李、杨梅、香蕉、黄瓜、丝瓜、苦瓜等。荔枝、龙眼、橄榄受害较轻。为更好提高对该害虫的防治效果,根据本县近年来多方面的经验,可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措施:1)清除被害果蔬,消灭虫源。将被害果蔬摘下,装入塑料袋,再施辛硫磷颗粒剂,然后深埋。果蔬市场的被…  相似文献   

14.
荔枝(Litchi chinensis)害螨仅记述过荔枝毛瘿螨(Eriophyas litchii)和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sis)两种。最近笔者在福建省漳州(芗城)、龙海县和南安县农科所等地荔枝园中采集到另一种叶螨,初步鉴定为海南小爪螨(Oligonychus hainanensis)。此螨为害荔枝叶片,使受害叶片正面呈现许多灰白色小斑点,严重发  相似文献   

15.
荔枝叶瘿蚊(Mayetiolasp.)是国内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荔枝新梢害虫,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被害叶片的虫瘿内越冬,每年2月中下旬,在虫瘿内发育至高龄的越冬幼虫离瘿坠入土中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成虫产卵于嫩叶背面,孵化后幼虫侵入叶肉并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被害叶片虫瘿累累,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引致叶片干枯,提早脱落,树势衰退。严重时新梢受害率达80%以上。果园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的受害重。同一植株靠近地面或内膛荫枝的叶片受害率高;同一年份中,春梢比秋梢受害重,而夏梢、冬梢受害轻;偏施氮肥,荔枝叶片组织柔软,…  相似文献   

16.
农地乐防治荔枝蒂蛀虫等害虫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市九湖镇有老龄荔枝 0 .1万hm2 ,是闻名遐尔的漳州市郊荔枝海。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密集连片、树冠高大茂密、树冠内部通透性差 ,导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 ,荔枝果蛀虫的为害逐年严重 ,成为九湖荔枝的主要害虫。同时 ,荔枝椿象、荔枝瘿螨(毛毡病 )、尺蠖、金龟子类、荔枝拟木蠹蛾、荔枝介壳虫类等害虫也较为普遍发生。荔枝蛀果害虫主要有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小灰蝶和卷叶蛾类 ,其中荔枝蒂蛀虫是最主要害虫。荔枝蒂蛀虫在九湖镇 1a发生 1 0代。幼虫蛀食荔枝嫩茎、嫩叶、花穗和果实 ,造成枝枯、叶凋、花穗干萎、落…  相似文献   

17.
桃下毛瘿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下毛瘿螨(Acalitus persicae Luo et Jiang)是北京地区为害桃芽的新害螨。植物保护学报18卷据调查在平谷、海淀、石景山、丰台、延庆和昌平等县、区桃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平谷县大华山乡后北宫桃园发生较重,1985年发生面积已达2000余亩,被害严重的桃树死芽率达60一70%,轻的在20%,当年经济损失20余万元,是桃树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于1985一1988年对该靖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作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被容症状桃下毛瘦蜻主要为害桃芽,在芽鳞片内侧为害,幼芽被害后,随被害芽生长出现畸形扭曲,  相似文献   

18.
杨朗  邓国荣 《广西植保》2001,14(1):26-28
近十年来,广西龙眼荔枝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有400多万hm^2,随着龙眼、荔枝生产的发展,果园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一些害虫,如龙眼长跗萤叶甲(红头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occiflavis Gressitt et Kimoto、粉筒胸叶甲Lypesthes ater (Motshulsky)、龙眼亥麦蛾Hypitama Longanae Yang et Chen、三角新小卷蛾(黄三角黑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龙眼瘿螨Erophyes dimocarpi Kuang等,来势猛,扩散为害大,对广西龙眼,荔枝生产影响较大,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为害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旧名爻纹细蛾,是荔枝、龙眼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在常年情况下,荔枝果被蛀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以上;龙眼果的蛀害率一般在5%~7%,较严重时达15%~20%;对荔枝、龙眼生产影响较大。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国内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该虫在广西目前发生为害普遍严重,主要原因是果农对此虫每年发生为害期尚未掌握,且有效对口药剂品种少,没有做到适期防治,防效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此虫为害,1997~1999年我们在开展“龙眼、荔枝梢果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中,把该虫列…  相似文献   

20.
刺足根螨严重为害大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足根螨犤Rhizoglyphusechinopus(FumouzeetRobin)犦属蜱螨目,粉螨科。近几年该螨在嘉祥县大葱产区发生为害严重。1999年5月在本县嘉祥镇菜庄李村、石庄村、孔庄村发现该螨为害,大葱被害株率达30%~40%,经济损失20%~35%。2000年扩展至万张乡、疃里镇、卧龙山镇。2001年在嘉祥镇满庄、杜庄葱田调查,随机抽取100株,有虫株率达20%。该螨还为害大蒜,造成减产。刺足根螨在嘉祥县1a发生9代,世代重叠。以成、若螨在土壤内或被害植株内越冬。发育起点温度6℃。完成1代所需时间,在18~23℃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