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 越冬期管理。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 繁殖期管理。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繁殖期管理 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放养密度为30对/米2。产卵池水深15-20厘米,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  相似文献   

4.
变态lO天左右的蝌蚪(幼蛙)可离开池塘,进入森林放养,每垧有效林地可放养幼蛙10~25kg(1800只/kg)。每亩放养1年生幼蛙500~600只,2年生300只左右。幼蛙在森林活动期为5月下旬~9月下旬,成蛙下山冬眠期为9月末~翌年3月下旬。秋后,气温下降到10℃以下、河水温度8℃以下,林蛙开始下山入河,此时处于不稳定冬眠状态。11月初~11月中旬进入稳定冬眠。回捕的  相似文献   

5.
冬眠期,尤其是冬眠后,会造成鳖的大量死亡,人们称其为越冬死亡症、苏醒死亡症或冬眠死亡症.该病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下旬鳖的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者大多是雌鳖或体重10g以下的稚鳖,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赤松毛虫越冬幼虫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越冬幼虫在鲁中山区以5龄为优势龄期;以树干2m以下的树皮裂缝以及树盘根际周围50cm以内的杂草、石块等处为主要越冬场所;幼虫下树越冬期集中在11月上旬、出蛰上树期集中在3月中、下旬;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以1、2月最低,分别为-19.94℃和-19.30℃,10月和4月最高.分别为-8.67℃和-9.04℃。越冬幼虫死亡率以11月下旬和3月下旬最高.分别为23.3%和18.0%,最终死亡率为59.3%。气温变化影响幼虫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 冬眠期,尤其是冬眠后,会造成鳖的大量死亡,人们称其为越冬死亡症、苏醒死亡症或冬眠死亡症。该病发生于11月至次年5且下旬鳖的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者大多是雌鳖或体重10克以下的稚鳖,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成冬梅  王延斌 《农技服务》2013,(10):1104-1107
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疣螈冬眠的生态生物学资料,采用野外定期定点与室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zichowensis)的越冬生态。结果表明:贵州疣螈在毕节七星关地区的冬眠时间约在2011年11月13日至2012年3月17日,历时4个月左右。以群居及独居方式冬眠。冬眠场所的选择包括乱石堆石缝、石灰岩山脚石洞、沟塘边泥洞、林下枯枝烂叶和水塘角腐殖土。仅有浅冬眠和中冬眠,无深冬眠,随气温波动,二者可交替出现。低温及其出现的早晚是启动其冬眠的主要生态因子,冬眠期间温度的变化引起冬眠行为的改变,冬眠期还伴随有冬眠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气候寒冷,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入土冬眠或钻入树皮,树洞避寒,或于果园枯草中越冬,是防治的大好时光,其防治措施是: 一、翻耕园土。害虫入土越冬的深度一般为.10-15厘米,在冻期来临前或早春进行全园翻耕,以破坏害虫冬眠,使蛹、成虫暴露于地面冻死,或让禽鸟啄食,同时疏松了园土,利于土壤熟化与水分蓄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业户逐年增加,有些人对林蛙的特性不甚了解,因而制约了养殖生产。特别是在林蛙越冬环节,采用"平面越冬"技术,在养殖数量增多而越冬池无地扩建时,林蛙只能超密度越冬,常常越冬失败,损失巨大。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研究所通过养殖试验,探究出了"立体越冬"技术。采用本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林蛙越冬数量,越冬成活率高;而且可以减少越冬期的室用面积,降低养殖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有利于林蛙人工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牛蛙是变温动物,当水温下降到6~12℃时开始冬眠。此时期管理应注意以下三点:牛蛙进入冬眠后,潜伏在水底或洞穴中不进食,依靠皮肤呼吸水中的溶氧和体内蓄积的养料来越冬前要保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林蛙的人工地窖越冬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三年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地窖越冬的适宜温度为2℃左右,最低湿度在50%以上,并对其自然越冬与窖内越冬的观测值进行了统计学比较。本文为无水条件下中国林蛙地窖越冬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东北坡中国林蛙形态构造(越冬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林蛙越冬后的体尺及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测量和称重,并与其越冬前的观测值作一比较。结果表明,输卵管、肝脏和脂肪体是中国林蛙越冬期的主要供能器官。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甲鱼冬眠死亡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死亡原因 甲鱼冬眠后往往会造成大量死亡,人们称之为越冬死亡症。造成甲鱼越冬大量死亡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7.
林蛙蝌蚪与幼蛙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省东部山区、半山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平原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一种俗称蛤士蟆的中国林蛙,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到各种类型的水域中产卵,孵化,从而进入生殖期。为此,要在这一时期前,修好孵化池和变态池,按着它的生态习性,精心饲养。林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所以人工孵化饲养是目前迅速发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越冬场所及传播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洲斑潜蝇在辽宁省等北方地区的越冬场所及转换、传播途径,在某些方面与温暖的南方地区不同。搞清楚后,可为持续性综合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对此,我们采用纱袋越冬试验、跟踪调查、田间(保护地、露地)定点定时调查和市场检疫等方法进行了研究。1越冬场所据国内外相关...  相似文献   

19.
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主要危害葡萄,近年来由于它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巳成为影响吐鲁番葡萄安全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摸清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地区的越冬情况。我们通过两年的大田普查,结合定点系统监侧,对葡萄斑叶蝉的越冬场所、寄主、越冬死亡率及斑叶蝉迁入、迁出越冬场所的时间等进行调查。初步查明了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地区的越冬情况。  相似文献   

20.
泥鳅越冬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泥鳅聚集底层,处于低溶氧高有害物质水体中,水面一旦冰封,加剧水质恶化,常引起死鳅;泥鳅带病越冬及低温性病害的危害,加剧泥鳅死亡;半冬眠,泥鳅免疫力下降、抗病力降低、抗应激能力差,也增加泥鳅死亡。为了减少越冬期泥鳅死亡,越冬前要增强泥鳅体质,越冬期要加强泥鳅池塘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