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蟾蜍养殖中新型生物饵料——家蚕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蜍俗称癞蛤蟆,它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们提供治病的良药,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动物。提倡人工养殖蟾蜍意义深远,既保护野生动物,又可生产药材。蟾蜍是一种食虫动物,一般只吃会动的活体动物性饵料,且用昆虫等作饵料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能加快蟾蜍  相似文献   

2.
卤虫是虾类育苗的关键性生物饵料,其是否具有传播虾类病原的风险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梳理了卤虫作为生物饵料传播虾类病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防控建议。卤虫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机械携带者,也可能是对虾传染性肌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和极小病毒(extra small virus,XSV)的传播载体,但是目前的研究由于缺少原位杂交或组织细胞水平的病理学证据,均尚未证实卤虫可被这些病毒直接感染;研究已证明卤虫可被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坎贝氏弧菌(V. campbellii)和哈维氏弧菌(V. harveyi)等水产养殖致病菌感染,存在传播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风险。此外卤虫可能被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污染而存在传播风险。因此,建议系统开展卤虫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规范卤虫卵生产管理和孵化操作、探索卤虫生物安保产业发展途径和替代产品等措施,降低卤虫传播相关病原的风险。本文可为正确使用卤虫等生物饵料提供技术支持,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生物安保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分析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的影响。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0.027±0.010)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60条幼蛭。3组幼蛭分别以螺蛳(作为对照)、漂螺、蚯蚓为生物饵料。结果显示:漂螺组幼蛭体质量、体长及体宽3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之间幼蛭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整体生长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漂螺组、螺蛳组、蚯蚓组。幼蛭体质量与体长、体宽及体积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体积(R^2=0.912 0)、体长(R^2=0.8888)、体宽(R^2=0.7717)。幼蛭蛋白酶活性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漂螺组幼蛭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蚯蚓组(P<0.05)。幼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螺蛳组幼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漂螺组和蚯蚓组(P<0.05)。蚯蚓组幼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螺蛳组和漂螺组(P<0.05),螺蛳组和漂螺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漂螺对宽体金线蛭幼蛭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建议依据漂螺营养成分制定幼蛭饲料营养标准,同时可将蚯蚓作为饲料免疫添加剂成分。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与海参养殖相关的多项实践,如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进行人工增殖的活动、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刺参大水体高密度人工育苗、开拓多种养殖模式和养殖技  相似文献   

5.
在饲料中添加半胱胺500和1 000 g/t,对26、31、41和75日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饲养试验,以探讨半胱胺对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生长和饲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半胱胺500或1 000 g/t均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度5%~10%,并降低饵料系数11%~13%,不同添加量的促生长效果与养殖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 大蒜粉"替代土霉素加到克氏螯虾饵料中.观察其对克氏螫虾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素、大蒜粉和"益生素 大蒜粉"能替代克氏螯虾饵料中土霉素.且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虾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避免了土霉素的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