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与微生物构建的协同净化体系对集约化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笔者通过在池塘水体中移植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并添加浓度为3.0×1010 cfu/m3的EM菌液,研究了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对集约化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对总氮(TN)、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TP)、COD净化效果均显著优于EM菌液组(P<0.05)。经协同净化后的水体中TN、TP水平降至淡水养殖池塘排放水一级标准,NH4+-N水平降至0.6 mg/L以下,而NO2--N水平则降至0.1 mg/L以下。从各处理组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来看,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对水质净化效果与净化体系使用时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前8天对TN、NH4+-N、NO2--N、TP去除速率较快。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池塘中采用水葫芦与EM菌液构建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协同净化体系能够有效去除水中N、P等营养物质,并且水葫芦覆盖面积为20%比覆盖面积10%处理组更具有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刺苦草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时期水中氮、磷、pH等的测定,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NH4+-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6.64%、90.02%、91.94%、71.17%;pH从7.7降至7.43;DO从6.956 mg/L回升至16.406 mg/L,透明度达到55 cm。由此证明,刺苦草可作为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生物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生植物在当下的景观设计中所处地位相当高,其观赏价值不容小觑,而且一些植物对水体净化有很大作用。鉴于此,研究了一些水生植被的净化能力以及观赏价值,并且筛选出搭配种植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中国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环境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有效利用更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特别是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总氮(总磷一定)浓度下香根草、水葫芦、水芹等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培养水质、根际细菌总数及植物体氮、磷含量进行监测,来分析其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水质参数、根际细菌总数及水生植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中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根际微生物系统对净化水质的作用。试验分析得出:3种水生植物去除营养盐氮、磷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所设置的3个总氮(TN)浓度下,各有一种植物能够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且能较好地促进根际细菌的生长。比较而言,水芹系统对高浓度氮的吸收能力强,水葫芦系统对高浓度磷的吸收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薛欢 《分子植物育种》2023,(18):6215-6221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城市湿地景区更是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湿地不仅为生态平衡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近年来湿地景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生植物养殖应用遭受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湿地修复成为现阶段面临的迫切问题。本研究以太原市的湿地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湿地景区和水生植物的概念的理解,分别从植物的应用类型、植物生长周期和花色占比等方面对该城市湿地景区中水生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出该公园植物景观具有水体特色鲜明、营造植物群落、强调季节变化等鲜明特点。综合各项研究数据,指明湿地景区存在着部分植物疯狂扩展、冬季景观过于单一等严重问题,并对此提出应控制疯狂繁殖植物、合理组配植物景观的优化建议,以期对该城市湿地景区水生植物景观效果的优化与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养殖水体中适于净化氮磷的植物,选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每种植物设定生物量梯度,每5天取1次水样,测定分析养殖水体的总氮(TN)、硝酸盐(NO_3~-)、亚硝酸盐(NO_2~-)、氨氮(NH_4~+-N)和总磷(TP)等氮磷指标,进行不同植物、生物量梯度以及试验时间对养殖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正常生长,对养殖水体氮磷均有较好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氮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在10~15天,对磷的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则在15~20天。凤眼莲生物量2000~2500 g/m~3,浮萍生物量150~200 g/m~3,空心菜生物量800~1600 g/m~3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佳。3种植物均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3种植物对养殖水体中TN、TP、NO_3~-去除效果空心菜浮萍凤眼莲,对NO_2~-、NH_4~+-N去除效果凤眼莲空心菜浮萍。凤眼莲更适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养殖水体中适于净化氮磷的植物,选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每种植物设定生物量梯度,每5天取1次水样,测定分析养殖水体的总氮(TN)、硝酸盐(NO3 -)、亚硝酸盐(NO2 -)、氨氮(NH4 +-N)和总磷(TP)等氮磷指标,进行不同植物、生物量梯度以及试验时间对养殖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正常生长,对养殖水体氮磷均有较好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氮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在10~15天,对磷的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则在15~20天。凤眼莲生物量2000~2500 g/m 3,浮萍生物量150~200 g/m 3,空心菜生物量800~1600 g/m 3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佳。3种植物均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3种植物对养殖水体中TN、TP、NO3 -去除效果空心菜>浮萍>凤眼莲,对NO2 -、NH4 +-N去除效果凤眼莲>空心菜>浮萍。凤眼莲更适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氮、磷等营养盐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对渤公岛某河段水质和细菌总数的监测,以及对其水生植物荇菜、菹草、着生藻的盖度的统计,来分析其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水质参数、细菌总数、水生植物盖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分析得出:总磷(TP)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水生植物荇菜吸收氨氮(NH4+-N)的效果比较好,而且促进了细菌的生长;菹草生长时对水体中TP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同时,大量收割衰老菹草也是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研究荇菜、菹草对水体污染的改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而着生藻在生长时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营养盐,但也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营养盐的分解,抑制了其它水生植物的吸收。因而利用水生植物和藻类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4种观赏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苏、地笋、羊蹄、酸模4种观赏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4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景观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40d。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试验结束时,其株高、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4种植物对水体中CODCr、TN、TP、NH3-N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试验表明,4种植物对景观污染水体均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和一定的美化环境效果,可在今后的净化治理城市景观污染水体水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作为一种新的室内植物,逐渐被人们广泛的关注。由于室内景观水体的特殊性限制了传统水生植物的应用,亟需筛选更多能适应室内景观水体环境的观赏植物。本文介绍了室内景观水体中应用兰科植物种类及其应用形式,以期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人工湿地设计与施工时更好地确定植物类型,在分析中国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主要应用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生类型、湿生类型、陆生类型的人工湿地植物分类新方法。同时,对人工湿地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季节的去污效果研究进行综述,最后分析出人工湿地植物研究存在着应用的植物种类少、景观价值低、受环境影响大、二次污染、植物净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了解的5个主要问题,并提出研究发展的3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131-138
雨水有效利用是解决城市用水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内针对雨水利用展开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研究,LID技术是国内认可的雨水有效利用的先进技术之一。本研究借鉴湿生植物净化能力研究的方法,探索几种在LID技术中常用陆生植物24 h内对雨水水质中CODMn、TN、TP 3种污染物质的净化能力。研究表明,陆生植物对污染雨水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不同植物对CODMn、TN、TP的去除存在较大差异,且植物在不同污染浓度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净化能力。这一研究结果为LID技术中植物配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不同栽培茬口番茄需水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的需水量由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两部分构成。试验分别研究了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的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同时也研究了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与日光温室内的光、温、湿以及水面蒸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番茄植株蒸腾量在秋冬茬随生育进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在开花结果期为457.92ml H2O/(d·plant),到成熟采摘时最少,为78.95ml H2O/(d·plant);冬春茬则相反,随番茄的生长发育进程植株的蒸腾逐渐增加,在营养期最低为135.78ml H2O/(d·plant),在果实膨大期最大为524.24ml H2O/(d·plant)。棵间蒸发在两个栽培茬口的趋势与植株蒸腾相似。经计算得到秋冬茬番茄的需水量为2098.95m3/hm2,冬春茬番茄的需水量为2789.25 m3/hm2。冬春茬对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影响最大的分别是温度和湿度;而在秋冬茬对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影响最大均为光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详细计算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和净化面积合理的配比关系,使养殖废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分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更加合理。通过参照水生植物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和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再结合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的一般规律,给出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池塘面积和净化池塘面积之间配比关系的计算方法。以养殖草鱼为例,通过该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总氮的去除为例,养殖池塘和净化池塘的基本面积比为15:1;按养殖池塘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计算,一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7.5亩养殖池塘;按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一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27.8亩养殖池塘。不同的养殖产量、不同的养殖品种都会影响到净化池塘和养殖池塘面积比例,通过提高净化池塘的净化能力则可以减少净化池塘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利用该计算方法来解释此前相关的研究实例,也证明是可行的。该计算模型的构建为今后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中降低经济成本,为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的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草型湖泊中,水生高等植物受到湖体内高营养刺激而大量生长。虽然植物的大量生长在短时间内降低了湖体营养盐,提高了透明度,但当水生植物进入衰亡期,其残体在水力和生物的作用下腐解,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湖水中的富营养化状态。腐解后的植物残体会变成泥炭沉积于湖底,易使湖底升高,水位降低,加速湖泊的沼泽化进程。过多的水生植物残体极容易对水生态的平衡造成威胁,因此,本研究详细介绍了水生植物残体在湖泊中的分解机制与影响,探究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在植物残体降解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为植物残体降解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螃蟹养殖方式对南漪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南漪湖不同螃蟹养殖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围网养殖的蟹田内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为0.5以下,非围网养殖区域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在0.6-0.7之间,非养殖区域植物多样性指数达到了0.8以上。植物群丛有明显的不同。在围网养殖区,群丛比较单一,主要是苦草和黑藻群丛,伴生植物简单,而且出现了危害极强的外来种凤眼莲和水花生。在非围网养殖区主要群丛出现了菱、小叶眼子菜,在非养殖区主要群丛则进一步增加,有马来眼子菜、菹草、金鱼藻、槐叶萍等,伴生种也比较丰富。通过本研究共采集鉴定南漪湖水生植物25科49种,其占安徽省水生维管植物所属科(41科)的69%,所属种(151种)的35.2%,多样性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7.
Divisions of running rhizomes of peppermint plants were planted in loamy clay soil in the experimental farm of 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Dokki, Cairo, Egypt. After 21 days, the plants were exposed to low temperature 4, 7°C for 6, 9 and 12 days in controlled chamber before transplanting to large pots in winter season. Three cuttings were taken from the plan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during the season after 4, 7 and 10 months from transplanting.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f 6 replicates from each treatment were take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egetative growth and oil content in the leaves and branche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fresh and dry weight of leaves and branches was recorded in the second cutting, however, it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third one. The highest favourable effect of cold hardening on vegetative growth was observed at 4°C for 12 days exposure in the second cutting. The percentage of volatile oil in the leaves recorded the highest values in treatment of 7°C for 6 days in the second sampling date. Cold hardening either at 4°C or 7°C resulted in pronounced increase in the essential oil yield produced by the plant with the superiority of 4°C for 12 days which recorded the highest value.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obtained results that hardening peppermint plants with low temperature, particularly 4°C for 12 days before transplanting improved plant growth and considerably increased the volatile oil content in plant leaves and bran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