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近期在永年县日光温室番茄上发生较重。据永年县蔬菜局和植保站在东杨庄、广府、小龙马等乡镇普查,发病棚率70%,平均病株率28.7%,最高达88.2%,发生严重的5户共3.4亩已毁种。番茄曲叶病毒病在永年县发生较重,且仍有进一步流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番茄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近期在永年县日光温室番茄上发生较重。据永年县蔬菜局和植保站在东杨庄、广府、小龙马等乡镇普查,发病棚率70%,平均病株率28.7%,最高达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是目前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北方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番茄危害较重。该病发展迅速,常在短期内暴发成灾。严重发病的大棚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60%以上,常导致提早拉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番茄灰霉病是春棚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发生危害程度逐年上升,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07~2010年乐亭县春棚番茄灰霉病发生面积在2.5万~3万亩,因灰霉病的危害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的可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丰南区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达5.5万亩,其单产、总产、效益均居唐山地区首位。番茄连年重茬种植致使多种病虫害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年来新发生的病害细菌性斑疹病(2004年在丰南区首次发现)的发生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保护地早春茬发病面积达613hm^2,平均病株率达17%,最高达33%,平均减产12.5%。  相似文献   

6.
番茄叶霉病是塑料棚和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各省都有发生。该病流行速度快,常常短期内在棚室内暴发成灾。一般损失在20%~30%左右,严重时可达50%~80%。此病只为害番茄。一、症状识别以侵害叶片为主,茎、花、果也可被害。叶片上出...  相似文献   

7.
刘景春  董莉 《现代农业》2007,(11):25-25
病毒病是棚室秋延后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时棚室内发病率达70%~80%,减产50%以上,成为秋棚番茄生产的限制因子。针对我地区番茄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8.
晚疫病是屏南县樱桃番茄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屏南县逐年加大樱桃番茄的种植面积.现已达到260公顷.樱桃番茄晚疫病发生逐年加重,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5%~25%,发病重的达50%以上,严重影响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多数农民对此病的危害特点和防治了解不多,造成防治上难以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稻-番茄同年轮作和高温闷棚进行大棚番茄枯萎病防治试验。对轮作之后和高温闷棚之后的土壤菌落和植株枯萎发病率调查结果表明,同年轮作后土壤中番茄枯萎病菌菌量消减很快,其菌量减退率达96.5%~98.4%,抑菌效果达96.2%~98.3%,在新光村、童处村和凰浦村成株番茄枯萎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1%、5.8%和5.0%。高温闷棚后土壤中番茄枯萎病菌菌量消减很快,童处村和凰浦村菌量减退率分别达94.5%和95.3%,抑菌效果高达94.4%和94.9%,发病率分别为6.4%和5.7%。水稻-番茄同年轮作模式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均高于85%,高温闷棚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均高于80%,均可较好地控制设施大棚内番茄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番茄晚疫病是上杭县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值业结构的调整,番茄、茄了等茄科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番茄晚疫病发生逐年加重。2003年春季全县番茄种植面积达150公顷。受3—4月多雨、寡照气候条件的影响,晚疫病株病率一般40%—60%,严重的达100%,部分菜园绝收改种,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正> 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番茄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日趋严重。1984、1985年由于4、5月份多雨,空气湿度高,菌源数量大,造成病害大流行。一般发病株率60%以上,有些地区减产损失达50%,严重地块绝收或基本绝收,对番茄生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2.
对北方地区工厂化蔬菜生产中番茄灰霉病,番茄晚疫病和黄瓜白粉病3种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低温型病害(番茄灰霉病,晚疫病)以及高温型病害(黄瓜白粉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防治措施;调控温湿度,阻断紫外线,高温闷棚等。  相似文献   

13.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病情发展快,常可在短期内暴发成灾而导致提早拉秧,造成严重损失。今年5月,据朝阳市植保站调查,全市保护地番茄普遍开始发生叶霉病。凌源市城关镇八里堡村大棚番茄叶霉病的病棚率100%,病株率100%,病叶率45%,病情指数186%;朝阳县柳城乡拉拉屯村大棚番茄叶霉病的病棚率90%以上,病株率100%,病叶率79%,病情指数14%;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大棚番茄叶霉病,病株率91%,病叶率29%,病情指数03%;北票市良种场番茄叶霉病病棚率100%,发病严重,大棚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60%。另据本溪市植保站及沈阳市、丹东市等地调查,保护地番茄均程度不同地发生叶霉病,而每年露地番茄叶霉病发生也很普遍。该病为流行性毁灭性病害,必须及早防治。防治方法:①栽培管理防治,番茄叶霉病菌在22℃的温度条件下,夜间只要4个小时叶面有水膜,即可诱发发病,光照不足条件下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85%以上,从开始发病到全田发病,只需10~15天。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很容易满足病菌对温、湿度的要求,特别是阴雨天,弱光照有利叶霉病的发生。因此栽培管理防病的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做到苗期轻浇水,定植...  相似文献   

14.
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也是目前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北方温室和大棚内发生最重,严重发生时发病率达到100%,病叶率达到60%。该病发展迅速,常在短期内爆发成灾,造成提前拉秧、严重减产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严重病害之一,近年来条斑病毒的出现和流行,对番茄生产的威胁更大。1982年条斑病毒病大流行,据对徐州市郊区4个乡调查,露地春番茄平均病株率49.3%,最高87.20%;病果率平均32%,最高76.90%,果实病指平均25.70,最高达69.60。有个别田块全田毁灭。全郊区1506亩露地春番茄产量损失约为135万公斤。  相似文献   

16.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番茄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30%,重的高达50%-70%,严重的可使整个产区绝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病毒病呢?据西南农大胡安宁教授、中国柑桔研究所张格成研究员在1999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建设村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植物基因活化剂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番茄病毒病。试验示范地是多年种植番茄的地区,4月中旬是该地区番茄的采收期。但种植大户陈仕林的番茄地7年连作,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病株率达100%。由于偏施氮肥,蚜虫发生多,导致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虽然用药防治多次,但总不见效。植株花量少,结果小,几乎陷入绝产境地。  相似文献   

17.
番茄病毒病是陇东旱地番茄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灵台县旱地发生病田率达88.20%,平均病株率36%,部分重病田块高达92%。有利的气候条件和连续多年重茬种植成为病害广泛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针对田间调查结果,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原因 1、连作致病。由于迁安市番茄种植户相对稳定,造成大部分大棚连作3-8年不等,发病棚率80%以上,单棚发病株率10~80%。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营腐生,连年繁殖积累导致病源增加。  相似文献   

19.
灰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番茄的花、果、叶、茎。该病的发生轻重与生产者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管理好可以不发生。发生轻者减产达20%~40%,重者可以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20.
番茄叶霉病初侵染再侵染及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证明了番茄叶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是第2年初侵染主要来源。早熟品种发病高峰出现在5~6月,病叶率高达100%。中晚熟品种高峰出现在6~7月,8月中下旬还有一小高峰,病叶率最高达68%。湿度是此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设施内昼夜平均湿度大于80%,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温度对该病源菌潜育期影响较大,潜育期最适温度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