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瘟菌诱导的水稻过氧羟基脂肪酸羟化环化酶的部分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诱导的水稻过氧羟基脂肪酸羟化环氧化酶是一种膜蛋白,必须有界面活性剂存在时,才能游离出来。本研究在详细探索了POG的抽提条件和层析条件后,初步建立了POG的如下纯化方法:首先采用非离子界面活性剂选择抽提POG等膜蛋白;并通过硫酸铵盐所收集POG活性组分;然后利用目标蛋白等电点进行阳离子交换层析。  相似文献   

2.
稻瘟菌细胞壁热解物诱导水稻抗稻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近等基因系和广东省稻瘟病菌优势小种ZC13的细胞壁热解物(HDS)为材料进行诱导抗病性的研究。HDS通过细胞壁121°C 20 m in热解获得。HDS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76.83 m g/mL。HDS在体外对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但处理水稻后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病性。在亲和性品系中,诱导抗病效果最高可达82.47%,且浓度与活性间存在正相关趋势;在非亲和品系中,热解物处理引起HR反应。HDS处理后,水稻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力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为克隆稻瘟菌无毒基因簇Avr-Pi1、Avr-Pi2和Avr-Pi4a,以RAPD方法对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菌株FJ81278ZB15、GUY11及其F1后代群体进行扩增,得到2个与该无毒基因簇连锁的分子标记P1414700和P1389420 。对2个特异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根据序列分别设计2对特异引物,对菌株FJ81278ZB15、GUY11及其F1后代群体进行扩增,扩增结果P1414700 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SC1414,而P1389420未能成功转化。对分子标记SC1414、P1389420和报道的RPF1.2与无毒基因簇Avr-Pi1、Avr-Pi2和Avr-Pi4a遗传连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SC1414、RPF1.2、P1389420与Avr-Pi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8、2.2 和4.4 cM;与Avr-Pi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9、7.9和5.7 cM;与Avr-Pi4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0.7、12.7 和10.5 cM。  相似文献   

4.
菌渣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菌渣进行水稻生产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表明,施用菌渣可有效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提高稻谷产量;有效增加稻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在水稻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7 18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植物脂氧合酶参与环境胁迫应答,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电子克隆及RT-PCR技术从辣椒(Capsicum annuum)中分离出一个脂氧合酶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2843 bp,含有一个273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910个氨基酸,该基因命名为CaLOX2 (GenBank登录号:JQ219046).序列分析表明,CaLOX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脂氧合酶保守结构域,定位于叶绿体基质内.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aLOX2属于TypeⅡ型13-LOX基因,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TomLOXD、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StLOXH3、野生烟草(Nicotiana attenuate)NaLOX3基因同源性高.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CaLOX2在辣椒各个器官都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CaLOX2基因在辣椒与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亲和与非亲和互作中均受诱导,但在非亲和组合中受诱导表达的强度更大,并且诱导表达的时间在非亲和组合中也相对较早,表明CaLOX2与辣椒疫霉菌专化型抗性有关.辣椒不同器官接种疫霉菌后该基因表达模式也有差异,叶部接种诱导后CaLOX2基因的表达相对于根部接种诱导的强度要更剧烈一些,且最高峰较根部接种的延迟.机械伤害和高盐胁迫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低温抑制其表达,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H2O2均诱导其上调表达.和已知生物学功能的其他植物脂氧合酶基因聚类及表达模式比较揭示,CaLOX2可能参与茉莉酸而不是C6醛类合成.这些结果表明,CaLOX2基因可能通过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途径参与辣椒对疫霉菌及低温、高盐等逆境条件的防卫反应.该研究为阐明CaLOX2基因在辣椒抗疫病和抗逆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粳稻品种"藤坂5号"与籼稻品种"江西丝苗"为亲本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137个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剑叶宽、剑叶长和剑叶长宽比4种农艺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分别在第1、3、4和7染色体上检测到7个QTLs,其中qPH-3、qFLLW-4和qFLW-3在其所控制的相应性状(株高,剑叶宽和剑叶长宽比)所定位到的QTL中的贡献率是最大的,是主效QTL。然而,在本研究中并未检测到控制剑叶长的QTL。这些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精细定位奠定基础,为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冷春晖  张露  易敏  孙世武  蒋祥英  赖猛 《核农学报》2020,34(7):1598-1605
为研究湿地松生长及树冠性状与产脂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及其对产脂量的控制途径,以赣北、赣中和赣南等多种典型立地条件下的28年生湿地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112个湿地松家系进行产脂量、生长及树冠性状全林调查,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枝下高外,产脂量与生长及树冠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关系,遗传相关系数排名前四的性状分别为胸径(R=0.93)、树冠表面积(R=0.83)、冠长(R=0.78)和冠幅(R=0.73);通径分析中,胸径、树高、树冠表面积和冠幅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成为影响产脂量的主导因素,其决定系数贡献率分别为0.557、0.507、0.424和0.240;产脂量与生长、树冠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55+0.040x((DBH))+0.004x((HGT))+0.006x((CSA))+0.036x((CW))(F=955.907**,R2=0.559),模型的预估精度为99.64%。本试验结果明确了湿地松生长及树冠性状与产...  相似文献   

8.
9.
对已构建的鸭瘟病毒(DPV)DNA基因文库重组质粒序列测序后,结合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DPVUL2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PCR扩增后将其连接至pMD18-T克隆载体,获得完整基因。经测序、PCR和双酶切鉴定,进一步用核酸探针斑点杂交确认完整片段(ORF2412)属于DPVDNA(GenBank登录号EF643557)。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NNPPversion2.2、Translate tool、DNAStar等分析序列特性,并用EMBOSS软件包的CHIPS和CUSP程序分析密码子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其具有疱疹病毒_UL28类似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包含1个保守结构域:疱疹病毒加工和组装蛋白(PRTP),并含有多个与功能相关的磷酸化和N-糖基化位点,编码多肽疏水区大于亲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DPVUL28基因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UL28基因在密码子选择使用上显示出较强的偏爱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汕优63重组自交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和互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L.spp.indica)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241个株系,进行了株高,抽穗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分析,定位了这些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QTLs)。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共检测到45个主效QTLs和47对互作QTL位点影响上述9个性状,贡献率为2.83%-28.46%,第7染色体C1023-R1440区间为最适跃区段,同时检测到5个性状的主效QTL与3个性状的互作有关,为典型的一因多效现象,为分析水稻杂种优势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苹果树根际高效解钾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苹果树根际解钾菌的种群特征和解钾性能,从苹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解钾能力较强的高效解钾菌。本研究以钾长石为唯一钾源,分离获得118株具有解钾活性的菌株,重复片段PCR基因指纹分析(Repetitive-element PCR,rep-PCR)聚为29个类群。利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解钾能力,获得5株高效解钾菌,平均解钾活性达到41.47mg·L-1,其中K105的解钾能力最强,有效态钾增长23.09%。采用H2O2消煮后测得的K+浓度升高,有效态钾增长最高达31.22%。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高效解钾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K1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K98、K105和K115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K168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研究结果可为开辟新型高效解钾菌,为连作土壤的改良和苹果专用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苗期耐冷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的低温冷害是世界性问题,在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等大部分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尤为突出,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25~35℃是水稻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但中国南方早稻播种后,幼苗生长期的温度一般低于20℃,尤其遇上3月、4月的倒春寒天气后,往往导致秧苗黄叶、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13.
于2009201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研究了稻鸭种养模式(RDFS)、不养鸭种稻模式(CK1)、常规高产种稻模式(CK2)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DFS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尤其是表层土壤,分别比CK1和CK2降低了2.38%和5.38%;分蘖高峰期RDFS处理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CK1、CK2提高31.7%和4.25%;与CK1、CK2相比,RDFS处理中鸭的粪便等排泄物可分别提高土壤有机质2.04 g kg-1和1.36 g kg-1。因此,稻鸭种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与氧化还原电位,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并能比CK2减少化肥施用量。RDFS处理的平均稻谷产量比CK1增5.50%,差异达显著水准,但比CK2减4.16%,差异未达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早恢402体培后代及测交F1主要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早熟恢复系早恢402体培后代及其测交F1的变异研究表明,体培R2代性状变异与R1代测交F1性状变异及各性状超亲优势变异的趋势均不同。R1代测交F1与其亲本测交F1在播始天数、有效穗及单株粒重3个性状上的超亲优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R1代F1播始天数的超亲优势变异方向多倾早熟变异,而有效穗及单株粒重的超亲优势变异方向多倾大值变异。  相似文献   

15.
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DSRBa,经形态和基于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归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分别以甲酸钠、乙醇、乳酸钠、葡萄糖等为碳源,以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单质硫为硫源,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不同硫酸根浓度对该菌株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35℃,最佳生长pH为7.0,无需绝对严格厌氧,当溶液中氧化还原电位(ORP)≤-40mV时,该菌株能较好生长,且生长4d后使溶液内氧化还原电位值达到-380mV,随后溶液内氧化还原电位基本保持不变。当系统内乳酸钠和酵母提取物浓度分别为3.5g·L-1和1g·L-1时,硫酸根浓度在1~4.5g·L-1范围对菌株生长无明显影响,且当SO24-浓度≤3g·L-1时,菌株生长4d对硫酸根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高效烷烃降解菌xcz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油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烷烃降解菌xcz,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xcz能以正十八烷为唯一C源生长.在含500mg/l正十八烷为唯一C源的培养基中,培养4011后正十八烷降解率达97.5%.xcz降解正十八烷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xcz可以降解高浓度原油(2 g/L)中C13~C32的正构烷烃,其中对C13~C24降解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7.
从水稻根中分离出的内生细菌 HMC50通过 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为久留里副伯克霍尔德菌( Paraburkholderia kururiensiss)。在基因组水平预测到该菌株具有与促进植物生长、鞭毛介导的运动性和解毒作用相关的主要特征,发现与固氮相关的 18个基因中包括关键基因 nifH以及色氨酸合酶α链(EC4.2.1.20)基因和色氨酸合酶β链(EC4.2.1.20)基因,因此推测该菌株具有固定 N 2和分泌生长素(IAA)的能力;通过植物促生特性试验的验证,发现 HMC50的确具有分泌 IAA的能力(29.57 mg/L)并且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 11.9nmol/(mL·h),除此之外,该菌株同时具有产铁载体的能力,定量检测 A/Ar是 0.29,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活性为 0.35 U/mg,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较强(菌落溶磷透明圈直径HD与菌落直径 CD的比值为 3.97);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水稻有促进生长的潜能,接菌后水稻幼苗的根长、茎长、根重以及总鲜重上都优于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