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对种猪育种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为此,从规模化种猪场种猪育种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并从种猪育种动力、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联合趋势上来提出推进我国种猪场种猪育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种猪核心群的建设与维护是开展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华南区部分核心育种场2008—2013年的实际育种数据为基础,针对核心群建设和维护方面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核心群种猪来源、种群结构、性别比例、世代间隔控制、主动与被动淘汰、分级管理、遗传变异监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建立规范的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和分析体系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实践案例的详细阐释,对一些关键控制点提出了操作性强、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和参数,以期为我国种猪企业的持续规范化、标准化开展种猪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外的生猪育种公司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种猪直销,并在国内建立了一些合资和独资的种猪卫星场,通过收集这些种猪场的一线育种数据进行技术控制。如果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不能尽快完善,我国的生猪育种将会被这些育种公司长期垄断。与我国育种体系较类似的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CCSI)值得我国借鉴,但我国的生猪育种应更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树立育种标准化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体化运营国家和区域性育种公共平台和全国种猪生产区高端核心种猪站布局。  相似文献   

4.
联合育种,即多点分散核心育种,是指将区域内所有育种场联合起来,构建一个核心育种群,并以统一的目标进行育种,以培育出更优质的种猪的育种方式.深入分析生猪联合育种体系,寻求更好的体系建设方法,可增强生猪育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育种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若涵  马晓静 《猪业科学》2010,27(12):64-67
2010年,对于中国养猪业尤其是种猪业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12月15-17日,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会议暨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授牌仪式在山城重庆隆重召开,这标志着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我国猪育种工作实现了跳跃式的拔高,生猪遗传改良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我国生猪育种水平,农业部于2009年实施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计划规定于2016年前遴选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了增强各种猪育种成员单位的凝聚力,加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特设计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图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业》2011,6(12):9-9
为了保障我国种猪产业安全,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增强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多元化种猪和猪肉市场需求。2009年农业部启动了生猪改良计划,并颁布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为了推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生猪改良计划的深入了解,本刊现将《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2011年第二次遗传评估报告》、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1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农业部公布了2015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全国有22家企业入选。江西加大种猪有限公司、井冈山市傲新华富育种有限公司、江西绿环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截至目前,江西省共有四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5日,江油新希望海波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在2013年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年会上正式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成为今年申报全国生猪核心育种场的生猪育种企业中获评审通过的18家企业之一,也是2013年四川省唯一一家申报并获评审通过的生猪育种企业。本次申报成功,标志着新希望六和种猪育种改良正式进入"国家队"。  相似文献   

10.
《湖北畜牧兽医》2020,(1):40-40
2019年12月16日,由全球最大养猪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级重庆(荣昌)种猪育种中心和50万头肉猪一体化项目在荣昌开工建设。国家级重庆(荣昌)种猪育种中心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1个生猪种业工程实验室,1个温氏生猪种业产业科普展示厅,4个高标准核心育种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供应种猪4.8万头,年供应猪苗16万头,形成西南地区1000万头肉猪上市的种猪更新需求配套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冯娜 《猪业科学》2017,(10):36-37
<正>养猪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良种是生猪生产发展的基础。为推进生猪品种改良进程,提高生猪生产水平,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以促进种猪遗传交流,加快推进生猪联合育种。根据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全国遴选3-5家种公猪站进行试点,通过核心育种群公猪精液交换,实现核心育种场间遗传物质交流,推动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0前言高度生物安全的公猪站,使种猪优良基因的推广、精液的流通交换等过程中广大猪场担心疾病传播的问题迎刃而解,是开展联合育种必不可少的基础。2016年9月农业部畜牧业司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种公猪站建设方案(试行)》。建立和认定一批具有高健康、一定规模、质量好的国家种公猪站,对促进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间的遗传交流,加快推进我国生猪联合育种十分必要。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依据方案积极组织申报,经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3.
种猪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积极开展种猪的联合育种,利用集团化养猪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优势,建立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和种猪性能测定制度.实现种猪产业升级转型是做大做强中国生猪产业的必由之路。2012年12月8日,唐人神集团(以下简称唐人神)在湖南株洲召开美神育种国际联盟高级研讨会,与全国400多家生猪育种及相关企业建立“生猪育种产业联盟”,此举将开创中国种猪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生猪联合育种是提高我国生猪自主育种水平,做大做强种猪产业,推动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文中阐述联合育种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及福建省生猪联合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种猪育种模式,提出推进福建省生猪联合育种有效开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生猪养殖过程当中,种猪育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种猪育种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基于育种目标选定,从常规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三大方面分析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种猪育种工作的基础,育种是生猪产业提档升级、解决种业“卡脖子”的核心,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是对育种工作成效的有效检验,对育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种业振兴建设为切入点,在详细介绍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即随机抽检送测种猪,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测定性状,丰富测定内容;测定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最大程度发挥监测工作的作用;加大生产性能测定政府资金投入以及加快构建生猪种业保险,以期为其他省市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种猪的养殖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养殖历史,也是我国畜牧业中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在这样一个种猪养殖大国里,猪的遗传育种目前还处于一个较落后的阶段,从而使整个生猪的繁育体系有差于其他国家,为了加快我国种猪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种猪品种才能为未来种猪的遗传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种猪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广阔,但整体育种水平不高。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均看好中国种猪产业,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进入种猪养殖领域,加剧了种猪行业的竞争。中小型种猪场依靠传统单一经营模式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挤压,甚至面临着被淘汰洗牌的命运。中国育种产业的发展前期必须依托国外育种体系,但最终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数据库进行超越。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美神育种国际联盟高级研讨会"上指出,只有以育种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业联盟,才能充分发挥我国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猪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急剧提升,进而带动了种猪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国的种猪场众多,所以实现了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的世界第一。其实,生猪养殖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不仅仅要依靠种猪场的数量扩展,更要依靠优秀的种猪品种。优秀的种猪品种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生猪抗病性,还可以提高生猪多方面的生产性能。所以优秀品种的生猪更易实现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强化生猪育种工作十分的重要。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种猪育种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解决措施,目的是通过育种提升生猪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生猪遗传改良是保证国家种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使种猪企业在市场具竞争力的核心。1自主育种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稳步推进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并卓有成效,但与生猪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的竞争力还有所欠缺。随后,我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应运而生,可谓是中国种猪业发展的里程碑,对于提高我国生猪整体的遗传改良水平、规范种猪市场、加强遗传资源保护都有着重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