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我国绵、山羊育种工作概况1.1遗传资源概况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品种共140个,其中绵羊地方品种42个、培育品种21个、引入品种8个;山羊地方品种58个、培育品种8个,引入品种3个。这些绵、山羊遗传资源广泛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形成反映出不同生态环境下各民族牧业文化发展历程,是各地区人民长期精心培育的成果,更是今后培育新品种的遗传素材。虽然我国有众多的羊资源品种,但很多都处于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了山东省绵羊、山羊种业总体规模大、特征明显、种质资源丰富、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等现状;分析了绵、山羊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不足、引进品种生产性能退化、新品种培育难度大、育种技术和育种模式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并重、本品种选育和引入品种相结合、加大育种投入和长远育种规划、育种技术和育种模式等方面的建议,目...  相似文献   

3.
五、发展养羊业的主要措施 1.重视育种工作 养羊业发达国家对绵、山羊育种工作十分重视。改进现有绵、山羊的某些不合乎要求的性状,提高生产性能和培育新品种,使不少国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绵、山羊育种工作由品种协会负责,其任务是提高品种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绵山羊数量多,品种多,品种特性鲜明,是我国绵山羊遗传育种、保护利用十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绵、山羊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有绵羊品种约79个,山羊品种48个,然而我国还没有育成经国家审定的肉用绵羊专门化品种.为适应肉羊生产发展需要,自上世纪80~90年代始,我国花费大量外汇陆续引进了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主要有徳国肉毛兼用美利奴、波尔山羊、陶塞特、特克塞尔、波德代、夏洛莱、萨福克、南非美利奴等.受价格因素限制,进口品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肉羊生产需要.“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争取到国家和地方资助,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肉用绵羊新品种育种工作.培育形成包括肥羔系和多胎系两个品系,核心育种群母羊达3000只,种公羊216只的新品种群.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养羊业历史悠久,绵、山羊品种资源丰富,养羊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和长期的人工选择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绵、山羊品种和培育品种,甘肃省是我国几个拥有丰富绵、山羊种质资源的省份之一,为全球绵、山羊种质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宝贵的遗传素材,从而使得甘肃省绵、山羊种质资源价值在我国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育种的新范例——苏太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志廉 《养猪》2002,(1):27-28
1 前言育种的范围很广 ,从日常的选种选配、杂交利用、直到培育新的种群 (品系、品种 ) ,都是育种工作。本文主要论述狭义的育种工作 ,即培育新的种群。建国以来 ,国内在猪育种方面做过大量工作 ,五六十年代曾经“遍地开花”培育新品种 ,育成了哈白猪、上海白猪、新淮猪、汉中白猪、温州白猪等一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以苏联大白猪为改良原种 ,以改良我国地方品种为目的 ,旨在增多优良种母猪数量 ;育种方法大多是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级进杂交两代 (新淮猪例外 ) ,然后横交固定。70年代开始培育瘦肉型猪 ,育成了以三江白猪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及国外绵山羊品种资源现状,微卫星DNA形成特性以及国内外关于利用微卫星DNA研究绵山羊品种资源的进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绵山羊品种资源系统评价和保护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DNA及其在羊品种资源评价和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及国外绵山羊品种资源现状,微卫星DNA形成特性以及国内外关于利用微卫星DNA研究绵山羊品种资源的进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绵山羊品种资源系统评价和保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绵、山羊生产是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环节,是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者简要介绍了中国养羊生产中主要的绵、山羊品种资源、选育技术和饲养方式等科技支撑现状,并对目前养羊生产的限制因素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今后绵、山羊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育种、繁殖、饲料加工与调制、疫病防治等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垂穗披碱草是禾本科披碱草属优良牧草,在青藏高原生态修复和草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育成品种不足严重制约其大面积推广和利用.本文从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价、常规育种策略和分子育种方面综述了我国垂穗披碱草的育种研究进展,以期为加快培育垂穗披碱草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友记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26-28,30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现代绵、山羊的育种历史与现状,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在绵、山羊育种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目前绵、山羊育种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对构建我国绵、山羊育种技术体系,提高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绵、山羊育种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江黄羊是以大巴山区的南江县北极种畜场和元顶子牧场为育种基地,采用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经过30余年人工精心选择培育而的肉用山羊新品种,具有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王维春等,1997),适宜我国大部分农区饲养.南江黄羊的成功培育对我国肉山羊育种和养羊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对育种来讲是开展表型选择的基础,对生产来讲是便于合理组织生产和提高饲料报酬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甘肃省羊产业发生巨大变化,羊种业相继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等4个阶段,绵、山羊品种资源越来越丰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产业的环境下,甘肃羊种业必将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体系、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缺乏自主高产品种、品种资源利用缺乏有效指导导致肉羊单产能力低、羊肉品质差的肉羊种业现状,本文从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并重、本品种选育和引入品种相结合、坚持和完善品种登记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品种资源利用和管理对策,结合育种投入、育种规划、育种管理、育种技术4方面提出我国新品种培育工作建议,目的是加快推进我国肉羊种业科技创新,构建我国肉羊种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期养羊业专题报道将继续就第14期有关我国绵山羊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此,编者特别邀请了5位多年从事养羊科研与生产的专家,分别对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绵山羊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1,自引:11,他引:30  
从 194 9年以来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已取得很大成就 ,到 2 0 0 0年底 ,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共计 90个。其中包括沙打旺、苦荬菜早熟品种 ,杂花苜蓿、红豆草抗寒品种 ,苜蓿抗霜霉病、柱花草抗炭疽病品种 ,苜蓿耐盐品种、耐牧根蘖型品种 ,白三叶抗旱耐热品种 ,小黑麦、多花黑麦草多倍体品种 ,青贮玉米、青贮高粱杂种一代品种 ,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等新品种。存在问题主要是育成品种数量少 ,不能满足生产多方面的需要 ;育种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新品种扩繁缓慢 ,推广面积较小。展望 2 1世纪 ,我国牧草育种应从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性几方面努力 ,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牧草育种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 ,以加速我国牧草种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我国的养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地方根据本地不同生态经济条件,通过发展地方优良品种及引进国外著名的绵山羊品种,在国内大规模开展绵山羊杂交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工作,从而显著增加了养羊业产品的产量和改善了产品的品质。但是,目前许多羊场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苜蓿繁育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