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发生在洛阳地区的牛乳房炎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有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以试管2倍稀释法对分离出来的主要感染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了阿莫西林等25种药物对上述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链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三甲氧苄啶和新诺明等耐药: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乳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钠、头孢唑啉、多西环素、三甲氧苄啶、盐酸洛美沙星等耐药;β-溶血性链球菌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钠耐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宁夏地区羊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对采集于宁夏地区的108份病料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108份病料中共分离到5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达53.7%;分离菌株中耐药株共34株(58.6%),其中15株(4...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鸡大肠杆菌病,对养殖业危害巨大。检测阜新某鸡场分离的33株鸡源大肠埃希菌对6种临床常用的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土霉素和脱氧土霉素高度耐药;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耐药;对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在3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检测出tetB、tetC、tetM、tetK、tetL 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未检出tetA基因,tetK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及耐药状况,采用建立的畜禽粪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内牛粪污、猪粪、鸡粪、鸭粪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进而对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并对药敏试验中多重耐药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预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检测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重复性好,特异性高。从80份畜禽粪污样品中分离到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34株大肠埃希氏菌对氟苯尼考、利福平的耐药比例高于50%,高于25%以上的还有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异噁唑、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呋;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鸡粪、鸭粪、牛粪和猪粪中的4株大肠埃希氏菌分别携带10、8、20和15种耐药基因;鸡粪中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11种耐药基因。说明山东地区畜禽粪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状况严峻,菌株普遍多重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17年4月30日起禁止将黏菌素作为动物促生长剂使用,为评估禁用政策效果,并了解畜禽源耐黏菌素大肠埃希氏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在2017年和2020年分别从长春市3个畜禽养殖场采集373份粪便样品分离鉴定出546株耐黏菌素大肠埃希氏菌。分离菌株对黏菌素的MIC为0.25 mg/L~8 mg/L,2020年MIC≥2 mg/L菌株分离率(18.02%)低于2017年(26.24%);16种药物敏感性测定中,2017年和2020年均以耐4种抗生素占比最高,2020年多重耐药菌株占比(60.25%)低于2017年(80.85%);PCR鉴定出34株mcr-1基因阳性菌株,2020年mcr-1基因检出率(3.21%)低于2017年(14.89%);2017年mcr-1基因阳性大肠埃希氏菌中检测到12种类型质粒,2020年mcr-1基因阳性大肠埃希氏菌中检测到7种类型质粒,携带的质粒类型减少。结果表明,禁止黏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后对大肠埃希氏菌的黏菌素耐药性有很大的影响,但多重耐药情况依然较严重,携带质粒复制子复杂多样,应当持续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省藏香猪源大肠埃希菌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情况,从四川省藏香猪养殖场中无菌采集腹泻仔猪肝脏、肛拭子及粪便等组织病料253份中,分离得到155株大肠埃希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玻板凝集试验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测定15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155株分离菌中120株有致病性;玻板凝集试验表明1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属于14个血清型,以O111、O147、O109和O119为主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耐药性试验表明1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新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94.2%~98.3%之间,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率在44.2%~85.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5.0%~37.5%之间。说明该地区藏香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5)
为了研究17味藏药粗提取物对仔猪细菌性腹泻主要病原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效果,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二倍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均对余甘子、诃子、多刺绿绒蒿、螃蟹甲4味药物敏感,4味藏药药物MIC分别为1.516 mg/mL、6.065 mg/mL、41.333 mg/mL、94.302 mg/mL。结论:4味藏药对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余甘子和诃子的作用最强,其次是多刺绿绒蒿,螃蟹甲抑菌效果较弱,为仔猪细菌性腹泻的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五倍子对鳗鲡养殖中致病性气单胞菌(威隆气单胞菌K17、肠棕气单胞菌G03、豚鼠气单胞菌R37和嗜水气单胞菌G0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再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五倍子在0.25、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K17、G03、R37、G06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五倍子在0.25、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4株致病性气单胞菌均具有一定的PAE,且PAE与药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25~4倍MIC)呈剂量依赖性,当药液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P<0.05);五倍子对各致病菌株K17、G03、R37、G06的PAE值在1倍MIC浓度以上差异显著(P<0.05),在4倍MIC时对于致病菌株K17和R37的PAE之间差异较小.结论:试验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选用中药五倍子治疗由致病性气单胞菌感染所造成的烂鳃、肝胆肿大、败血症等疾病时,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应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氟苯尼考对鳗鲡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鳗鲡养殖中常见主要致病菌(肠杆菌B01、克雷伯氏菌B12、豚鼠气单胞菌B15和嗜水气单胞菌B2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在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氟苯尼考在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均具有一定的PAE,且PAE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5-4倍MIC)呈剂量依赖关系,当药物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分别为2.5±0.165、3.0±0.038、5.0±0.090和5.0±0.232h;氟苯尼考对B01、B12、B15、B20的PAE值在2倍MIC时差异较显著,在4倍MIC时对致病菌株B15和B20的PAE几乎无差异。相同浓度氟苯尼考对致病菌株B01和B12的PAE值明显低于B15和B20。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时,对常见致病菌B01、B12、B15和B20感染所造成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肝胆肿大等疾病,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需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帕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4种氟喹诺酮药物及3种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较。结果表明,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兽医临床中应用阿莫西林纳米粒治疗沙门菌病的给药方案,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测定了阿莫西林纳米粒对沙门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阿莫西林纳米粒在(0.5~4)×MIC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对沙门菌产生的PAE约在1.6~4 h,且PAE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4×MIC时的PAE值较长,与1×MIC和0.5×MIC时均差异极显著(P<0.01),与2×MIC时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纳米粒治疗沙门菌病时,除了考虑药效学指标和药动学参数外,还应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某肉牛场发生的犊牛腹泻进行诊断和治疗,采集了发病犊牛的肝脏和脾脏,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其进行诊断。最终分离到1株蜡样芽孢杆菌和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性试验发现所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接种小鼠会使其分别在36 h和24 h全部死亡。同时,结合发病犊牛的临床表现确诊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噻呋钠、硫酸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氯达嗪钠敏感,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万古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发病犊牛进行隔离,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配合中药处方等措施,犊牛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105株动物源携带耶尔森强毒力岛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和致病性,分别对各分离菌进行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并选择不同毒力基因型的1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雏鸭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链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在80%以上;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头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北省规模猪场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从河北省9个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肠拭子,通过分离鉴定获得24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临界浓度作为判定标准,并统计耐药率。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不敏感,耐药率分别为99.58%、98.75%、90.08%、78.75%及98.33%;全部菌株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恩诺沙星、乙酰甲喹、黏菌素耐药;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81%。  相似文献   

17.
茜草素的抗菌活性与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研究水产养殖中几种常见抗菌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本研究选取5种典型的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诺氟沙星、氟苯尼考以及甲砜霉素),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它们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在0、1/2 MIC、1 MIC、2 MIC和4 MIC药物浓度下进行PAE诱导,再用活菌计数法测定并记录细菌生长曲线,计算PAE值。结果显示,5种抗菌药物的MIC和MBC分别为0.016和0.023μg/m L(恩诺沙星),0.250和0.500μg/m L(盐酸多西环素),0.250和0.500μg/m L(诺氟沙星),1和4μg/m L(氟苯尼考)以及2和4μg/m L(甲砜霉素);5种抗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有一定的PAE,其中盐酸多西环素最长可达2.84 h。本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抗菌药物对A.hydrophila均有相当的PAE,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提示在治疗鱼病及临床给药时,可以考虑PAE的独有特性,延长给药间隔,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选取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牛津杯法对2种生物碱进行了药敏试验,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中分离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25 mg/mL,氧化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AmpC酶基因型在上海地区猪鸡源大肠埃希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6-2017年上海地区12个养殖场950份健康猪鸡粪便,采用传统细菌学方法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药敏试验进行大肠埃希菌AmpC酶表型筛选以及PCR方法对常见的3种AmpC酶基因型(DHA-1、CMY-2、ACT)进行检测。共计分离出762株猪鸡源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西丁MIC≥32 μg/mL且阿莫西林/克拉维酸MIC≥32/16 μg/mL的菌株共计86株,占比11.3%(86/762)。PCR结果显示:AmpC酶基因型 CMY-2阳性率为64.0%(55/86),DHA -1阳性率为4.7%(4/86),未检出 ACT 型。上海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AmpC酶基因主要以CMY-2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