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异麦芽糖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头泌乳天数为20 d、日产奶量30 kg左右、体重550 kg左右的经产(二胎)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异麦芽糖,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d。结果表明: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氨态氮(NH_3-N)的含量(P0.05),其中瘤胃液中丁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对奶样进行分析,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乳脂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产奶量、乳蛋白和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异麦芽糖有助于改善奶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60.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20 mg/d海南霉素和350 m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没有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丁酸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含量、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丙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26%和15.79%(P <0.01).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显著降低了尿囊素排出量、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氮产量(P<0.05).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也降低了粪氮量和尿氮量(P<0.05),提高了沉积氮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的表观氮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61%和7.05%(P =0.03).总之,与莫能菌素相似,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且能够提高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对围产期奶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根据年龄、体况、胎次、预产期及上一胎次泌乳量相近原则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牛。在围产前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 HMBi,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在围产后期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44 d。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选择6头奶牛,分别于产前7 d(-7 d)和产后7 d(+7 d)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各组奶牛分娩前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降低了奶牛产后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 <0.05),对围产期奶牛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前瘤胃Kiritimatiellaeota、解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互营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 <0.05),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瘤胃纤维杆菌门、瘤胃球菌科UC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的活性干酵母对荷斯坦泌乳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45头荷斯坦泌乳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Ⅰ_0、Ⅱ_2、Ⅲ_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 g/(d·头)活性干酵母(活细胞数≥200亿个/g)。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Ⅰ_0组相比,Ⅲ5组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乳脂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23、0.99、1.92 kg/d和7.2%(P0.05),各处理组间其他乳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丁酸浓度未受活性干酵母的显著影响(P0.05),但与Ⅰ_0组相比,Ⅲ_5组奶牛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增加(P0.05),从而使得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活性干酵母有提高奶牛干物质(P=0.20)、粗蛋白(P=0.17)中性洗涤纤维(P=0.40)和酸性洗涤纤维(P=0.25)的表观消化率的趋势。综上所述,奶牛日粮中添加5 g/(d·头)活性干酵母可促进瘤胃丙酸型发酵,降低乙酸/丙酸,显著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以玉米青贮、苜蓿、燕麦草、羊草、全棉籽为主要NDF来源的饲料原料,配置4种等氮、等能且NDF含量分别为25.05%、28.05%、31.22%和34.19%的日粮,采集4头健康、体重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在短期人工模拟瘤胃体外培养技术与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相结合的条件下,记录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干物质消失率(IVDMD)和48 h产气量(GP48)线性降低(P0.05);体外发酵培养液p H值线性增加(P0.05),丙酸浓度、丁酸浓度线性降低(P0.05),乙酸/丙酸线性增加(P0.05),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表明,NDF含量为25.05%的日粮最有利于氨氮的利用和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7.
选取泌乳期奶牛12头,采用重复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B组)、400(C组)、500(D组)mg/(头·d)莫能菌素,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可提高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的值,增加丙酸含量(P0.05),对氨态氮(NH3-N)和丁酸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C组较对照组T-VFA和乙酸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22.71%和28.59%(P0.05);D组的MCP和乙酸/丙酸值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33.99%和31.15%(P0.05;D组中丙酸的含量增加最多为9.63%(P0.05)。综上所述,奶牛饲喂400~500mg/(头·d)的莫能菌素更有利于促进瘤胃内丙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8.
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17):56-60
试验旨在研究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s MOS)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头泌乳天数为20 d,日产奶量30 kg左右,体重550 kg左右的经产(二胎)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的试验日粮,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 d。结果表明: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中总的挥发酸和氨态氮的含量(P<0.05),其中瘤胃液中乙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丙酸、丁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奶样进行分析,添加甘露寡糖可以显著提高乳脂率(P<0.05),并且明显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产奶量、乳蛋白和乳中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有助于提高奶牛瘤胃乙酸发酵比例,提高奶牛乳脂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技术评定日粮中添加植物性脂肪酸钙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以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其中精粗比为1∶1。试验设5个钙皂添加水平,由植物性脂肪酸钙分别取代0%、2%、4%、6%、8%的精料,来探讨日粮中不同水平植物性脂肪酸钙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添加植物性脂肪酸钙6%水平以下对瘤胃pH值、产气量、氨态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量(TVFA)、乙酸、丙酸、丁酸及乙酸:丙酸影响不显著;8%添加水平显著降低瘤胃产气量、丙酸含量,显著提高乙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硝酸钙对湖羊瘤胃动态发酵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交叉试验设计,选择安装有永久瘤胃瘘管湖羊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每只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3%硝酸钙的饲粮。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5 d,其中过渡期10 d,正试期5 d。在正试期的前2天采用动态pH监测系统对湖羊瘤胃pH 进行24 h 动态监测。在正试期的后2 d采集食后0、1、3、5 h和7 h的瘤胃液和血清,用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浓度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硝酸钙组湖羊瘤胃液中乙酸/总酸的比例和氨态氮浓度显著升高(P < 0.05)|丙酸/总酸的比例显著降低(P < 0.05)|且处理与时间对湖羊瘤胃液乙酸/总酸、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可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硝酸钙提高湖羊瘤胃pH且pH低于5.60和5.8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湖羊(P > 0.05)。此外,硝酸钙组湖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 < 0.05),且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采食时间延长而降低(P < 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硝酸钙使湖羊瘤胃发酵朝乙酸型转变,且与时间有显著交互作用,有助于维持湖羊瘤胃内环境稳定,但饲粮添加3%硝酸钙会显著降低湖羊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湖羊|硝酸钙|瘤胃动态发酵|血清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讨桑叶粉不同添加水平对湘东黑山羊瘤胃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及其组成等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选取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重(20.0±2.5)kg的湘东黑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为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粮中不添加桑叶粉,试验Ⅱ、Ⅲ、Ⅳ组分别添加5%、10%和15%的桑叶粉。结果表明,山羊采食不同水平饲料桑叶粉配制的饲粮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瘤胃内NH_3-N浓度随着饲粮桑叶水平升高而呈降低趋势,试验Ⅳ组的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它三个试验组(P0.05);试验Ⅲ组的TVFA和乙酸产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试验组(P0.05),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于山羊瘤胃发酵具有积极作用,以10%添加量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天数为(50±15)d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5.05%、28.05%、31.22%和34.19%的4种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产量、乳蛋白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线性降低(P0.05);乳脂率和乳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饲料转化效率和乳脂产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乳蛋白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8);但4%标准乳产量、乳糖率变化不显著(P0.05)。2)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增加(P0.05)。3)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浓度线性降低(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及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血清甘油三酯(P=0.06)和皮质醇(P=0.07)浓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但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25.05%和34.19%NDF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氮利用都有不利影响,28.05%NDF比31.22%NDF的饲粮能氮利用更为合理,生产性能更佳,建议泌乳高峰期奶牛饲粮NDF水平为28.05%。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6,(2):36-4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断奶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选用30只日龄为(50±5)d、体重为(25±2)kg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5%(Ⅰ组)和1%(Ⅱ组)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体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增重3.2%(P0.05)和55.5%(P0.05);试验Ⅰ、Ⅱ组瘤胃净重比对照组分别高8.5%(P0.05)和26.4%(P0.01),Ⅰ和Ⅱ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瘤胃乳头高度比对照组分别高8.2%和9.2%,Ⅱ组乳头密度比对照组降低16.2%,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Ⅰ和Ⅱ组瘤胃p H值比对照组高(P=0.08);Ⅰ和Ⅱ组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9.7%(P0.05)和21.0%(P0.05);Ⅰ和Ⅱ组瘤胃内容物中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7.0%(P0.01)和19.5%(P0.01);乙酸、丙酸、丁酸、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断奶羔羊的体增重及瘤胃净重和瘤胃p H值,降低了瘤胃内氨态氮及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3种过瘤胃脂肪(脂肪酸钙、氢化脂肪和分馏脂肪)对泌乳前期奶牛体况、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处于分娩后,年龄、胎次、体重相近且上一胎次平均日泌乳量为33 kg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TMR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奶牛分娩后于基础日粮中每头牛每天添加脂肪酸钙、氢化脂肪和分馏脂肪500 g,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泌乳前期各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后60 d、90 d各试验组奶牛的体况评分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奶牛泌乳前期产奶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各组乳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和分馏脂肪极显著地降低了泌乳前期的乳蛋白率(P0.01),而氢化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泌乳前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头牛每天分别增加15.75、15.70和16.62元。因此,3种过瘤胃脂肪产品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泌乳前期奶牛体况,提高了产奶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莫能霉素,对奶牛瘤胃内发酵、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奶牛,设计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三组,MⅠ组为基础日粮;MⅡ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1.5mg/kg DM莫能霉素;MⅢ组基础日粮添加46.5 mg/kg DM莫能霉素。[结果]莫能霉素添加组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瘤胃内乙酸发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31.5 mg/kg DM莫能霉素后丙酸发酵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DM、CP和NDF在瘤胃内有效降解率随莫能霉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组奶牛血液中的尿素氮,血浆中血糖及乳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可以提高牛瘤胃中的pH值,降低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丙酸摩尔比例,降低丙酸、乙酸比值,但减缓了粗蛋白的降解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中尿素氮和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以小尾寒羊为瘤胃液供体,借助DFCC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4%、16%、18%的4种饲粮进行体外发酵,于投料前、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瘤胃液pH值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氨态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12%、18%水平(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影响不显著(P0.05);菌体蛋白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菌体蛋白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粗蛋白质水平为16%的饲粮最有利于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发酵。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蛋氨酸(RP-Met)对奶牛瘤胃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反转试验设计。选择4头产奶量相近、体质量(610±70)kg、泌乳日龄(150±30)d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经产荷斯坦泌乳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组为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添加RP-Met 60 g/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RP-Met后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在数值上有所提高。在日粮中添加RP-Met对饲喂后2~6 d瘤胃液pH、氨态氮(NH3-N)质量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质量浓度及各挥发酸的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但瘤胃液pH有降低的趋势(在早饲后4 h,其pH差异已接近显著水平,P=0.057);NH3-N和VFA质量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尿氮占消化氮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消化氮的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尿氮排出量明显降低,乳氮、沉积氮和消化氮转化成乳氮的效率明显升高,血浆尿素氮和牛奶尿素氮有降低的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上述结果说明,RP-Met具有较好的瘤胃稳定性和小肠消化率,能够起到RP-Met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饲粮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只平均体重为(40.83±4.11) kg的4周岁新疆细毛羊×杜泊羊杂交的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绵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牛至油),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5%、0.030%和0.045%牛至油的试验饲粮。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2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2 d。第1天于早餐采食后2、4、6及10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总氮、氨氮和尿素氮浓度,第2天利用尼龙袋法测定基础饲粮的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添加牛至油对饲粮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2)添加牛至油对各组在各时间点的绵羊瘤胃液pH、总氮、氨氮和尿素氮浓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3) 0.030%和0.045%组绵羊瘤胃液4 h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0.015%组绵羊瘤胃液0、2、6 h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6 h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2 h丙酸比例显著高于除了对照组外的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牛至油不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对瘤胃氮浓度也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添加0.015%牛至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