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牛肉在0~4℃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采用托盘包装、气调包装(60%O_2+20%CO_2+20%N_2)、真空包装对冷鲜牛肉进行包装,并对冷鲜牛肉失水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色差(L*值、a*值)、持水力、剪切力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均显著抑制了冷鲜牛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了贮藏期间冷鲜牛肉的色泽、持水力和剪切力等品质指标的劣变;失水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真空包装冷鲜牛肉的货架期比气调包装长5d,但气调包装冷鲜牛肉的色泽更被消费者所接受。综合考虑,60%O_2+20%CO_2+20%N_2气调包装冷鲜牛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货架期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配套系冷鲜鸡保存7 d货架期内肉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选取6块新鲜胸肌分装于聚乙烯(PE)食品保鲜袋中,做好标记,4℃冷藏,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点(冷鲜保存0、1、2、3、6、7 d)鸡肉的pH、失水率、嫩度、肉色值、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冷鲜鸡肉的pH随货架期的延长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失水率随货架期的延长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剪切力随货架期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货架期冷鲜鸡肉的亮度值(L~*)差异均不显著(P0.05),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红度值(a~*)随货架期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黄度值(b~*)随货架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肌苷酸随货架期的延长呈降低趋势;冷鲜鸡不同货架期的pH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知,7 d货架期对冷鲜鸡的肉色和肌苷酸有影响,冷鲜鸡肉冷鲜保存最长不超过6 d,pH与失水率、剪切力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150日龄、180日龄的德化黑鸡肌肉的肉品质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肌苷酸、脂肪酸、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黑色素)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德化黑鸡肉品质客观指标的综合分析,德化黑鸡具有市场需求的优良肉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黄羽肉鸡冷鲜鸡为对象,研究了在-1.5℃(冰温)和4℃(冷藏)环境条件下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变化,比较冰温和冷藏对冷鲜鸡保鲜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冰温保鲜能很好地控制冷鲜鸡肉的菌落总数和TVB-N,延缓pH值的升高。冰温贮藏至10 d时,菌落总数为2.2×10~4cfu/g,TVB-N值为14.93 mg/100 g,pH值为6.51,均符合新鲜肉的要求。结果表明,冰温较冷藏能更好地延缓鸡肉的腐败变质,可将保鲜期延长至10 d。  相似文献   

5.
品种和日龄对鸡肉滋味呈味物及香味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比较不同日龄石歧黄鸡和AA肉鸡滋味呈味物及香味前体物含量差异。如果表明:日龄对鸡风味相关物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肉pH值及游离氨基酸、硫胺素含量显著降低(P<0 05),而DM、CP、肌苷酸及其相关物含量显著增加(P<0 05)。品种对鸡肉DM、EE、脂肪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肌苷酸等物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 05),石歧黄鸡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AA肉鸡(P<0 05),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AA肉鸡(P<0 05)。在DM、CP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上观测到日龄与品种的互作效应(P<0 05)。  相似文献   

6.
泸宁鸡不同饲养期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特性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泸宁鸡不同时期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变化规律,试验对泸宁鸡不同饲养期(81,119,154,210日龄)的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显著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泸宁鸡150日龄时屠体重、屠宰率、肌苷酸含量、肌内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均达到特优型优质肉鸡的标准,说明该时期为泸宁鸡最佳屠宰期;泸宁鸡肉品质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取80日龄苏禽黄鸡60只,随机分成2组,4℃冷藏组(Ⅰ组)和-1.5℃冰温组(Ⅱ组),每组30只,测定不同贮藏天数鸡肉的肉色、嫩度、pH、失水率等指标分析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冷鲜鸡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冷鲜鸡的黄度值(b*)、嫩度、PH、失水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亮度值(L*)和红度值(a*)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4℃冷藏条件下,冷鲜鸡肉贮藏时间最好控制在3 d或3 d以内;-1.5℃冰温贮藏时间最好控制在7 d或7 d以内。综合各项理化指标可知冷鲜鸡在冰温条件下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冷藏。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开发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品种资源优势,选取1日龄健康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各120只(公),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80日龄,测定不同日龄、不同鸡种、不同部位的肉质指标,比较武定鸡和大围山微型鸡公鸡肉品质性状,分析其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大围山微型鸡的肉色、pH值、蒸煮损失率显著高于武定鸡(P0.05),武定鸡的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P0.05);不同日龄、品种鸡胸肌肉质指标几乎无显著差异,150日龄腿肌肉质指标显著高于180日龄(P0.05);同一日龄、不同部位腿肌肉质指标显著高于胸肌(P0.05)。研究表明,鸡肉品质性状受品种、日龄、部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芪药渣对放牧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日龄的岭南黄鸡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研究黄芪药渣对放牧条件下岭南黄鸡肉品质及屠宰率的影响。试验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4%、5%的黄芪药渣进行为期54d的饲养试验,观测岭南黄鸡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黄芪药渣的试验组鸡肉的系水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鸡肉的水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鸡肉的pH值、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消毒剂对于冷鲜鸡肉胴体进行预处理后肉品质和微生物的变化,找出冷鲜鸡肉生产最佳的消毒剂类型。采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20日龄三黄鸡75只,随机分成3组,即:无消毒剂组(XD1)、次氯酸钠组(XD2)和二氧化氯组(XD3),确保全程冷链加工运输、2~4℃贮存,并在第1、3、5、7、9天采样分析,动态监测冷鲜鸡肉的肉质品质、理化指标和胸肌中微生物的变化。结果:经过这2种消毒剂处理后的鸡肉胴体品质随时间变化未见显著差异(P0.05),仅肉色a*指标在第3天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pH等其他肉质指标未见显著影响(P0.05);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在第5天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微生物种类检测表明对于肉质影响的主要微生物菌群为Proteobacteria,该类菌群在冷鲜鸡肉中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在次氯酸钠组的上升速率最低、二氧化氯次之。次氯酸钠组第9天的Proteobacteria类菌群数量只有对照组第7天的水平,延长货架期效果最明显。本次试验证实,在屠宰加工环节对利用次氯酸钠对冷鲜鸡肉进行消毒预处理,能够保证鸡肉品质无显著变化的基础上延长货架期2 d以上,特别是能够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真空包装冷鲜牛肉在0~4℃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对贮藏期间冷鲜牛肉汁液流失、p 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差值(a*)、蒸煮损失等指标进行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冷鲜牛肉失重率增加,p 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菌落总数和TVB-N均呈增加趋势,红度值a*先上升后下降,蒸煮损失增大。结合菌落总数和TVB-N,真空包装冷鲜牛肉的货架期为21d。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在不同饲养方式对麻花鸡肉质性状的影响,对来自农牧区山地荒漠草地散养、林下草地散养、集约化养殖的3种不同饲养方式的10只120日龄的麻花鸡进行了肉品质检测,测定项目主要包括嫩度、蒸煮损失、失水率、系水力、p H值、TVBN(总挥发性盐基氮)、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10项。检测结果表明林下草地散养养殖鸡肉肉质最好,说明林下草地散养养殖好于农牧区山地荒漠草地散养,农牧区山地荒漠草地散养好于集约化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冷鲜牛肉的腐败临界期及特定腐败菌,试验将冷鲜牛肉于1~4℃保存,分别在保存第0,1,3,5,7,9,10天取样进行感官评价和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测定,在保存第0,1,3,5,7,9,10,11,13,15天取样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同时对冷鲜牛肉中的特定腐败菌进行选择性培养,掌握冷鲜牛肉菌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第9天时牛肉已经是次鲜肉,接近腐败,第10天时已接近变质肉。因此,确定冷鲜牛肉的腐败临界期为9 d。通过对冷鲜牛肉腐败菌的选择性培养,最终确定冷鲜牛肉中优势腐败菌为乳酸菌、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乌蒙凤鸡的肉品质,试验选择210,240,270,300日龄乌蒙凤鸡各40只,对其常规肉品质指标、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指标、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10日龄乌蒙凤鸡肉的嫩度最好;270日龄乌蒙凤鸡肌纤维直径最小、密度最大;300日龄乌蒙凤鸡的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210,240,270日龄(P0.05);灰分、粗蛋白、肌内脂肪、锌和硒含量各日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乌蒙凤鸡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7种,鲜味氨基酸10种),210,240日龄时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较高;乌蒙凤鸡肉中含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240日龄必需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说明乌蒙凤鸡具有市场需求的优良肉质和风味,240日龄优势明显,可作为最佳出栏日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肉需求的增加,育种工作者开始加强对家禽肉质性状的研究工作。目前,鸡肉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肉色、pH值、嫩度、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等。文章综述了影响鸡肉品质各个重要评价指标的候选基因,旨在为今后鸡肉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肉鸡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生长速度肉鸡产肉性能和肉品质差异,试验选取快速、中速和慢速型黄羽肉鸡(新广铁脚麻鸡、新兴矮脚黄鸡、瑶鸡配套系)以及817肉鸡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817肉鸡屠宰率最高,上市日龄短,肉质更嫩,产肉性能优于其他组肉鸡;瑶鸡配套系肉色相较其他肉鸡更鲜亮;817肉鸡滴水损失最小,而新兴矮脚黄鸡滴水损失较高,显著高于其他肉鸡(瑶鸡配套系母鸡除外)(P0.05);817肉鸡和新广铁脚麻鸡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新兴矮脚黄鸡和瑶鸡配套系(P0.05);瑶鸡配套系肌内脂肪含量最高,是817肉鸡肌内脂肪含量的2倍左右;3种黄羽肉鸡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817肉鸡,慢速型肉鸡肌苷酸含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鸡肉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冷鲜猪肉贮藏期间微生物污染对其品质的影响,从规模化生猪屠宰场,随机抽取10头猪后腿肉,于4℃冷藏。将每头猪肉样品平均分为11份,分别于0~10 d进行感官评价以及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测定。结果显示:0~3 d,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不超标,冷鲜猪肉品质保持良好;4~6 d,猪肉品质开始降低,但绝大部分仍为近似鲜品;7 d以后,猪肉品质迅速降低,逐步腐败变质。结果表明,冷鲜猪肉贮藏期间,微生物污染对其品质有很大影响,在4℃冷藏条件下,冷鲜猪肉在3 d内能够保持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选用200只1日龄健康大围山微型鸡(公母各半),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于150日龄进行屠宰试验,对肌肉肉质性状和肌苷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大围山微型鸡肌苷酸含量与肉品质常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表明:母鸡腿肌pH_(24 h)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鸡胸肌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a~*值极显著高于母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和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母鸡腿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腿肌(P0.01),公鸡胸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母鸡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公鸡(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胸肌和腿肌肌苷酸含量均与pH_(45 min)、p_H(24 h)、a~*值、剪切力、粗蛋白和粗脂肪呈正相关;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粗灰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对贵妃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对贵妃鸡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90日龄贵妃鸡(公)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0%、0.15%和0.20%壳聚糖的试验日粮.试验鸡采用双层笼养,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贵妃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聚糖,鸡肉肉色无显著变化(P>0.05),但鸡肉pH呈二次曲线上升(P<0.05),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呈二次曲线下降(P<0.05),肌纤维趋于变细(P=0.092),以0.15%的添加水平效果最明显.(2)鸡肉的干物质、总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组间未显差异(P>0.05);肌肉脂肪含量呈线性下降(P<0.05),不利于肉的香味,但肌苷酸含量趋于升高,改善了肉的鲜味.(3)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趋于上升、肌酸激酶活性趋于下降;0.15%的壳聚糖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可见,贵妃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改善鸡肉物理和组织学特性的作用,促进机体的抗氧化功能,进而提高肉品质,其适宜添加水平为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