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为探明温度对大豆主要害虫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大豆叶片为主要寄主饲料,研究了19,22,25,28,31℃共5个恒温处理对豆卷叶螟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豆卷叶螟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9,10.90,11.18,19.57和13.49℃,有效积温依次为75.16,193.39,98.59,48.34和431.04 d·℃。豆卷叶螟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veyⅢ型,表现为卵期的高死亡率。这些结果为豆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16、20、24、28、32℃5个温度梯度下,观察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油棕象甲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油棕象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8℃时,油棕象甲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最高,产卵量最大。在16~32℃温度下,油棕象甲全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3.68、22.30、15.10、10.30和12.01 d。卵期、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预蛹期、蛹期、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13、13.38、11.59、10.97、4.56、9.84、10.96和13.38℃;有效积温分别为13.57、13.44、18.79、25.53、79.11、47.62、25.98和214.0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在16~32℃温度范围内均大于1,内禀增长率(rm)均大于0,这说明油棕象甲的种群呈增长趋势。油棕象甲在28℃时种群趋势指数和內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8.944 2和0.285 6;其次为24℃,其生长发育及其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4~28℃。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外观察法和最小二乘法研究胶刺蛾(Chalcocelis albigutataSnellen)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胶刺蛾以幼虫危害油茶叶片,老熟幼虫在叶面处结茧化蛹,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以第4代蛹越冬;幼虫共5龄,在25℃下,该虫的世代历期为(89.8±2.3)d;成虫具有正趋性,雌虫平均寿命5.8 d,雄虫平均寿命4.3 d,平均每雌产卵117.5粒,林间性比为1.32∶1(♀∶♂);不同温度对胶刺蛾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胶刺蛾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7、7.07、6.26℃,有效积温分别为87.09、650.19、508.0日度,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17℃,有效积温为1373.77日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相似文献   

5.
芒果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室温下芒果毒蛾的发育历期,各龄幼虫的体长,各龄幼虫头壳宽度,成虫性比,雌虫产卵量;测定不同温度下,芒果毒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芒果毒蛾的发育历期为65.5d,雌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3-4.5cm,头壳宽度变化为0.72-4.58mm;雄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3-3.46cm,头壳宽度变化为0.7-3.62mm;成虫雌雄比为1:1.5;雌虫产卵量为300粒左右,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73℃,有效积温为715.22日度。  相似文献   

6.
从野外采集红珠凤蝶的老熟幼虫,进行室内繁殖以及室内室外饲养,对卵、幼虫各龄期、蛹以及成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幼虫各个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温度对红珠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的影响,并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1)红珠凤蝶在长沙地区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2)幼虫各个龄期的头宽、体长以及形态特征有差异;(3)25±1℃温度条件下,红珠凤蝶完成一代的历期为49.3 d,此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最高值,分别为98.2%和96.8%;(4)发育起点温度,卵5.9±1.8℃,幼虫9.8±2.0℃,蛹5.7±1.6℃,总有效积温664.0℃,最适发育温度25℃。  相似文献   

7.
人心果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变温法则测定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的人心果斑螟(Nephopteryx sp.)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世代发育有效积温,结果是发育起点温度为卵13.23℃,幼虫17.71℃,蛹9.66℃,成虫6.11℃,全世代平均11.68℃,完成一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08.4日度。用1/100毫米读数显微测微尺逐个测定幼虫头宽值,通过众数原理计算,幼虫有5个龄期,各龄期头宽值(毫米)分别为1龄0.316,2龄0.708,3龄1.126,4龄1.401,5龄1.668。通过室内化学毒力测定,杀卵和幼虫的有效农药有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剂等。  相似文献   

8.
豆大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豇豆的重要害虫,是影响豇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豆大蓟马的发育速率、有效积温、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豆大蓟马的世代发育历期为10.57~46.29 d,其中卵期为2.72~8.71 d,若虫期为3.54~16.24 d,预蛹期为0.76~3.62 d,蛹期为2.02~8.74 d,产卵前期为1.00~9.16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呈显著相关;卵、若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18、9.80、9.37、8.83℃,有效积温依次为76.55、76.77、17.06、46.73日·度,完成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238.87日·度;温度对豆大蓟马的存活率影响显著;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下平均寿命为63.24 d,35℃下平均寿命为11.20 d;30℃时产卵量最高,平均产卵232.78粒/雌,分别是15℃和35℃下的3.84倍和8.87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豆大蓟马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莲雾毒蛾实验种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莲雾毒蛾各虫态的存活状况,并就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产卵量和种群趋势指数等指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莲雾毒蛾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83℃,有效积温为810.48日度;该虫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产卵量与温度的关系均能较好的拟合抛物曲线,其回归关系分别为:SE=-7.7966+0.7612X-0.0164X2;SL=-0.0067X2+0.3053X-3.0686和E=-6.7819X2+310.66X-3197.2。   相似文献   

10.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对橘小实蝇在18,20,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16和13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14和12.5d。橘小实蝇的防治措施多使用不育处理技术,引进利用"性诱剂"捕杀柑橘小实蝇技术,达到安全、环保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茶卷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茶卷叶蛾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蛹、幼虫、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茶卷叶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8℃、6.13℃、7.95℃,有效积温分别为102.86日·度、492.32日·度、138.67日·度.  相似文献   

12.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个体生活史、各虫态主要习性和危害特征等。结果表明:木槿曼粉蚧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若虫期各龄期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等形态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龄期的依据。在25℃条件下,以大豆为寄主的雌性个体若虫期为33.34 d,成虫期19.03 d,平均产卵269.6粒;雄性个体若虫期24.60 d,预蛹期2.27 d、蛹期3.33 d,成虫寿命仅3.83 d。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稻水象甲(Lissorhortrus oryzophilus Kusche)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各龄历期。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在长沙地区1年发生1~2代,以成虫越冬,幼虫在25士1℃温度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为48.2d,卵期7d,幼虫期30d,蛹期10d,成虫期30d左右。试验证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发育最适温度在22℃~25℃之间,卵的孵化率为84.2%,幼虫成活率为87.5%。但在高温条件下(〈32℃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相当低,并随着发育龄期增加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大造桥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取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造桥虫是危害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龄期及各龄期对大豆叶片的取食量,深入研究其取食危害规律,采用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系统观测幼虫生长发育及各龄期取食量.结果显示,大造桥虫幼虫共6龄,在27 ~ 28℃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平均需要19.05 d,其中1龄3.07 d,2龄2.00 d,3龄1.86 d,4龄2.24 d,5龄3.33 d,6龄6.38 d.各龄幼虫的头宽与体长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头宽与体长的生长模型分别为n =0.178e0.489x(R2 =0.997)和y2=1.671e0.519x(R2=0.994);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阶段与取食量的关系模型为:叶面积,y1=6.387e1.202x(R2=0.976),鲜叶重,y2=0.467e1.319x(R2=0.949).整个幼虫期可累计取食大豆叶片面积为17 218.88 mm2,重量为2 669.50 mg.其中4~6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8%以上.因此,从有效控制大造桥虫幼虫危害的角度出发,防治宜在3龄前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温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实验在16、20、24、28和32℃共 5个恒温条件下,以鲜芸豆荚为寄主食料,测定了温度对点蜂缘蝽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条件下点蜂缘蝽不能完成生活史,32℃条件下成虫不产卵。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通过拟合方程得出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点蜂缘蝽卵期、若虫期、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58 、15.98、15.27 ℃,有效积温依次为102.32、203.28和103.94日·度。在24℃条件下,成虫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87.39粒,是20℃的2.78倍,28℃的5.34倍;种群趋势指数值最大为I=14.30,是20℃的2.34倍,28℃的4.27倍。环境温度对点蜂缘蝽的存活率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点蜂缘蝽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I.Bolivar)种群生长发育、生殖力及种群趋势的影响。本试 验设置16℃、20℃、24℃、28℃和32℃等5个恒温梯度,在实验室条件下(H:D = 16:8,RH 70%±5%),以大豆叶片为食 物饲养,系统观测短额负蝗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繁殖等情况,测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趋势。结果表明,短额负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 短,其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短额负蝗卵、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10.55℃、11.40℃,有 效积温依次为449.80、540.03、430.94日·度。在试验条件下,短额负蝗单雌产卵量28℃时最高,为66.12粒,24℃时次 之,为 60.30粒,16℃时最低,为 28粒;各试验温度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均>1,其中 24℃时最大,为 18.97。该结 果为短额负蝗的田间预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相似文献   

18.
严珍  岳建军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9):1789-1795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白木香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补充营养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19、23、27、31 ℃ 5个恒温条件下,黄野螟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虫在11、35 ℃条件下均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该虫卵、幼虫、预蛹、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6、8.79、11.97、11.49、5.62、9.22 ℃;有效积温分别为150.73、291.45、37.23、138.66、93.83、718.10 d? ℃。该虫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年发生代数为6代。10%蔗糖水为该虫最佳补充营养。研究结果可为该虫的室内饲养、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旱稻孢囊线虫生活史及侵染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龄幼虫人工接种水稻幼苗和田间定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旱稻孢囊线虫的生活史和侵染特性。结果表明,在30℃下接种后24 h内,2龄幼虫大多聚集在根尖分生区或伸长区,接种后24 h可侵入根系,侵入后虫体在中柱建立取食点;接种后6 d,2 龄幼虫发育成白雌虫,8 d发育成雄虫,12 d雌虫从阴门处产生胶状物质,雌虫的一部分卵产于胶质卵囊中。接种后18 d,胶质卵囊中的2龄幼虫开始孵化。在30℃下,旱稻孢囊线虫从卵到卵的最短生活周期为22 d;从接种到2龄幼虫从胶质卵囊中孵出,最短生活周期为18 d。20℃下线虫发育缓慢。较高温度如28℃~35℃有利于2龄幼虫的侵染和发育。淹水条件不利于2龄幼虫的侵染,但对孢囊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柑桔褐带卷蛾的人工饲养,得到其发育的历程,通过计算: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0.8℃,有效积温73.5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9.55℃,有效积温486.2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2.6℃,有效积温104.3日度;成虫发育起点温度19.0℃,有效积温22.7日度;整个生活史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3℃,有效积温704日度,通过相关系数的测验,证实了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