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试验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临床酮病,亚临床酮病,健康奶牛的血浆进行代谢物的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要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模式判别,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共筛选到28个变量可能是酮病潜在的生物标志。表明了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机体代谢变化涉及了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神经信号转导等多个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和研究奶牛酮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预防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血浆和乳中代谢物的差异。实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在相同饲粮条件下选取高乳脂率中国荷斯坦奶牛(5.82%,H组)及低乳脂率中国荷斯坦奶牛(3.60%,L组)各5头。L组和H组奶牛的胎次均为1.80,L组的泌乳天数为317.80 d,H组的泌乳天数为218.80 d,L组和H组奶牛的日产奶量分别为28.54 kg和27.96 kg,且2组牛的胎次、泌乳天数及日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收集血样及乳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通过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浆及乳中代谢物。结果显示:H组血浆中β-羟丁酸浓度高于L组(P<0.05);血浆代谢组发现了5种差异代谢物[差异倍数(H/L)≥1.5且P<0.05],与L组相比,H组显著上调的代谢物有磷脂酰胆碱(20:0/20:5)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3,下调的代谢物有胆碱、3-羟基-L-脯氨酸和植物鞘氨醇,这些代谢物富集在胆碱能突触、甘油磷脂代谢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乳样代谢组也发现了5种差异代谢物[差异倍数(H/L)≥1....  相似文献   

3.
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脂肪组织大量动员,产生大量的非酯化脂肪酸(NE-FA)进入血液。而肝脏作为机体脂类代谢的主要器官,脂肪酸氧化代谢状态直接影响酮体和甘油三酯的生成,是控制酮病和脂肪肝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关键代谢途径。文中综述了酮病奶牛肝脏脂肪酸的摄入、代谢及其与酮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简述了奶牛酮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其对产奶量、乳汁成分、繁殖性能的影响和血酮的测定方法,以血清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1 200μmol/L作为区分健康奶牛和亚临床奶牛的临界浓度,还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奶牛酮病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情况,预防措施包括防止奶牛产前过肥或过瘦、增强奶牛食欲、使用添加剂、避免劣质饲料和应激因素等,此外,有条件的奶牛场还应及时建立酮病监测和预测制度。  相似文献   

5.
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2~6周常见的代谢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酮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酮病发病的原因复杂,发病后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研究酮病的发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酮体检测制度和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奶牛的奶产量上升幅度较大,随之奶牛患营养代谢病的比例也逐渐增高,尤其是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奶牛酮病是奶牛体内糖类和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积聚大量的酮体,由尿液、乳汁和呼气排出,伴发低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酮病和继发性酮病。该病常发生于舍饲、运动不足及营养状况较好的奶牛,特别是产后2~6周高产肥胖奶牛、经产3~5胎次奶牛多发。奶牛因患酮病可使奶牛在70d内少吃350kg干物质,而每少吃1kg干物质就少产1.94kg牛奶。同时奶牛发生酮病可导致奶质变差及繁…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3~6周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酮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酮病发病的原因复杂,发病后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研究酮病的发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酮体检测制度和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患病特点1.1与生产性能相关酮病的发生与泌乳月、胎次、产奶量、上个泌乳期乳蛋白百分率、产犊时何况评分等因素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酮病在产后第一个月3~5胎次的高产奶牛上多发。1.2与围产期疾病相关奶牛酮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炎、产乳热、脂肪肝、真胃移位等之间也相互影响。一方面原发性酮病的发生降低了奶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的差异。本试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选取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高乳脂率奶牛(H组)及低乳脂率奶牛(L组)各5头,收集瘤胃液及奶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消化酶活性;通过16S rDNA测序和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同饲粮条件下,H组和L组的乳脂率分别为5.82%和3.6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H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L组(P <0.05)。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瘤胃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H组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组(P<0.0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解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  相似文献   

9.
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酮病的发生情况,从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等方面对奶牛酮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血病是由于饲料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所致。总结了对奶牛酮血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几乎达到20%,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症状不明显,这就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流行特点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3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     
正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产犊后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疾病。该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近年来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渐递增趋势,不仅高产奶牛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变,同时影响繁殖率,使繁育率降低以及淘汰率升高,并继发母牛的营养不良和不孕症,据报道,本病可以影响后代素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     
本文是一篇有关奶牛酮病的座谈报告。讨论的中心议题是:(1)你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奶牛酮病的?(2)你是怎样处置病牛的?全文摘录了十三位在防治奶牛酮病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兽医学博士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     
酮病是以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在体内蓄积并伴有内分泌系统、肝脏、心脏和其它器官的损害为特征的物质代谢障碍病。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报导(K.Halse 等,1975),高产奶牛泌乳头1—2月酮病的发病率达12—80%,但也可发生于产犊之后和干奶期。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多发生于妊娠后期和泌乳盛期的高产牛。据等(1975)的资料,高产奶牛泌乳盛期的发病率为12~80%;病牛的产奶量降低10~15%,母牛的不孕症及所产之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高。是严重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一种代谢病。酮病最先报道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世纪二十年代对其物质代谢障碍有报道。多年来报道较多者为酮血、酮奶、酮尿、低血糖等,但对其它代谢障碍报道的则较少。本文着重从酮病牛瘤胃消化代谢障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与此同时也涉及到肝功能障碍等资料加以综述,作为奶牛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1酮病多发生于产后3-14天,最迟不超过6星期,临床上以精神异常、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增高为特征。消化道型病牛厌食精料和青贮,只喜食干草,腹围收缩,明显消瘦。在左肷部听诊,多数情况下可听到与心音节律一致的血管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阐明奶牛分娩前后瘤胃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规律。选取10头体况和胎次相近的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分别于分娩前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采用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和MetaboAnanlyst 5.0中的通路分析方法研究奶牛分娩前后瘤胃发酵产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奶牛分娩后瘤胃中57种代谢物含量较分娩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34种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23种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9个代谢通路(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的生物合成、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和维生素B6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表明,奶牛在分娩前7~10 d与氨基酸、糖、核苷酸和维生素相关的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发生了应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奶牛》编辑部: 我们饲养的黑白花奶牛,酮病常有发生,很想较全面地了解一下这种病的病因,请组织介绍这方便的文章,以便学习提高。谢谢! 河北省读者潘学良潘学良同志: 现将河北省唐山市乳品厂刘继华同志《奶牛酮病的病因分析》一文,在“咨询服务”拦刊出,供参考。望多联系。《中国奶牛》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属于营养代谢类疾病,发病率较高,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消化能力,甚至会使奶牛被淘汰。为了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方法以及具体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3~6周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酮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酮病发病的原因复杂,发病后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研究酮病的发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酮体检测制度和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