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冷菌对UHT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原料乳嗜冷菌污染是影响uHT乳保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嗜冷菌分布具有地域特征性本研究对蒙牛8个牧场原料乳中的嗜冷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确定了牧场常见嗜冷菌种类及特性,并分析了其对uHT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品中分离出的嗜冷菌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牧场原料乳的嗜冷菌数量与气温有关,1~3月份数量较高,6~9月份数量较低;原料乳嗜冷菌数越多,UHTqL货架期越短;原料乳中嗜冷菌数达到10^5 CFU/mL时,对uHT乳苦味值的影响显著(p〈(1.(15);嗜冷菌脂肪酶活力达10IU/mL、蛋白酶活力为15Iu/mL、25IU/mL时对UHTSfL苦味值的影响显著(P〈0.05);原料gLpH值为6.7和3.5%2冷藏条件下,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较高,不利于uHT乳长期贮存、综上研究,原料乳中嗜冷菌数过多会严重影响uHT乳品质和风味;低温贮藏条件下,嗜冷菌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会破坏UHT乳品质,因此不建议长期低温保存uHT乳、  相似文献   

2.
72只泌乳期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n=36),对照组于产后0h左后腿胫骨前肌内注射0.01mol/L、pH7.2 PBS100μL/只;试验组肌注CpG-DNA 200μg/只。产后72h经乳头管灌注2×1012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00μL/侧到第4对乳腺(两侧)内。分别于灌注前0h,灌注后8、16、24、48和72h(n=6)颈静脉放血处死。结果显示,乳腺组织细菌数在灌注后24h上升至最高,CpG-DNA能显著降低8、16和72h的细菌数。IL-2在不同时间点有显著下降,对照和试验组乳腺组织IL-2分别在16和24h下降至最低。TNF-α在24h达最高,CpG-DNA能显著提高0、24和72h乳腺组织TNF-α水平。CpG-DNA能显著提高血清感染后各时间点及乳腺组织0和16h MPO水平。乳腺组织NAGase和白蛋白在24h上升至最高,血清中24h下降至最低。CpG-DNA能显著降低48和72h乳腺组织NAGase活力,并极显著降低8和72h乳腺白蛋白浓度。上述结果显示,CpG-DNA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乳腺组织细菌数量,减轻炎症介质对细胞和血-乳屏障完整性的损伤,提示CpG-D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发的大鼠乳腺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5)
研究通过单因子优化和正交试验对乳糖乳杆菌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的优化。结果表明,乳糖乳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改良MRS培养基中培养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 H为9.0,接种量为2.0%;乳糖乳杆菌最适合生长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8 g,酵母提取物6 g,牛肉膏8 g,葡萄糖16 g,乙酸钠5 g,柠檬酸铵2.15 g,Tween 80 1 m L,七水硫酸镁(Mg SO4·7H2O)0.58 g,四水硫酸锰(Mn SO4·4H2O)0.05 g,磷酸氢二钾(K2HPO4)2 g,琼脂粉17 g,水1 000 m L。此时OD值能达到1.638,活菌数能达到1.88×109 cfu/m L。  相似文献   

4.
在SD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_3(0、10~(-9)、10~(-8)、10~(-7) mol/L),作用24、48、72 h,测定OB增殖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作用48 h流式细胞仪测定OB周期.结果显示,10~(-9)mol/L 1α,25-二羟维生素D_3作用24、48、72 h均促进OB增殖(P<0.05或P<0.01),抑制ALP活性(P<0.01);10~(-8)、10~(-7)mol/L作用24、48 h,OB增殖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24 h时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48 h则抑制了ALP活性并使OB滞留在G_2/M期(P<0.05或P<0.01);72 h时10~(-7) mol/L组OB增殖率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并使ALP活性升高(P<0.01).表明低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_3能促进OB增殖,抑制其分化;高浓度1α,25-二羟维生素D_3能抑制OB增殖,促进其分化,并使细胞滞留在G_2/M期.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3):84-88
本文对鲫以15 mg/kg·bw的剂量单次口灌甲砜霉素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模拟研究,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3 d进行药物残留研究。结果表明甲砜霉素的药—时曲线均较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10℃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4.63 h;峰浓度(Cmax)5.71μg/m L;达峰时间(Tmax)10.94 h;消除半衰期(t1/2β)13.68 h;表观分布容积(Vd/F)1.53 L/kg;清除率(CLb)0.08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95.99μg·h/m L。25℃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2.72 h;峰浓度(Cmax)5.60μg/m L;达峰时间(Tmax)6.98 h;消除半衰期(t1/2β)9.87 h;表观分布容积(Vd/F)1.6 4L/kg;清除率(CLb)0.1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30.16μg·h/m L。不同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鱼各组织中的代谢明显不同,表现为水温升高甲砜霉素消除则加快,水温降低甲砜霉素消除则变慢。结果还显示在两个温度下,甲砜霉素在鲫鱼主要组织中消除均较慢,在给药72h后,仍可在在皮肤、肌肉、肾脏组织中检测到甲砜霉素。同时,皮肤中的药物代谢速率相对于其他组织较慢,因此,建议把皮肤作为甲砜霉素药物残留的靶组织。若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甲砜霉素后,建议甲砜霉素在鲫鱼体内的休药期定为:在10℃至少为10d,在25℃至少为6 d。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刀豆蛋白A(Con A)和植物血凝素(PHA)在体外刺激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 PBMC)增殖的作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20日龄左右健康鸡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刺激剂Con A和PHA刺激不同浓度的PBMC,经24、48、72或96 h培养后,用MTS法检测鸡PBMC增殖的情况。结果显示:刺激剂浓度3.125μg/m L,培养72 h对浓度为1×106个/m L的鸡淋巴细胞增殖显著或明显强于其他条件,而PHA和Con A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获得了体外刺激c PBMC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对湖羊精液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在湖羊精液低温保存的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BSA(0、1、2、3、4、5、6 g/L),检测分析BSA对精子在4℃保存条件下的活力、活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结果表明:保存24~96 h时,2~3 g/L BSA组的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保存120 h时,3g/LBSA组的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保存24、48、120h时,3g/LBSA组的精子活力显著提高;保存24~120 h时,6 g/L BSA组的精子活力低于对照组;保存48~72 h时,1~4 g/L BSA组的精子质膜完整率显著提高;保存48~72 h时,4 g/L BSA组的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保存96~120 h时,3 g/L BSA组的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1~5 g/L BSA可以提高湖羊精子活率、活力和质膜完整率,其中3 g/L BSA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亮氨酸(Leu)对猪胎盘滋养层细胞(p Tr)增殖数目和增殖周期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Leu浓度(0、0.01、0.05、0.1、0.25、0.5、1、5、10 mmol/L)处理p Tr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后,其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Leu处理p Tr细胞24 h后,0.01 mmol/L组和0.05 mmol/L组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Leu处理p Tr细胞48 h后,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1~10 mmol/L Leu处理p Tr细胞72 h后,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Leu处理p Tr 24 h和48 h后,各试验组G0~G1期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期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并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高浓度的Leu会阻碍正常细胞周期,从而抑制p Tr的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在合成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DMY-Ni)的基础上探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饲用安全性。以二氢杨梅素(DMY)和乙酸镍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合成DMY-Ni,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不同浓度(10、20、40、80和160μg/m L)、不同作用时间(12、24、36和48 h)下,DM Y与DM Y-Ni对小鼠正常肝实质细胞AM L12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DM Y与镍离子配合后可生成DM Y-Ni。10、20和40μg/m L DM Y或DM Y-Ni分别作用AM L12细胞48 h后,AM L12细胞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0μg/m L及以上浓度的DMY-Ni作用AML12细胞48 h后,AML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P<0.001),160μg/m L的DMY作用AML12细胞48 h后,AM L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随DM Y或DM Y-Ni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ML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DMY与DMY-Ni对AML1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5.10、222.84μg/m L。由此得出,DMY与DMY-Ni对AML12细胞都具有相对低毒性,且DMY-Ni对AML12细胞的毒性较DMY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合成二氢杨梅素-镍配合物(DMY-Ni)的基础上探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饲用安全性。以二氢杨梅素(DMY)和乙酸镍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合成DMY-Ni,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不同浓度(10、20、40、80和160μg/m L)、不同作用时间(12、24、36和48 h)下,DM Y与DM Y-Ni对小鼠正常肝实质细胞AM L12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DM Y与镍离子配合后可生成DM Y-Ni。10、20和40μg/m L DM Y或DM Y-Ni分别作用AM L12细胞48 h后,AM L12细胞的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80μg/m L及以上浓度的DMY-Ni作用AML12细胞48 h后,AML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P0.001),160μg/m L的DMY作用AML12细胞48 h后,AM L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随DM Y或DM Y-Ni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ML1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DMY与DMY-Ni对AML1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5.10、222.84μg/m L。由此得出,DMY与DMY-Ni对AML12细胞都具有相对低毒性,且DMY-Ni对AML12细胞的毒性较DMY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性能和乳脂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槲皮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性能和乳脂合成的影响,试验将乳腺上皮细胞分成5组,每组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10、20、40和60μg/m L槲皮素,然后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结果显示:(1)细胞培养24 h和72 h时,与0μg/m L槲皮素组相比,20μg/m L和40μg/m L槲皮素组细胞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3.12%、7.48%和7.83%、29.85%(P0.05)。(2)与0μg/m L槲皮素组相比,20μg/m L和60μg/m L槲皮素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浓度分别升高了15.52%、19.99%,53.49%、28.23%,36.29%、13.19%和30.42%、39.78%(P0.05),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9.29%和32.74%(P0.05)。(3)与0μg/m L槲皮素组相比,添加10μg/m L槲皮素组细胞的SREBP1、CD36、FAS、PPAR-γ和SCD1基因表达分别显著降低了45.00%、46.53%、26.73%、43.00%和29.00%(P0.05)。结果表明,槲皮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抗氧化性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乳脂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牛奶中利福昔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新型奶牛干乳期乳房注入剂利福昔明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在常规饲养条件下,选择处于干乳期的12头健康奶牛分为2组(每组6头),在预产期前60天,按推荐剂量(100mg)及2倍推荐剂量(200mg)两种剂量通过乳房注入方式给药,在产犊泌乳后的12、24、36、48、60和72h共6个时间点采集奶样,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液相条件:色谱柱为BEH C18(50?2.1mm,1.7μm),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条件:ESI+离子源,MRM方式采集。结果表明:推荐剂量组12h时6头奶牛有2头检出利福昔明,残留量分别为2.84和4.50μg/kg;24h时已全部检不出药物。2倍推荐剂量组12h时6头奶牛均检出利福昔明,残留量仅在1.56~10.2μg/kg之间,24h时有2头检出,残留量分别为1.41和1.28μg/kg,36h时全部检不出药物。两组检出的残留量均远低于欧盟规定的牛奶中最高残留限量60μg/kg。因此,实验用12头干乳期奶牛使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后在产犊泌乳时牛奶中的休药期均为零。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乳腺上皮细胞分成5组,每组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25、50、75、100μg/m L苜蓿黄酮,细胞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然后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添加苜蓿黄酮具有降低乳腺上皮细胞的m TOR相对表达量的趋势(P=0.09),25μg/m L组的S6K1和e IF4E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50μg/m L组(P0.05),而对氨基酸转运蛋白无影响;苜蓿黄酮具有降低FATP1相对表达量的趋势(P=0.06),50μg/m L组PPAR-γ、SCD1和FASN相对表达量最高均显著高于0μg/m L(P0.05)组;50μg/m L组的Glut1和Glut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25μg/m L组(P0.05),0μg/m L组的Glut8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50~100μg/m L组(P0.05),而β-1,4-Gal T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5μg/m L组的HK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μg/m L组(P0.05)。结果提示,苜蓿黄酮能够调节乳蛋白、乳脂和乳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在室内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桑园杀虫剂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2~5龄家蚕幼虫的摄入LC50值(48 h,25℃)分别为1.11、1.73、3.48与4.12 mg/L;在20、25、30、35℃下,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LC50值(48 h)分别为1.70、1.80、0.49与0.40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 in、10 m in与1 h时,毒死蜱对4龄家蚕幼虫的LC50值(48 h,25℃)分别为5.55、3.64、3.15、2.12与1.54 mg/L;家蚕幼虫在毒死蜱药膜上爬行1、10、30与60 m in后,毒死蜱对3龄家蚕的接触LD50值(48 h,25℃)分别为3.59、0.28、0.20、0.12μg/cm2。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使用清洁级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0 g,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3 m lM DSO;Ⅱ组为二恶英(TCDD)染毒组,染毒剂量为50μg/kg;Ⅲ组为染毒TCDD加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组。每组18只,TCDD溶于二甲基亚砜(DM SO)中,质量浓度为25μg/m l。分别在24、48和72 h后,处死动物,制备肝匀浆组织和肝线粒体膜,通过对SD大鼠肝脏中抗氧化酶还原型谷胱苷肽(g lu tath ione,G SH)、总抗氧化能力(tota l an tiox idative capac ity,T-AOC)、还原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 lu tath ione perox idase,G 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 ide d im u 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 a lond ia ldehyde,M DA)含量变化和线粒体膜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的研究,从自由基角度揭示TCDD的毒性机制及清除剂G的保护效应。TCDD染毒急性清洁级SD大鼠后,诱生过多的自由基,消耗机体内酶性和非酶性的自由基清除剂,引起机体内自由基积累对肝脏造成脂质过氧化作用,膜酶受损,致使整个细胞稳态被扰乱;清除剂G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而间接抑制PLA2活性的增强,保护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稳膜效应,减轻TCDD对膜的损伤,并维持磷脂组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活菌数高的唾液乳杆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功效,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来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一株唾液乳杆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3.60 g/L、蛋白胨20.90 g/L、酵母粉6 g/L、磷酸氢二钾2.0 g/L、乙酸钠8.80 g/L、硫酸镁0.6 g/L、硫酸锰0.07 g/L;发酵条件为p H值6.5、接种量3%,于37℃条件下静置培养24 h;发酵条件优化后活菌数提高近4.0×109cfu/m L,且到达稳定期的时间提前3 h。说明发酵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唾液乳杆菌不仅活菌数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益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研究4株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产生速率与耐药性消失速率。结果表明:以37℃条件下培养48h为1代,HSY02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06 3μg/m L,HSY01、HSY03、HSY04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953 1μg/m L。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8代后,氟苯尼考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HSY01、HSY03、HSY0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1.953 1μg/m L上升至62.50μg/m L,耐药性增长了32倍。HSY0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3.906 3μg/m L上升至62.50μg/m L,耐药性增长了16倍;且耐药性获得后保持稳定,其消失速率为0。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VP2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为制备乳酸菌黏膜免疫口服疫苗,本研究采用乳酸乳球菌(L.lactis)及其Nisin诱导的表达系统,对VP2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表达IBDVVP2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lactis/p NZ-VP2。经正交试验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重组VP2蛋白(r VP2)表达量比优化前明显提高,最终得到最佳诱导条件为:OD600nm=0.5开始诱导,Nisin终浓度为2 ng/m L,诱导时间为5 h,r VP2表达量达到最大值38μg/m L。经western blot检测,r VP2能够持续性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该重组乳酸菌的构建为进一步体内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制备菌制剂的最佳适宜条件,试验采用麸皮、玉米皮、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植物乳杆菌L.casei Zhang p8和酵母菌S1为发酵菌种,以发酵后的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双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4℃、接种量12%、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比例3∶7、含水量50%、料量50 g条件下发酵60 h,植物乳杆菌L.casei Zhang p8菌数可以达到39.8×108cfu/g,酵母菌S1菌数可以达到17.1×108cfu/g。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20±2)℃条件下,氟苯尼考以10 mg/kg单剂量腹注和口灌健康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采用HPLC-MS/MS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红笛鲷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腹注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0.62μg/m L、8.36、22.57和4.76μg/g,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2、1.0、1.0和6.0 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9.76、17.84、17.23和19.48 h;口灌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C_(max)分别为2.35μg/m L、1.45μg/g、4.06μg/g和1.73μg/g,T_(max)分别为2.69、1.5、1.5和4.0 h,t_(1/2β)分别为40.59、12.29、37.78和47.34 h。结果表明,腹注给药方式下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研究结果为氟苯尼考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