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资》2008,(12):36-36
<正>今年是我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化肥行业很多人与改革同行,一路上冷暖自知。顾国新就是其中一位参与者和亲历者,从当初中国最大的农资企业——中农集团总裁到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尽管在农资行业扮演的角色变换,但他对化肥行业的关心却始终如一,对十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体会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化肥行业很多人与改革同行,一路上冷暖自知。顾国新就是其中一位参与者和亲历者,从当初中国最大的农资企业——中农集团总裁到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尽管在农资行业扮演的角色变换,但他对化肥行业的关心却始终如一,对十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体会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2,(45):5
<正>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是"行业的盛会",农资人借这一平台可以充分交流信息、探求思想共鸣、分享智慧结晶。而今年的农资经销商年会还有更深的纪念意义,即庆祝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成立20周年!这20年,是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20年,农资流通协会参与和推动了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农资人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的艰难行进路程。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今年举行的"创新改变流通,服务振兴三农"大型主题活动,历时一年,做到了全方位深度回顾与展望。活动内容很丰富,出版了回顾行业历史的书籍、拍摄了行业发展专题纪录片、举办了"汇力杯"有奖征文活动、推出了"中国农资金禾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2,(44):8
<正>当前农资行业的发展既有国家政策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商业履约诚信缺失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在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流通效率、加强质量监控、推广科技施肥将是农资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点,行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全面把握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农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几大重点:第一,坚持诚信经营不动摇,诚信经营不仅是农民的期望,政府的期盼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08,(12):40-40
<正>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李占海表示,2008年对于中国整个化肥行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出口关税较高,资源总体也有多有少,春季供应紧张,尤其是价格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这些都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农资流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全行业齐心协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全力保障农资供应,企业实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10月24日-25日,由商务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化肥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自立忱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立忱在讲话中指出,化肥市场对外资放开后,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农资行业为农服务的目标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06,(12):10-12
根据我国对加入世贸的承诺。今年12月11日将敞开化肥分销市场,这标志着化肥行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不管是在近期由商务部和中华全国合作供销总社主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承办的“中国化肥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高层研讨会”上。还是在“2006年中国磷复肥产销会”上,国内农资行业的精英以及政府官员对外资都有了理性的认识。 外资有大笔的资金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理念,我们有销售网络和对本土文化熟悉的优势。在双方的合作中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四季度欧债危机引发化肥产业、资本市场过分悲观情绪,放大国内外化肥淡季需求降幅。基本面支撑节后国内外农产品提价,农化需求悲观预期逐步扭转。化肥市场恢复初露端倪,经销商的渠道库存不足,2011年二季度强劲反弹行情将重演。股市转暖,周期股获得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约1亿亩,农业基础较好,同时也是化肥等重要农资商品的产销大省,全省化肥的生产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其中氮肥生产量占全国14%。化肥年需求量在1500万标准吨(折纯在6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化肥需求量的10%。随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10月份至今,我国化肥市场处于空前的“大牛市”之中,尿素、二铵、钾肥各化肥品种呈“涨停”之势。面对高肥价,若要农民保持正常投肥,必须校准两大“调节器”,即前端的化肥淡储“调节器”,后端的粮食价格“调节器”,最终解除农民夹在高肥价、低粮价中间受挤压的困局。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农资行业,烟台农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从贸易商到生产商,从民营经济到国有经济,再到混合所有制经济,烟台农资人从烟台港出发走向全球,烟台农资人在良性竞争中为农资产业的变革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榜样。10年前,中国农资传媒开始关注烟台农资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报道,10年之后,烟台农资圈又呈现出怎样的新气象?一个地域农资集群崛起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文化根源?本次论坛专设烟台现象访谈单元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资》2006,(12):15-16
12月11日.化肥分销领域对外资开放.中国的化肥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积累多年的经验.我们有庞大的网络和对本土文化熟悉的优势.但是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优质的服务就成为我们在市场取胜的筹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的成功运作,使农民在旺季买到了价格合理的化肥,同时解除了政府对旺季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担忧。但是,广大的承储企业的感受如何呢?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与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的一席对话。  相似文献   

14.
鲁国顺 《中国农资》2007,(12):14-16
2007年底,经历了前三个季度相对低迷的时光后,国内尿素行业在15%关税下大量出口,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强劲反弹,尿素市场短暂回暖。但透过年底火暴现象的背后,纵观一年的尿素市场,"轻松"一词或许无法说出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资》2009,(12):17-26,28-31
对于农资行业米说,2009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年份,在产能、严重过剩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压下,在已知的市场空间——“红海”的竞争中诸多企业拼杀得火热,但是当价格战也失去吸引力的时候,企业开始变得真正无奈:而同样是在2009年,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月份,各地的化肥市场都开始启动,尿素和二铵的价格虽然低开低走,但市场价格毕竟已经被行业所接受,经销商拿货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复合肥市场依然一片迷茫,尤其当钾肥价格出现下跌的时候,其高价势头形成就更加困难。现在经销商不拿货,生产企业无法安排生产计划。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出现目前的迷茫在于很多企业由于前期的高价原材料困境,使得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在价格下跌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复合肥行业,不是市场不容易理清,而是生产企业不愿意将心魔驱除,而去理性地看待市场。  相似文献   

17.
陈志浩 《中国农资》2009,(10):40-41
<正>化肥行业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产需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除钾肥外,我国其他品种的化肥均呈现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出口受阻又加剧了供求矛盾。供求失衡使行业又一次步入调整周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行业周期性低谷,今年上半年化肥需求大幅萎缩,前几年化肥产能增加、价格持续上涨积累的风险集中释放,国内化肥市场面临激烈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9月18日,由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化肥市场研讨会暨钾肥市场分析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等相关部委、行业组织的领导、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农资界生产、流通企业的代表14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紧扣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化肥行业相关政策以及化肥市场情况等众多热点、  相似文献   

19.
张弛 《中国农资》2006,(1):24-26
2005年12月,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要做一个坚持公信的协会,能够说出会员企业的真正心声,说出行业的真正心声,说得准确,说得有力度,说得有作用”,新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顾国新在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鲁国顺 《中国农资》2008,(11):17-19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我国化肥行业处于生死关头,愁云密布。在化肥出口大门紧闭、国内市场需求减少的形势下,产能过剩的尿素、磷复肥在煎熬中日益消瘦,而钾肥价格却依然坚挺。同在金融危机蔓延,化肥需求锐减的大背景,为何各化肥品种的处境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