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退耕还林(草)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刘马家圪塔村农民企业家刘世杰采用“企业承包、以面代补、公司加农户、退耕还林 (草 )”的做法 ,4年多退了 2 5°以上的陡坡耕地 ,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 1 1 4%提高到 66 9% ,农民纯收入由 1 995年的人均 380元提高到 1 999年的 2 30 0元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三大效益的统一 ,且基本不用国家投入 ,保证了退耕还林 (草 )的顺利实施。其经验主要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尊重农民意愿 ,按企业化管理办法运行 ,走产业化的路子 ,以草产业促退耕  相似文献   

2.
以退耕还林(草)政策为契机 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退耕还林 (草 ) ,封山绿化 ,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政策 ,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 ,确保退耕的坡地能得到有效治理而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要利用国家实施这一政策的补贴 ,不失时机地修建基本农田 ,特别是搞好坝系建设 ,大力发展坝系农业 ,同时 ,注重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关系对退耕还林(草)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北洛河上游吴旗站实测水文资料,采用Pettitt、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以及流量历时曲线等方法,对比1963-1979年水沙特征,分析了1980-2002年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尤其2003-2011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等效应背景下流域水沙行为的变化规律。结论表明,近50a来,流域水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对比1963-1979年,1980-2002年间平均径流量和平均输沙量分别减少了22.80%,45.63%,2003-2011年间减少幅度更大,分别达到53.03%,89.33%。三阶段5%,50%概率时的丰水、平水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输沙量的减少幅度更大,而枯水期的基流量为逐阶段增加趋势,输沙量则在2003-2011年间完全消失。三阶段的年尺度水沙关系,在2003-2011年间发生了统计上的显著变化。与1963-1979年间比,单位径流的产沙能力,1980-2002年间降低了12.80%,流域泥沙赋存量减少了17.27%,而2003-2011年间则分别减少了约1/4和1/3。月尺度含沙量-流量关系表现为"8"字环形,环的延展度逐阶段下降,尤其在2003-2011年间降低幅度最大。50a来,在不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尤其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推动下,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径流和输沙情势、年/月水沙关系均表现为逐阶段减少、降低或动力削弱状态。表明,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发挥了良好的蓄水保土、增加基流、削弱侵蚀、减少泥沙输移的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西吉县地处宁夏山区西南部,是环境恶劣、经济贫穷的广大西部地区的一个缩影。结合"2605"项目失败的教训,针对目前宁夏西吉县退耕还林(草)后续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指出该区要持续提高农户收入,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后续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资源优势的发挥,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产业链延长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农户是退耕还林(草)的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参与性农村评估调查(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方法,对米脂县退耕区8个行政村的325户退耕农户的退耕认知、退耕后家庭收入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虽然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持支持态度,但是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为此,需要协调好3个方面的关系:(1)劳务输出与退耕区的发展;(2)退耕区与农业产业发展;(3)农业补贴与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草)保持水土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通过3年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地进行采样并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探讨贵州山区退耕还林(草)措施对贵州山区土壤养分流失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后旱坡地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尤其是旱坡陡耕地,可以明显降低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草)与水土保持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军  张明礼  杨浩 《土壤通报》2012,(2):506-512
水土流失作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土壤学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草)作为一项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政策与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林草植被对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现状、退耕还林(草)的技术标准、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对退耕还林(草)与水土保持关系的研究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彭阳县为例,根据退耕还林(草)原则,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15°坡以上耕地、未利用土地的数据,进行与退耕还林(草)决策相关的坡度、土壤侵蚀、水系等多源数据的GIS叠加分析,确定了彭阳县退耕还林(草)的区域,将退耕还林(草)的任务落实到了具体的地块,并将退耕区域划分为急需退耕区、后续退耕区、规划退耕区三个级别,以指导退耕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关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甚少。从说明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着手,以理论分析的方式,提出了一套科学且适宜于基层一般技术人员操作的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进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焦峰  温仲明  李锐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26-29,78
退耕还林(草)是黄土高原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也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影响下的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生态和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尚待或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状况及其生态、经济效应,并相应提出来了问题和建议。指出今后宁南山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应进一步扩大规模,兼顾生态和经济效应,通过生态重建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在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3S技术,论述了3S技术在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理论上探讨了3S技术在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运作原理、模式、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3.
对退耕还林还草区具有代表性的乔木(山杏和刺槐)、灌木、农田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和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变化范围为1.92%~15.73%,林地比农田增加约75.31%。0—4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为228.30~251.07 t/hm2,林地比农田增加约8%。刺槐林地的蓄水性能好于山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地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壤改良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域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措施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江流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域,对振兴贵州经济及对西南地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必须从退耕还林还牧(草)入手。其主要措施、对策:(1)执行有关技术政策:(2)摸清底子,制订退耕还林还牧规划:(3)流域治理开发首先抓住一个核心,实现两个调整;(4)群决群众后顾之忧,进行外部、内部经济补偿;(5)从实际出发,退耕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妥,不能一刀切;(6)帮助农民寻求近期受益的致富门路,搞好剩余劳力转移;(7)进行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乌江流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域,对振兴贵州经济及对西南地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必须从退耕还林还牧(草)入手。其主要措施、对策:(1)执行有关技术政策:(2)摸清底子,制订退耕还林还牧规划:(3)流域治理开发首先抓住一个核心,实现两个调整;(4)群决群众后顾之忧,进行外部、内部经济补偿;(5)从实际出发,退耕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妥,不能一刀切;(6)帮助农民寻求近期受益的致富门路,搞好剩余劳力转移;(7)进行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选取安吉县毛竹纯林、毛竹—杨桐混交林、毛竹—杨桐—萱草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大气降雨和3种林分中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养分流失量(总氮和总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安吉县6—10月份降雨量呈明显波动趋势,降雨量为6.0~106.0mm。根据降雨强度划分等级安吉县25场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2)安吉县暴雨对应的径流系数相对较高,其次为大雨。3种林分中毛竹纯林径流系数最大,毛竹—杨桐—萱草混交林最小。(3)3种林分径流系数、土壤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明显波动趋势。6月和8月径流系数、土壤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相对较大。(4)降雨量与地表径流回归方程和地表径流与土壤流失量回归方程均为线性回归方程,说明降雨量与地表径流、地表径流与土壤流失量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模式土壤与林草间氮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草复合生态系统在退耕还林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四川盆周山地退耕还林中三种退耕还林模式氮素动态进行初步研究,以揭示林草混交的实质,为林草混交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模式中,土壤氮素含量均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在模式Ⅰ中,土壤速效氮与杉木叶氮含量呈负相关。杉木与黑麦草的氮素动态变化趋于一致;在模式Ⅱ中,速效氮受植物吸收作用影响大。毛白杨和黑麦草全氮含量与土壤上下层速效氮含量与变化呈负相关;模式Ⅲ速效氮在整个生长季节呈上升趋势。模式Ⅰ中水解氮在整个生长季节内无积累和大波动,吸收和矿化持平。水解氮与杉木叶片氮呈负相关;模式Ⅱ土壤水解氮的变化呈波峰曲线。模式Ⅲ中,全年无明显高峰,水解氮变化不规则,二者无相关性。杂交竹与牛鞭草之间氮素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分区基础上 ,对各区未来 2 0年粮食供需状况进行预测 ,并根据未来粮食供需形势 ,选择了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最优的退耕和粮食补助模式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基本产业。对黄土高原典型区域粮食生产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潜力巨大。从中低产田改造,气候和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潜力的途径。结果认为,应通过加强良种繁育,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推广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达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在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林草复合模式的林与草之间的营养元素关系,对矿质养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合理搭配林草提供重要依据,以期为退耕还林各模式建立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3种退耕还林林草模式林、草、土壤养分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