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5年11月10日至11日,省直林区森林公园业务培训班在省林业干部学校举办。培训期间,省林业厅副巡视员尹福建在集中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经过20余年的发展,省直林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显示出了极强的发展后劲,已成为提升林区资源保护水平、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他强调,省直林区应充分发挥资源、人才以及技术等优势,率先发  相似文献   

2.
在国有林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是充分发挥、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文明的资源开发方式。 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国有林区地域广博,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物产丰饶,森林资源广袤,人文历史丰富,自然景观壮丽,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条件,是一片没被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重要的基础。 林区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的林木、林地、林果、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建设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事业的重要条件。 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的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3.
尚景君 《中国林业》2011,(16):44-44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新疆旅游的主要内容,阿尔泰山脚下哈巴河林场具有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哈巴河林场隶属阿山国有林管理局,林区南北长88公里、东西宽68公里,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总面积213,303公顷.资源丰富,景色优美。该林场所属的白哈巴闰家级森林公园、桦林公园,风光绚丽、景色迷人,具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可以说,哈巴河林场发展森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概括论述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建设现状,对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景观资源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对现有森工国有林区森林景观资源进行定性评价,进而提出森工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是当前山西省直林区重点抓的一个热门产业项目。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与省直林区利益之争,互不相让,严重制约了项目的顺利发展,其结果难以实现“双赢”。本文介绍的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各级政府重视。  相似文献   

6.
卢琪 《中国林业》2009,(15):57-57
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新疆哈巴河县北部山区,阿尔泰山林区西部,总面积483.76平方千米。公园东邻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和西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南部与哈巴河林场北部低山林缘为界。其中,林地面积15,065公顷,森林面积13,308公顷。白哈巴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环境清幽宁静,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哈巴河林场1999年起对白哈巴森林公园进行投资建设,建设了白哈巴度假村。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森林旅游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全省现有森林公园108个,分布在16个地(州、市)的74个县(市、区)。云南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但森林公园的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经营管理跟不上,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针对森林公园区位优势,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突出重点,对森林公园的景区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目标,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注重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聘用,是促进云南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开发森林风景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事业是我国林业行业转变观念、深入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森林旅游业,据统计1995年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总数超过750处,经营面积660多万hm2,遍布27个省区市.1995年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为了促进森林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把森林旅游业建设成为21世纪我国林业的主导产业,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全国各级森林公园个数力争达到1000处,经营面积达到900万hm2,森林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亿人次.开发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林区对外开放,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疆林区壮美、瑰丽,富蕴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长远的开发前景。多数山区林场都经营着不同规模的森林公园,开发程度和经济效益各有差别。呼图壁林场在开发森林旅游过程中始终遵循在保护好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经济。在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1呼图壁森林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呼图壁林场南山森林公园始建于1998年,2001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面积21264公顷。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森林、草原、地矿、水文、生物、人文古迹等多  相似文献   

10.
开展森林管护站建设是加强国有林资源管护的重要基础。分析了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在省直林区开展森林管护站建设的政策和现实因素以及主要做法,总结了管护站建设特点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森林公园时如何对现有森林进行改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建立森林公园时如何对现有森林进行改造徐国祯(中南林学院株洲市412006)随着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许多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附近的国营林场都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或是作为森林公园进行建设。但是这些林区或林场过去都是按用材林来进行开发利用的。尽管用材林同...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壮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未开发的原始林区面积尚有126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8%。时逢林区转机换制以适应社会主义新体制,齐心致力于第二次创业之际,文章以克服林区“两危”为目的,明确提出把林区大好河山,秀丽风光变为巨大财富,重要途径是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并从全方位提出了实施设想、方针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廷杰 《中国林业》1995,(11):25-26
江西省森林公园建设初步构想张廷杰江西省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地貌结构复杂,自然资源丰富,尤以山区千姿百态、如诗似画的自然景观见长,更有名闻遐迩的历代道观寺庙、人文遗迹散布于林区,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江西森...  相似文献   

14.
正何为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区或林地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徒步、登山、越野、垂钓、狩猎、野营、探险、科普、疗养度假等。衢州是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林地面积1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5%,区域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3处。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开展全域旅游良好的条件,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10多年来,他们通过开展森林公园的建  相似文献   

15.
《安徽林业科技》2012,(1):F0002-F0002
安徽省森林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绚丽多姿的森林旅游资源。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60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省级森林公园31处,总面积14.3万多hm2.约占省国土面积的1%。  相似文献   

16.
对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建设的几点建议朱艳洁,王胜兴我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建设起于80年代,更多的则为90年代初建立的,目前共有国家森林公园9处,自然保护区5处,林区名胜风景数十处。我区的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的发展,虽较区外一些省区有一定距离,但速度较...  相似文献   

17.
湖南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是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兴办生态旅游和建立森林公园的基础。一、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开发条件我省森林和物种资源丰富.一些资源类型及其品位在全国独一无二,是全国最早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六类:(一)丰富的森林资源、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与奇特的地貌组合类型。包括张家界、天门山、莽山、新宁舜皇山(山)森林公园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独持的生物种类资源和大型湖泊水体组合类型。如九…  相似文献   

18.
借母溪森林公园具有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山水秀美、自然纯朴气息浓厚的独特景观资源,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与全国的步伐一样,也同样经历了建设和发展、壮大和提高的过程。现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需要积极建设森林公园,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把森林旅游看成是振兴黑龙江省经济的“大产业”来抓。黑龙江省的森林及其山水景色也不乏特别之处,如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搞好服务,赢得广大游客满意,是发展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关键所在。一、黑龙江省有森林旅游的独特资源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森林面积大,四季气候明显。有著名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林区(此林区为长白山的一部分)。森林总面积19万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旅游的七个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玉宁 《中国林业》2009,(10):60-60
新疆天山西部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依靠森林公园的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逐渐起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突出的优势。笔者认为要做好本地区今后的森林旅游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建立健全7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