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坡向望天树人工林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为望天树人工造林立地条件选择和树高估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北坡向和南坡向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望天树人工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采用上限排外法划分径级和高度级,分析两个坡向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使用线性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和Logistic等6种模型拟合胸径(D)—树高(H)生长曲线.[结果]北坡向和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分布差异不明显,均在第Ⅵ径(32.00 cm≤D<36.00 cm)分布株数最多,分别占各坡向总株数的32.26%和35.09%,总体上呈正态分布,低、高径级株数较少,中等径级株数相对较多.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高度级结构呈正态分布,在第Ⅴ高度级(27.00m≤H<30.00 m)出现峰值;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高度级结构呈右偏正态分布,在第Ⅶ高度级(33.00 m≤H<36.00 m)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北坡向高度级峰值.对两坡向的望天树人工林胸径—树高曲线进行拟合,最优的是幂函数,其方程为H=3.096D0.656(R2=0.809).[结论]南坡向对望天树人工林树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幂函数H=3.096D0.656(R2=0.809)可作为望天树人工林树高—胸径生长曲线,用于树高估测和造林立地选择.  相似文献   

2.
杨宁  杨满元  刘慧娟  黄雯  梁忠厚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34-137,141
[目的]了解黑老虎种群结构及动态.[方法]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及方差均值比率法研究湖南省莽山、舜皇山及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黑老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编制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结果]黑老虎3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呈倒金字塔形,年龄结构无Ⅰ级幼苗,幼藤储备很少,中成年藤和老年藤的比例占60%~80%,属衰退型种群;高度结构受支柱木和林冠层高度影响,不同种群高度结构包括的级数不同,但发育都是连续的;3个种群分布格局不同,莽山种群呈集群分布,舜皇山和黄桑种群呈随机分布;生长可分为幼藤、中成年藤和老藤3个时期,存活曲线呈凸形,处于衰退状态.[结论]极弱更新能力和较少种群数量预示黑老虎种群的生存和繁育都面临极大挑战,具有濒危植物的特征,应加强保护和人工引种驯化.  相似文献   

3.
乌冈栎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将石、开化、仁化、沅陵和荔波的乌冈栎野生种群进行了调查。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空间分布格局理论,对各地乌冈栎种群的结构与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除湖南沅陵种群为增长型外,将石、开化、仁化和荔波的种群呈纺锤形或倒金字塔形,有径级缺失的现象;②乌冈栎种群的高度级与胸径级成呈显著正相关性,其拟合为幂函数方程y=2.024 6x0.439 9(R2=0.741 4,P<0.001);③各地乌冈栎种群标准生命表的数据均有负值出现,这说明种群整体或局部径级有衰退的迹象,中等径级个体对维持乌冈栎种群具有重要意义;④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表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这可能也是长期维持乌冈栎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地位的重要动力之一;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Vpi指数显示,除广东仁化种群表现为典型的衰退种群外,其余地区的Vpi指数值均大于0,但其偏离0的程度均较小,不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⑥乌冈栎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s2/x-)的结果均大于1,说明各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分布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集度指数(CI)、负二项式参数(k)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白桦群落是乌拉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在高海拔阴坡、半阴坡以纯林形式分布.根据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林不同林龄结构设置3个典型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探讨了乌拉山白桦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和资源,种群在第Ⅲ、Ⅳ径级死亡率较高,自疏作用明显;(3)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Ⅰ型曲线;(4)在研究尺度内白桦种群以幼树、中龄树为主时呈聚集分布,而成龄树或老龄树占多数时呈随机分布,即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其分布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乌拉山白桦种群在小于1.5m的尺度呈聚集分布,即具有2株以上个体“丛生”现象.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白桦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刨花润楠在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参考,在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设置3.2 hm2固定大样地,通过野外监测调查,运用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法,对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刨花润楠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种群的各级分布结构整体上呈“L”型,种群中Ⅰ级幼树和Ⅱ级小树的个体数分别占47.75%和39.45%,92.4%的个体高度在10m以下;种群的Deevey存活曲线接近于Ⅱ型,表明种群在不同生长阶段中表现出相近一致的死亡消失率;种群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并具有从早期生长阶段的聚集分布逐渐转变成后期生长阶段均匀分布的动态特征.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刨花润楠种群结构相对完整,属于增长种群,在自然潜在干扰影响中目前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塔河流域不同生境条件下柽柳种群结构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灌木柽柳的种群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在塔河流域的沙地、盐生地、岩性土地等3种立地条件下开展柽柳种群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优势柽柳灌丛中伴生有旱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共计8科9属9种;3种立地条件下不同径级的柽柳种群个体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沙地环境条件下柽柳种群径级结构较盐生地和岩性土地的相对完整,但均以Ⅱ、III级个体的数量较多;随着高度级的增加,沙地柽柳种群不同树高级的个体数量变化趋势与其径级的变化一致,盐生地的呈下降趋势,岩性土地的呈上升趋势;沙地条件下,随着林地盖度的增加,柽柳种群中小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林地郁闭度的增加为柽柳个体的存活及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沙地的柽柳种群结构受土壤氮、镁、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盐生地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岩性土地主要受土壤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7.
梭梭种群性状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新疆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用样方法对梭梭种群进行了定位调查。分析了梭梭种群的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密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等。结果表明:梭梭地径和高度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倒“J”型分布,表明梭梭种群中幼苗充足,属于增长种群。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东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运用生命表描述了东北红豆杉种群动态的总趋势,判定了东北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冀北山地3种生态景观林优势种群结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冀北山地油松林、白桦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林3种典型生态景观林优势种群的发展趋势,为其经营改造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种群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3种生态景观林优势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冀北山地白桦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林的各优势种群幼苗幼树个体缺乏,中径级、大径级个体较多,基本呈衰退趋势;油松林的油松种群的小径级个体数量多,属于进展型种群。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的Ⅱ径级、Ⅳ径级和Ⅵ径级后,油松林的油松种群随着时间推移,小径级个体数相对仍保持较多的状态,表明油松种群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白桦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林各优势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实施适当的抚育间伐措施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0.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单种属植物之一。对广西乐业县神木天坑和穿天洞坑的掌叶木种群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两样地掌叶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显示Ⅰ和Ⅴ年龄级的幼苗和老木数量稀少,而大量个体集中在Ⅱ、Ⅲ、Ⅳ年龄级,呈现纺锤形结构,即为衰退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Vpi为0.592、Vpi′为0.118,即种群属于增长型,但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增长趋势极小,从长远来看,由于Ⅰ级幼苗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种群的衰退。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显示掌叶木种群随着年龄增长,生存质量越来越低,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Ⅱ型,属于衰退型种群;针对该种群的特征和濒危原因,探讨其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红松母树林下刺五加资源抽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松母树林下刺五加资源,采用3种不同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典型抽样,从数量估计、分布规律、地径结构和树高结构,以及地形因子对地径结构和树高结构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抽样方法对刺五加数量有显著的影响,随机抽样精度最高;3种方法从样地尺度和单株尺度上证实刺五加是聚集分布;地径结构和树高结构规律相同,3种抽样方法均遵从韦布分布,虽然就坡位对地径和树高的影响,3种抽样方法并不一致,但地径和树高大小总体趋势仍为上部中部下部。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种子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扩大无性系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资源,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进行了刺五加种子生态学的研究。结果:①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刺五加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同。种子出苗率以变温层积处理的最高,时间也短;而种子直播和果实直播明显地低于前者,而且时间也长。②采自不同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刺五加种子千粒重不同,并影响到幼苗的出苗率以及高和地径的生长。其大小顺序均为采自硬阔叶林的种子>蒙古栎林的>山杨林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份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昆木  郑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07-14708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根皮和茎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进行测定,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茎皮和根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刺五加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高于根皮,且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根皮中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刺五加最适宜采收年限及最佳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宝香  杨义明  姜英  张亚凤 《特产研究》2010,32(2):51-52,61
测定不同时期采收的刺五加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总皂苷(B、E)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测定不同树龄刺五加根的总皂苷含量,确定适宜采收树龄。采用超声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叶、根中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根采收时期愈延迟,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越高。休眠期至翌年的3月下旬采收,根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7月上旬采收叶片,其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最高。10月下旬土层封冻之前,根和叶片的折干率和刺五加苷含量较高,为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6.
二级构筑水平上刺五加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无性系群团在群落中以及无性系小株在无性系内的分布格局,运用聚集强度指数分析了刺五加无性系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聚集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HPLC法对刺五加根与叶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临江刺五加根皮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466%,茎皮为0.043%~0.313%;黑龙江刺五加根皮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333%,茎皮为0.316%;甘肃刺五加根皮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054%,茎皮中为0.027%;临江仿生栽培的刺五加叶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089%~0.206%.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farms)]的根及根茎。含有各种刺五加甙。近年来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刺五加能有效地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并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提高免疫力,是极其珍贵的药物资源。就目前临床供药而言,主要从刺五加根和茎中提取。资源消耗与日俱增,已使刺五加植物濒临灭绝的危险,为实现其永续利用,建立组织培养技术能在短期内繁殖大量苗木,对保护这一珍稀植物物种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用刺五加的叶片、茎尖、当年生根为材料,研究了激素对刺五加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不定芽发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对刺五加愈伤组织的分化和诱导生根有很大影响。刺五加组织培养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BZ NAA3.0 6-BA2.0,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BZ IBA0.2。刺五加愈伤组织再分化能力主要受外植体类型及愈伤组织继代保存时间的长短影响。来源于叶片的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最强,愈伤组织经30d继代培养后,愈伤组织分化率达73.62%,再生芽分化系数为7.5,并随愈伤组织继代保存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宝香  姜英  张雅凤 《特产研究》2009,31(4):69-70,77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为五加科植物。对刺五加叶中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和有机酸类等有效活性成分在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降血压、抗疲劳等药理活性及在食品、药品领域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作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20.
帽儿山地区6种灌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帽儿山地区6种典型灌木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amurensis)、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i)、乌苏里绣线菊(Spiraea ussur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