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外大豆种质耐荫性综合评价及相关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豆耐荫胁迫评价方法,筛选鉴定大豆耐荫性状指标,建立科学可靠的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考种测量株高(X_1)、主茎节数(X_2)、节间长度(X_3)、分枝数(X_4)、单株荚数(X_5)、单株生物量(X_6)、单株产量(X_7)、表观收获指数(X_8)及百粒重(X_9),对82份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并根据耐荫性数学评价模型确定合理高效的耐荫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进行聚类分析,将82份国内外大豆种质按照耐荫性的强弱划分强耐荫、中度耐荫和弱耐荫3种类型,筛选出14个强耐荫型大豆种质;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0.024+0.148X_2-0.094X_3-0.088X_5+0.408X_7+0.236X_9(R~2=0.997),并筛选出5个鉴定指标,分别是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综合聚类和逐步回归结果发现,强耐荫型大豆种质在遮光处理条件下具有较多的主茎节数,较短的节间长度和较高的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
3.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对大豆耐密性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资源材料耐密特性,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模型,以147份大豆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以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比值的耐密指数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耐密性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耐密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5.24%,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用于综合耐密评价的D值,筛选强耐密型大豆材料20份、弱耐密材料20份,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数学模型,D=0.223-0.110X1-0.085X2-0.053X3-0.040X4+0.116X8+0.203X9,R2=0.983 0,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筛选了6个核心耐密评价性状,分别为倒伏级别、植株重心高度、株高、底荚高、单株粒重及小区产量,可以作为大豆品种耐密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18份大豆品种耐盐碱性筛选与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方法,用60 mmol·L-1混合盐(NaHCO_3∶Na_2CO_3的摩尔比为9∶1)溶液,对18份大豆品种的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7 d后,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主根长、地上干重、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8份大豆品种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相对耐盐碱的大豆品种,从而为盐碱地大豆品种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主成分分析,株高、主根长和净光合速率(Pn)的负荷量最大,可作为衡量大豆耐盐碱性与品种筛选的主要指标。不同品种大豆材料经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排序,品种间耐盐碱性表现出明显差异,最后通过聚类分析,18份大豆品种可以被分为三大类,其中杂交豆5号等4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吉育611和吉育299等11个品种为中等耐盐碱品种,吉育256和东农63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7个苦瓜自交系4叶1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1 d后,置于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6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39℃胁迫0 h和48 h的株高(PH)、茎粗(SD)、鲜物质量(SFW)和干物质量(SDW)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电导率(REL)、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糖含量(SS)等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上述12个指标的耐热系数(α),综合评价6个自交系材料的耐热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获得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以TDG为依据,27个苦瓜自交系中有耐热型3个,中等耐热型18个,热敏型6个;6个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热害指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为:Y=–0.426+0.049X1–0.011X2–0.009X3–0.018X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苦瓜幼苗耐低温弱光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3个不同基因型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幼苗为试材,研究低温弱光胁迫对苦瓜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主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苦瓜的耐低温弱光能力。结果表明,12个生理生化指标在参试的23份苦瓜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主因子分析将12个苦瓜生理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将23不同基因型系按照耐低温弱光性的强弱划分为2类4组,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苦瓜幼苗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6个耐寒性鉴定指标,可对苦瓜种质资源耐低温弱光特性进行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和筛选适宜鉴定指标,利用盆栽和大田干旱棚2种栽培方式,对西南地区42个小麦品种进行自然干旱胁迫。盆栽试验测定苗期叶面积(X_1)、苗高(X_2)、根长(X_3)、地上部干重(X_4)、地下部干重(X_5)、全株干重(X_6)、根冠比(X_7)、植株含水率(X_8)、离体叶片失水速率(X_9)、叶绿素含量(X_(10))等10个指标,大田控水试验于收获期测定株高(X_(11))、小穗数(X_(12))、穗长(X_(13))、单株成穗数(X_(14))、单穗重(X_(15))、单株产量(X_(16))等6个指标。以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聚类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小麦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水分敏感、弱抗旱、中度抗旱和强抗旱4种抗旱类型,分别包括3、23、13和3个品种。以苗期和收获期1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为基础,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1=-1.593+0.152 X_1+0.293 X_2+0.256 X_3+0.151 X_5+0.426 X_6+0.107 X_7+0.958 X_12+0.085 X_14+0.056 X_(15)+0.205 X_(16),R2=0.998 8,平均拟合精度99.23%;利用苗期10个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2=-0.677+0.218 X_1+0.481 X_3-0.803 X_4+0.230 X_5+1.232 X_6,R2=0.674 0,平均拟合精度88.50%,表明用苗期性状结合产量性状评判小麦抗旱性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玉米耐密植抗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灌浆期对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筛选能快速鉴定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相似文献
10.
11.
种子活力高低直接影响大豆出苗质量,进而影响大豆的高产与稳产。为应对近年来东北地区低温胁迫对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日趋严重的问题,筛选低温胁迫下高活力的种质资源,本研究鉴定335份大豆资源芽期的耐低温性,分别设置6℃和20℃处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各指标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低温处理降低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且各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彼此间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8;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35份大豆资源耐低温性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聚类分析可将品种分为3类:合农97、吉林小粒豆CK和黑农69等17个品种耐低温性较强;合农76、SB8842和垦鉴豆43等161个品种耐低温性次之;公05163-3、华庆豆103和龙黑大豆1号等157个品种耐低温性差。研究结果将为耐低温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在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大豆,以6个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行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饲用大豆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受到收获时期和品种交互作用的影响。以这5个指标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2.56%。以鲜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作为有效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时期收获的饲用大豆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饲用大豆的最适收获期为结荚初期,此时生产性能最佳; 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是6个饲用大豆中生产性能最好的品种,适合在通辽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大豆苗期耐低磷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对国内20种大豆基因型的耐低磷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个差异显著的耐低磷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为地上部分生物量因子、磷因子、根系因子3个主成分;供试基因型耐低磷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赶泰、五河齐黄豆、7650、湘豆4号、先进2号、苏88M-21、Peking、高作选1号、科丰一号、新沂小黑豆、南农1138-2、94-156、87-23、菏84-5、波高、RN-9、通山薄皮甲、皖82-178、湘秋豆2号、垫江早黄豆。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苗前除草剂种质抗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1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混合除草剂喷施和对照(清水)2个处理,调查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值等17项指标值。根据各性状的抗除草剂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17个单项指标转化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71个玉米自交系分成敏感型Ⅰ、感型Ⅱ、中抗型Ⅲ、抗型Ⅳ共4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地上部干重、丙二醛等9个鉴定指标,并且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对55份大豆品种的15项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5%~55.76%,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84 3,说明各地的种质资源有着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指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选择品种应着重考虑茎粗、单株荚数、百粒重等9项性状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5个主成分来反映这14项性状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7.29%,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55份大豆品种聚类成3类,其中茎秆粗壮、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期适中的第一类大豆品种比较适合在黄淮海地区与玉米进行带状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大豆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单株个体因子、株形因子及致病虫害因子3个主成分;聚为3类后,每一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品种一般具有较多的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生育期相对较长,株高和主茎节数的数值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是用于区域大豆品种筛选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蝴蝶豆作为重要的热带豆科牧草,研究其耐盐机理,对选育优良的品种和提高牧草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不同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差异,以150 mmol/L浓度的氯化钠对75份蝴蝶豆属种质在萌芽期进行耐盐性鉴定,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和鲜重等14个指标,并进行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从而对蝴蝶豆种质资源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耐盐种质。结果表明:盐胁迫浓度在150 mmol/L下,相对根冠比变异系数最大(67.75%),可以作为蝴蝶豆耐盐性评价指标之一;相关性分析展现出蝴蝶豆属种质发芽率、发芽势相关任意2个发芽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其余各类指标相互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本研究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方向,累积贡献率83.17%,可以代替所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综合反映盐胁迫下蝴蝶豆萌芽期的萌发特性,并通过载荷矩阵确定发芽指数、相对根冠比、相对发芽率和根冠比为耐盐性评价指标;对平均隶属函数和综合得分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基于蝴蝶豆耐盐综合得分值(Z)进行聚类,将75份种质资源分... 相似文献
19.
20.
黄淮海地区大豆光合特性及高光效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的光合气体交换特性,从中筛选高光效种质,为开展培育大豆高光效品种等研究奠定基础。在大田条件下,以150份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盛花期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以及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50份大豆种质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间存在较大差异。7个参数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54%~29.56%,其中,蒸腾效率变异系数最高,胞间CO2浓度最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蒸腾效率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气孔因子、水分因子、光合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3.64%。聚类分析将150份大豆种质划分为12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包括23份大豆种质,表现高气孔导度、高水分利用率和高光合效率。因此第Ⅱ类群可作为适合育种需要的高光效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