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砜嘧磺隆25%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砜嘧磺隆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02~3.10 d),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0.93~2.90 d)。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 d)。在马铃薯4叶期时喷药1次,按推荐剂量90 g/hm2及1.5倍剂量135 g/hm2施用25%可湿性粉剂砜嘧磺隆。在收获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均未检测出,在马铃薯上的砜嘧磺隆安全使用量推荐为90 g/hm2,建议马铃薯上砜嘧磺隆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 mg/kg。  相似文献   

2.
毕洪梅  张金艳 《玉米科学》2012,20(4):139-142
以垦玉6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研究新型除草剂解毒剂N-二氯乙酰基-2-甲基-1-氧杂-4-氮杂-螺[4.4]壬烷减轻除草剂氯嘧磺隆残留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初步探讨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浓度增加,玉米生长受到抑制。采用不同浓度解毒剂浸种处理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氯嘧磺隆残留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当土壤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浓度为2μg/kg,解毒剂的浸种浓度为5 mg/kg时解毒效果最好,玉米株高和主根长的恢复率可达对照的109.71%和90.99%,幼苗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ALS)分别达到对照的106.8%和116.7%。  相似文献   

3.
高效降解真菌对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过摇瓶富集培养,从氯嘧磺隆驯化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高效降解真菌,实验室暂时命名为F8.F8的纯培养结果表明:在28℃,接种量5%(体积比)的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中,120r·min-1振摇96h,其对10mg·L-1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93.85%.当F8加到土壤中时,可明显促进氯嘧磺隆的降解,在28℃,土壤含水量20%,接种量20ml·kg-1时可使30ug·kg-1氯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由自然条件下的46.52d缩短为15.03d.  相似文献   

4.
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的杀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年3次重复试验,研究了苯磺隆、爱将、水杨酸、胜必定、麦极等5种化学药物叶面喷施对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ZS9)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苯磺隆杀雄作用最好,其它4种药物杀雄效果差或没有杀雄效果。在ZS9抽薹高度达15~20cm、最大花蕾长度1~2mm时进行苯磺隆第1次处理,单株用药量15~20mL,间隔10d左右再进行第2次处理,单株用药量8~10mL,叶面喷施最佳浓度范围为0.075~0.1μg/mL。叶面喷施2次可诱导94%~100%的全不育株,不育持续时间可达21~25d。苯磺隆及其处理方式,有望用于油菜大田的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框栽和水培的研究方法,研究甜菜对豆磺隆的耐性差异与豆磺隆吸收及传导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对豆磺隆耐性与豆磺隆的吸收无关;豆磺隆茎叶处理后48h,耐豆磺隆甜菜与敏感甜菜根中豆磺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耐性甜菜叶片中豆磺隆短时间的迅速降解,传导至根部少、受豆磺隆毒害时间短是耐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燕红  代英杰  赵冉 《大豆科学》2011,30(6):972-975
以氯嘧磺隆为唯一碳源,从多年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经富集和分离纯化获得了8株氯嘧磺隆降解菌.通过对其菌体和菌落形态的观察,确定其中有5株细菌,2株放线菌和1株真菌.采用玉米主根生长抑制率的生物测定法,对8株菌的氯嘧磺隆降解率进行测定,最终筛选出l株氯嘧磺隆高效降解放线菌B-4,其氯嘧磺隆降解率可达97.2%.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小麦田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及其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磊  赵宁  李伟  白霜  王金信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1688-1694
为明确山东省麦田看麦娘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情况及可能存在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临沂、日照等山东省看麦娘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10个看麦娘种群,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以及对其他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扩增和比对了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SDTC-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具有高抗性,抗性倍数达30.1,其他种群对甲基二磺隆敏感,抗性倍数在1.0~1.8之间。对ALS基因片段测序发现,SDTC-4种群看麦娘ALS基因197位氨基酸由脯氨酸(CCC)突变为丝氨酸(TCC)(P197S),其他种群均未发现有突变产生。SDTC-4种群对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产生了一定的交互抗性,在推荐剂量下死亡率分别为10.0%和13.3%。所有的看麦娘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异丙隆敏感,推荐剂量下死亡率达100%。本研究是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抗性在山东省的第一例报道,ALS基因P197S突变是第一次在看麦娘中被发现,该突变很可能是导致SDTC-4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过2年3次重复试验,研究了苯磺隆、爱将、水杨酸、胜必定、麦极等5种化学药物叶面喷施对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ZS9)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苯磺隆杀雄作用最好,其它4种药物杀雄效果差或没有杀雄效果。在ZS9抽薹高度达15~20cm、最大花蕾长度1~2mm时进行苯磺隆第1次处理,单株用药量15~20mL。间隔10d 左右再进行第2次处理,单株用药量 8~10mL。叶面喷施最佳浓度范围为0.075~0.1µg/mL,叶面喷施2次可诱导 94%~100%的全不育株率,不育持续时间可达21~25d。苯磺隆及其处理方式,有望用于油菜大田的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9.
作保灵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凤侠  陶波 《玉米科学》2003,11(3):080-081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保护剂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作保灵浸种和拌种处理能保护玉米免受豆磺隆残留药害,而且拌种处理优于浸种处理;玉米不同品种对绿磺隆残留反应不同,不同品种间作保灵对绿磺隆解毒作用有差异;作保灵拌种对玉米生长发育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0.
4种除草剂对小麦田雀麦(Bromus japonicus)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常用冬小麦品种农大211为试验材料,在春季以30 g/L甲基二磺隆、70%氟唑磺隆、10%精噁唑禾草灵和40%三甲苯草酮为试验药剂,对冬小麦麦田杂草雀麦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 g/L甲基二磺隆20 m L/667 m~2、70%氟唑磺隆2 g/667 m~2和10%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10 g/667 m~2在药后28 d鲜质量防效达到了90%以上,防治后小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35.82%、33.69%和59.57%,对千粒质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穗粒数没有影响。本次试验中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剂40 g/667 m~2防治雀麦与对照相比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对2001年喷施过豆磺隆除草剂的地块,测定了纸筒育苗和直播两种栽植方式甜菜的长势和产量。结果表明,喷施过豆磺隆除草剂地块的甜菜缓慢苗及弱死苗占23.2%~41.8%,根产量减产67.6%~75.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UV)诱变方法对黑曲霉进行诱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系统研究了黑曲霉经紫外诱变后对氯嘧磺隆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紫外(UV)诱变黑曲霉总变异率随UV强度和辐照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受时间影响较大,对黑曲霉最佳的紫外(UV)诱变条件为UV强度30 W、辐照时间150 s,此条件下黑曲霉的正变率为35.16%;紫外(UV)诱变可以显著提高黑曲霉降解氯嘧磺隆的速度,在UV强度30 W、时间150 s时黑曲霉对氯嘧磺隆的降解速度最大,氯嘧磺隆半衰期为7.76 h比原始菌株(24.86 h)缩短17.1 h。最终筛选出降解能力提高最显著的菌株H1,其降解能力比原始菌株提高73.16%,且连续培养10代后降解率均在89%左右,降解性能及生长速度稳定,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3.
豆田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有除草剂污染的豆田土壤和无除草剂污染的正茬土壤分层采集土壤样本,在盆栽条件下种植甜菜,鉴定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大豆田土壤中残留的氯嘧磺隆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残留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0~10 cm土层植株生长到4叶期全部死亡,表明该层残留农药最多;10~20 cm土层对甜菜生长产生严重抑制,表现为株高降低37%,鲜重降低31.7%;20 cm以下土层的甜菜正常生长,该层氯嘧磺隆的残留量对下茬作物无明显影响。通过对特定指示作物甜菜苗期生长发育的研究揭示了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消除残留除草剂药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分析土壤中超高效除草剂——甲磺隆钠盐的残留量。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经活化的PT—Si净化柱净化。两种方法回收率分别达到96.9%和97.0%。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麦田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靶标分子机制,对18个猪殃殃种群进行了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离体活性测定和ALS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种群PDS-1、ZK-1、LH-1对苯磺隆产生了较高的抗性,ALS离体活性测定所得I_(50)分别为11.27、10.26、8.19μmol·L~(-1),抗性指数分别为93.92、85.50、68.25。种群ZK-1的6个检测株中,ALS基因第590位的C突变为T,ALS酶第197位脯氨酸(CCC)突变为亮氨酸(CTC);种群PDS-1的6个检测株中,ALS基因第1 128位的T突变为A,ALS酶第376位天冬氨酸(GAT)全部突变为谷氨酸(GAA);种群LH-1的6个检测株中,3株未检测到突变,另外3株的ALS基因第1 128位的T突变为G,ALS酶第376位天冬氨酸(GAT)突变为谷氨酸(GAG)。靶标ALS基因突变可能是猪殃殃对苯磺隆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宋艳宇  张浩  王岩  逯忠斌 《大豆科学》2007,26(4):634-636
为了制定氯嘧磺隆在大豆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将5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于大豆生长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氯嘧磺隆在大豆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测定了氯嘧磺隆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氯嘧磺隆在大豆植株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得快,其半衰期分别8.77~8.86 h和10.47~11.07 d.大豆收获期籽粒中最终残留量低于0.005 mg/kg,土壤中最终残留量低于0.003 mg/kg.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评价施用苯磺隆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且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0.13、0.25和0.50 g·kg-1浓度处理轻微激活,1.00 g·kg-1浓度处理抑制;苯磺隆在处理初期抑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喷药后10 d开始激活,至30 d逐渐恢复至清水对照水平;苯磺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苯磺隆对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为短期效应,除1.00 g·kg-1浓度处理外,其余处理酶活性在试验后期均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作保灵(TNA)对大豆保护效应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波  何钟佩 《大豆科学》2000,19(2):189-192
本文研究作保灵对大豆保护作用及对绿磺隆的解毒机制。当土壤中有绿磺隆残留时,作保灵5‰拌种能够保护大豆的株高和鲜重免受绿磺隆的影响。作保灵能明显增加大豆体内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增加,促进绿磺隆与谷胱甘肽轭合作用,从而对绿磺隆进行解毒。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磺草酮在玉米植株及子粒中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试验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玉米植株和子粒的添加水平为0.05~0.50 mg/kg,植株中平均回收率为83.15%~86.15%,相对标准偏差为1.44%~2.34%;子粒中平均回收率为80.44%~81.99%,相对标准偏差为1.27%~1.75%。在上述添加水平范围内,测得磺草酮的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等优点,可满足对玉米中磺草酮残留量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3种麦田阔叶杂草对苯磺隆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冬麦田3种阔叶杂草猪殃殃、播娘蒿、牛繁缕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和分布现状,在温室中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法测定了3种杂草的40个种群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河南省3种阔叶杂草已普遍对苯磺隆产生抗性,所测样本中,抗性种群27个,占总采样数的67.50%,其中牛繁缕抗性水平最高,猪殃殃居中,播娘蒿最低。豫中和豫南地区3种杂草的整体抗性水平较高,豫西和豫西南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