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阳几个主栽玉米品种的二代玉米螟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沈阳地区广泛种植的几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抗螟性调查.结果显示,东单80的雌穗被害率最高,达54%,单玉99和单玉39的雌穗被害率在30%以下,其余品种的雌德被害率在30%~49%;东单80茎秆蛀孔数最高,为0.93个/株,单玉99茎秆蛀孔数最低,为0.34个/株;百株残虫量最高的是单玉86,为88头,最低是单玉99,仅有4头.由此可知,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螟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适应吉林省种植的2000年以后各省审定的29个晚熟玉米杂交种1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出这些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为:吉单28>吉单257>吉玉4>登海9>正大29>豫奥3>铁单15>吉单29>东单8>平玉5>铁单19>富友1>丹玉29>济单7>吉东2>豫玉32>登海3619>农大84>四单167>原单29>登海3>平安20>沈单18>沈单16>豫玉22>东单11号>沈玉17>沈单12>沈单13。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的演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的演变特点。[方法]以辽宁省70年代以来生产上推广的有代表性的玉米杂交种丹玉6、丹玉13、沈单7、掖单13、沈单16和丹玉39为试材,通过对主要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比较,揭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随时间更替的变化特点。[结果]不同玉米杂交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随着年代推移逐年增加,其杂种优势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全部表现为很高的正向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穗部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其中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对产量杂种优势的影响最大,百粒重、穗长其次,而穗粗、出籽率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玉米高产、优质育种目标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成熟期提前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8月末,农民陆续发现田里的玉米叶逐渐变黄,果穗苞叶松散干枯,植株死产时间较常年提早10~15天,怀疑自己种植玉米品种出了问题。我们通过对丹玉.铁单.东单、登海、沈单等14大系列162个品种的田间生育观测,发现玉米苞叶枯死时间大都在8月24日至9月10日之间,完熟期在9月5~23日之间,较常年提前。通过对46个玉米品种生育状况跟踪调查,抽雄期比上年平均提前7.4天,提前幅度在2~18天,吐丝期平均提前8.7天,成熟期平均提前9.5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斑病病斑扩展LOGISTIC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显示,沈单12、沈单14、辽单120、铁单17、新铁单10、沈农1号、丹玉90等7个品种严重感染玉米大斑病,而辽单37、铁单16、掖单2等品种几乎未感染玉米大斑病,感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在感病品种上,病斑扩展模拟结果表明,LOG ISTIC模型能够反映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动态情况,模型随品种不同而差异;病斑扩展速率在0.1196~0.1640之间,扩展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6.
<正>1规范品种2006年,昌黎县优质玉米品种共9个。春播品种有:东单60、三北6号、丹科2151、屯玉42、登海3622、沈单16。适宜在土豆、豌豆下茬种植的品种有:沈单16、屯玉42、登海3622、济单7号、纪元1号、永玉2号。春播套菜、夏播麦茬品种有:纪元1号、永玉2号。2提高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 选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措施.对于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区应选用多抗品种,以防止顾此失彼.目前在生产上表现抗大斑病的品种有豫玉33、沈单10号、农大108、沈单7号、丹玉13、郑单2号、掖单13、沈试29、沈试30等.  相似文献   

8.
大田玉米多年来一直是辽宁省东港市的农作物主栽品种,通过充分了解玉米各品种的生育特性,找出适应东港市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开展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丹玉405、丹玉402、新丹9、丹玉88、东单60、丹玉206、东单16和东单80等品种各种生育指标和表现情况都比较突出,适合该地区主栽.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稳系数(HSCi)法和适应性参数(ai)法,结合变异系数法、产量平均数及回归系数(bi)法,对2005年辽宁省中北部地区玉米品种布局试验的11个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综合分析。通过高稳系数法分析得出,辽单127号、东单60号、铁单18号、丹玉39号(CK)、沈玉17号的高稳系数值较高,通过产量平均数与适应性参数联合分析法得出,辽单127号、东单60号、铁单18号的产量较高且适应性参数较小,通过产量平均数与回归系数联合分析法得出,辽单127号、沈玉17号、东单60号、丹玉39号的产量较高且回归系数较小。辽单127号和东单60号高产、稳产且适应性好,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试验地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沈单16 系辽宁省农科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活秆成熟的大穗型优良玉米新品种.2001年底通过辽宁省审定命名为"沈单16",审定号为"辽审玉[2001]116".适宜在全国较大范围内种植,该品种辽宁省区试,全国西北春玉米组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适宜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涛  牛世伟  何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97-22299
[目的]筛选适宜在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盐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方法]根据东北冷痞区坡耕地、盐碱地实际情况在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引进密植型品种郑单958、辽单565、益丰29、沈玉2l共4个品种,大穗型品种东单90、万孚7号、新铁单12、丹玉39、中农大236、东单60、富友9号、郁青1号8个品种,合计12个品种,分别在坡耕地、盐碱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其产量、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怕况。[结果]在坡耕地种植单玉39、万孚7号、沈玉21产量及抗逆性表现突出;在盐碱地益丰29、郁青1号、丹玉39、辽单565、富友9号产量及抗逆性表现较为突出。[结论]在东北冷凉地区坡耕地宜选择种植单玉39、万孚7号、沈玉21;盐碱地宜选择种植益丰29、郁青】号、丹玉39、辽单565、富友9号。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缪勇  邵正飞 《农学学报》2014,4(12):33-37
为有效地实施玉米害虫的综合治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 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螟性强弱亦不相同。在玉米心叶期,‘中农大311’、‘中科11’、‘登海3 号’、‘东单80’、‘蠡玉16’、‘郑单23’、‘济单8号’、‘滑玉13’等8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在玉米穗期,‘浚单20’、‘齐单1号’、‘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6018’等5 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心叶期和穗期的综合抗螟性较强的10 个玉米品种排序为‘中农大311’、‘中科4号’、‘济单8号’、‘郑单23’、‘郑单958’、‘齐单1号’、‘中迪985’、‘农大108’、‘蠡玉16’、‘登海3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玉米品种玉米须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对不同日期采摘的农大610、郑单958、东单213、啃黏4个品种玉米须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4个品种玉米须中多糖含量随着出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不同品种间乳熟期玉米须多糖含量为东单213〉郑单958〉啃黏〉农大610;成熟期玉米须多糖含量为郑单958〉啃黏〉农大610〉东单213;农大610、郑单958、东单213和啃黏乳熟期玉米须中多糖含量是成熟期的9.79、10.28、16.98和9.60倍。[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玉米须多糖制品的生产厂家更合理地利用玉米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耐旱性玉米品种对干旱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耐旱性不同的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抽雄期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指标与玉米耐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相对含水量,SOD,CAT和POD活性下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3个品种中,相对含水量与穗粒数呈显或极显正相关(丹玉13号:r=0.996**,n=3;掖单13号:r=0.985*,n=3;沈试29号:r=0.992*,n=3),其余各指标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依品种耐异,这些指标在确定品种耐旱方面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对玉米品种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农作物新品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2008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数据,利用决策分析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运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确定各性状的客观权重,然后对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玉米品种HM-2的综合评价值最大,其次是哈宝7号,最小的是XQ-9;玉米品种HM-13产量最高,其次为联玉19,产量最低的是KY116。【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只考虑产量这一单一性状来选育新品种,应尽量选择对产量和环境的互作有影响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可有效减少某些人为的设定因素,使新品种的选育、评价和鉴定更科学、客观、符合实际。在玉米的育种实践工作中,其可作为辅助工具,以选育出高产、稳产、低风险、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申卓  朱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7-7688,77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3种不同类型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的产量,从而确定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小区行长8.0 m8,行区,行宽0.6 m3,次重复。A因素品种为主区,A1:连玉16(平展型品种)、A2:丹玉39(过渡性品种)、A3:郑单958(紧凑型品种)。B因素密度为副区,B1:3.298 4万株/hm2、每行种植16棵,B2:3.898 0万株/hm2、每行种植19棵,B3:4.797 7万株/hm2、每行种植24棵,B4:5.697 2万株/hm2、每行种植28棵,B5:6.746 7万株/hm2、每行种植33棵,B6:7.496 3万株/hm2、每行种植37棵。试验测产收中间4行3,次重复全部收回,统一脱粒。[结果]产量在品种间、密度间和年份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品种×密度互作亦达到显著水平,而品种×年份互作和密度×年份互作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中高密度下的产量水平较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连玉16为4.797 7万株/hm2左右,丹玉39和郑单958均为5.697 2万~6.746 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试验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选用耐旱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沈单10、掖单13号和丹玉13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随胁迫增强而下降,而在重度胁迫下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