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焉耆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规模种植甜菜,甜菜含糖率达17.5~18.5%,是甜菜高产高糖产区。90年代以后,由于连年大面积种植甜菜,轮作周期缩短,甜菜病害日益严重,含糖量明显下降,1995年全县甜菜平均含糖率只有13.7%。 从1997年起,我们对焉耆县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技术规程和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控制住焉耆县的甜菜病害,甜菜含糖率也逐步回升。2001年全县甜菜单产4t/666.7m2,含糖率16.0%。现将对焉耆县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根腐病 根腐病是焉耆县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每年4月下旬甜菜5~6片叶时发生,延续至6月上中旬。发病初期,叶面无病变现象,根尖开始发褐,水渍化,逐渐发黑腐烂,并逐渐向上传导至叶基部,可造成整株叶丛干枯、块根腐烂、植……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 由于塔城盆地春季地温回升不稳定,无霜期短,风沙大,降雨不稳定,保墒、保苗困难,苗期杂草多,甜菜覆膜栽培可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保证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3.
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室内观察了不同温湿度条件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对甜菜夜蛾不同虫态的历期,仅温度与卵、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历期显著相关,而温湿度与预蛹历期均显著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甜菜夜蛾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温度下,甜菜夜蛾幼虫体长的增长率随湿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同一相对湿度下,甜菜夜蛾幼虫体长的增长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加快,幼虫的长度变化率与温度成极显著相关性。甜菜夜蛾成虫产卵量明显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同一温度、不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甜菜夜蛾成虫产卵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形态氮素对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不同施肥水平下利用桶栽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甜菜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甜菜块根产量与含糖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氮素营养与甜菜GS活性以及与丰产高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氮及其不同施肥水平对甜菜体内的GS活性的影响不同,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铵态氮处理的GS活性高于硝态氮处理的甜菜GS活性,而施用同一形态氮素时,GS活性随两种氮素施量的增加而增加,根产量也表现相似变化,但含糖率的变化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1实行甜菜产业化生产的必要性 五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甜菜种植比较效益的逐年回升,成为我县具有优势的作物,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严峻,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食糖进口的冲击,使甜菜面临新的挑战.所以,提高甜菜生产科技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管理,强化科技服务,提高单产,增加含糖,降低成本,增强甜菜制糖业的竞争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甜菜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中,以氯素对甜菜的生长、块根含糖率以及出糖率的影响最大,试验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甜菜的产质量效应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甜菜与白菜不同间作方式、甜菜喷施不同促进剂与抑制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甜菜受种植密度与白菜胁迫的影响,较单作甜菜产量显著降低,白菜与甜菜2∶1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28.9%,2∶2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50.1%;白菜采收后停止灌溉,不同种植方式的甜菜含糖量无明显差异;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含糖量无显著影响。白菜采收后控水是保证与促进甜菜糖分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条件下,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不同甜菜营养调节剂对提高块根含糖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营养调节剂对提高块根含糖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效果,均高于对照;对块根糖结构及糖分结晶积累产生不同的作用,显示出甜菜型增产茵加恩肥处理的块根蔗糖分子结晶好,增糖显著;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尤其转化酶活性明显增高,与甜菜块根含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美阳 《农村科技》2011,(12):18-19
甜菜上的害虫种类多、食性杂,在甜菜整个生长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危害,尤其是苗期,由于田间杂草不多,其它作物亦晚于甜菜出苗,一些早期发生的害虫,如象甲类、地老虎类在大发生年会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我区甜菜主要害虫有象甲、潜叶蝇、藜花瓢虫、茎象甲、叶螨等。  相似文献   

10.
甜菜果胶粘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了甜菜果胶和丹麦标准化果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粘度,并探索了三价阳离子、二价阳离子及柠檬酸和二价阳离子对甜菜果胶粘度的影响。在pH3.0条件下,果胶浓度小于0.5%时,甜菜果胶与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基本相同;果胶浓度大于0.5%时,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高于甜菜果胶的粘度值。在果胶浓度为0.5%条件下,pH2.5~3.0时,甜菜果胶和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相同;在pH3.5~4.5时,甜菜果胶的粘度值明显高于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三价阳离子中适量的Al ̄(+3)和二价阳离子中适量的Zn ̄(+2)等可提高甜菜果胶的粘度值。但过量的阳离子可使甜菜果胶的粘度值降低。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甜菜上施用缩节胺、矮壮素和甜神一号等化学调控剂,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甜菜的产量水平。其中使用甜神一号甜菜的根产量、含糖率和抗病性上均优于使用其它化控剂。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黑土区用养结合高产高效轮作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科学施肥、耕作配套技术的前提下,研究以用养结合、高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通过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不同结构、不同前茬对比试验,研究松嫩平原黑土区用养结合高产高效轮作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甜菜、亚麻)—大豆、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两种轮作体系,既高产高效适合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田间人工接菌试验表明,甜菜褐斑病三个不同发病期,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受损失的程度,依病情指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在经济允许损失程度下依据相应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得出了不同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2014,(3):5-7
为加强甜菜春季生产指导,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根据不同产区生产特点,研究制定了《甜菜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是:适时播种和移栽,加强苗期病虫防控,力保全苗。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倍性的甜菜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表明:(1)在不同生育阶段甜菜叶片、叶柄及块根中两类酶活性变化不同;(2)不同类型甜菜品种两类酶活性在各生育阶段存在差异;(3)四倍体甜菜品种两类酶活性在不同生育阶段的不同部位均高于二倍体甜菜品种;(4)在不同生育阶段两类酶活性与收获时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对甜菜产量及施肥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 伊犁州是新疆的主要甜菜产区,重茬种植面积比例较大,对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伊犁州甜菜重茬区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比试验研究,试图恢复土壤肥力。提出相对应的培肥技术。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39年前苏联育种家Ο.Φ格勒麦尔首次报道有关糖甜菜雄性不育和美国科学家F.Owenl942年报道关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1945年发表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和遗传假说的论文以来,各国相继开展了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不育机理的研究工作,至今已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较系统全面的综述了这种现象在不同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精异丙甲草胺在甜菜及种植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方法】采用QuEChERS-GC/MS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壤和甜菜中施用的不同浓度的精异丙甲草胺。【结果】精异丙甲草胺在0.01~1.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4,所建立的最小检出限为0.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84.81%~1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1.36%~9.0%。1 296、1 944、3 888 g.a.i/hm2的精异丙甲草胺在0~5、5~10、10~15 cm的土壤以及甜菜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残留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施用浓度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12~17.77 d。施用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在甜菜中的残留量和降解速率都低于土壤,半衰期较土壤中略高,3个浓度在甜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25、26.65和32.85 d。【结论】施用1 296和1 944 g.a.i/hm2的精异丙甲草胺,收获期在土壤和甜菜中的降解率均能达到90%;施用超剂量3 888 ...  相似文献   

19.
对甜菜铁素基本代谢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甜菜不同器官以及整株的绝对含铁量是逐渐增加的,收获时达到最高,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差别;其次,叶丛快速生长期和糖分积累期是吸收铁素的两个高峰期,前期所吸收的量多分配于叶丛,随生育进程分配于叶丛的量虽然逐渐减少,但就绝对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第三,甜菜铁素的积累量与干物质的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体内的分配率与干物质的分配率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甜菜夜蛾在福建1a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菜地的松土中越冬,雌雄性比为1:1.3,每雌平均产卵量为524 ̄608粒,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甜菜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通过16种杀虫剂对甜菜讹诈蛾的室内药效测定表明,抑太保和拉维因对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分别为96.6%和93.1%,其它杀虫剂防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