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裘敏浩 《湖南农机》2013,(3):213-214
高职院校必须以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裘敏浩 《湖南农机》2013,(5):213-214
高职院校必须以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在"双一流"工科背景下,依据独立院校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挤"水"添"金",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已成为各高校的首要任务。建设适应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线上微课、慕课,已成为线下"金课"的有机补充。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任务更加紧迫而繁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在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为全面提高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现就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出如下意见。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8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首批依托企业建设的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10年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行业提供服务为宗旨,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需求,以农业机械与土壤、植物、投入物和  相似文献   

6.
专创教育通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进行科学融合,满足当前造纸行业及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提高造纸专业人才就业创业质量提供教育基础。想要提升造纸行业发展质量,需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满足当前发展趋势,为之后的行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目前,我国造纸行业布局不断扩大,纸浆、造纸、纸制品等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因此,文章首先明确当前造纸专业实施专创融合的必要性;其次,对造纸行业人才发展需求与现状进行概述;最后,提出在专创融合背景下,造纸行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就需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产业化.实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的产业化,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易传佩 《湖南农机》2013,(6):239-240,242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全局",它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办学特色的形成。文章采取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基准的逆向思维,建构与改造了基于"焊接方法"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创性地探索了独特的课程开发体系,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可供推广或借鉴的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知识结构和社会结构急剧变动,这就需要终身教育承担起其历史使命。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应当从如下方面进行: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社区教育为依托,逐步开放公共教育资源,坚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让终身教育重振荣辱与共的民族精神,续谱携手同进的时代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桥梁,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主要补充形式,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与韩国大邱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例,在具体分析项目实施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项目的组织形式和实施细则,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为省属高校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表现出的不适应性,研究探讨近年来高职教育存在的不正确办学倾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该院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进行分析。该专业以全人教育和"353"三有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依托校企协同作战、协同创新,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学校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但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来看,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及时转变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开拓适合其发展的途径。通过探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公共英语在以实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教学模式的实施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与目前高职各专业进行的以实用、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相辅相成。总之,要坚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贴近专业、服务于岗位工作需求"的办学方针。  相似文献   

14.
1 农机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机教育是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机化管理干部的成人职业技术教育 ,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要求农机教育从“单一型”办学向“综合型”办学方向转变 ,面向农村多种行业 ,开展“全方位”培训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就开办什么样的培训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散 ,也可以集中 ,或到校外举办 ,还可以办夜校 ,送技术、知识下乡等等。总之 ,要根据农民和社会的需要 ,灵活办学 ,多元化办学 ,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习惯 ,进行教学转轨 ,培训方式转轨 ,让更多的农民…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能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扩招是实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助力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课题组结合广东省高职扩招的具体政策,指出涉农专业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难、教育教学工作新、保障高质量就业要求高等主要难题,进而对高职院校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多模式、多类型开发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实践,聘请企业实战教师,组织开展“1+X”证书培训;建立完全学分制,实现校内、校外学习贯通;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多元考核方式;发挥行业办学自身优势,深入开展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高职院校坚持特色办学对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及提升自身的品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农”为本的办学理念;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服务“三农”的职业特色。  相似文献   

17.
周兴  黄佳 《湖南农机》2012,(7):210-212
地方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搭建一个较好的办学平台;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难题。文章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实现了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有机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戴淮初 《南方农机》2023,(9):164-167
【目的】工程教育认证作为检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在高校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方法】笔者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结合合肥学院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重点,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申请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以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持续改进过程。【结果】合肥学院充分考虑毕业生、专业教师、校外同行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对基于OBE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其内涵观测点、课程体系及其修读先后关系、课程对毕业要求内涵观测点的支撑等内容的意见,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运行机制,包括对课程体系合理性、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机制,并确保其均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结论】制定既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符合高校办学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方案制订至施行到再修订形成一个闭环机制,为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合青岛农业大学专业建设实例探讨农业电气化专业改革发展规划,确立了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办学地位与办学特色,并着重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措施,对同类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抓住机遇 谋求发展南郑县电力局局长黄甲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富民强县","提前奔小就"的战略目标。南郑人民改革、开放、发展、建设的热潮,如同奔流不息的汉江,逐浪扬波,竞争风流。我们紧紧把握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依托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