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2.
克山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2004年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生产示范,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3.
姚卫华 《大豆科技》2006,(6):12-13,15
通过10年的试验数据阐述了大豆30cm平作窄行密植(以下简称“大豆30cm平窄密”)增产增效是非常显著的。还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机理和技术关键。并且还对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提供了三个栽培组合,论述了此项技术增产机理,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较常规的垄三栽培增产19.8%,采用此项技术创造了多块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生产实践证明,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是一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新技术,适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文章还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大豆窄行密植的适应条件和栽培技术,主要是选用半矮秆、抗倒伏、耐密植的品种,窄行密植种植,深松分层施肥,化学除草及选用窄行密植播种机五个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大豆科技》1999,(4):11-12
窄行密植栽培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的一项大豆高产载培技术,比常规宽垅增产20%以上。合江所从1993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经与我国传统的垅作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栽培方式“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法”,即:采取130厘米大垅,垅上播6行,小行距16...  相似文献   

9.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豆的三种高产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三垅栽培法,30cm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法、稀植高肥精管栽培法的优点、增产作用和技术关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优质晚籼稻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籼型杂交稻品种泰优398为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淹水直播3个处理,分别测定优质晚籼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出苗率、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茎秆形态与力学特性。【结果】与湿直播方式或淹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供试晚稻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6.10% ~ 22.96%,且干物质生产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同时,旱直播方式有利于提高供试晚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6.99%~27.77%,其中泰优398产量增幅高于黄华占,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机械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晚稻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增加。此外,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水稻株高相对较矮,基部各节间较短,但茎秆粗壮,茎壁较厚,有利于提高植株茎秆抗折力和秆型指数,降低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壁厚和秆型指数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弯曲力矩与抗折力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加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还能显著增加茎秆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直播生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优质晚籼稻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和籼型杂交稻品种泰优398为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淹水直播3个处理,分别测定优质晚籼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出苗率、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茎秆形态与力学特性。【结果】与湿直播方式或淹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方式可显著提高供试晚稻品种的出苗率,增幅为6.10% ~ 22.96%,且干物质生产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同时,旱直播方式有利于提高供试晚稻品种产量,两品种增产幅度为6.99%~27.77%,其中泰优398产量增幅高于黄华占,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机械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晚稻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增加。此外,旱直播方式下供试水稻株高相对较矮,基部各节间较短粗、壁厚和秆型指数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弯曲力矩与抗折力显著负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结论】采用机械旱直播方式不仅有利于增加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还能显著增加茎秆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直播生产的风险。,但茎秆粗壮,茎壁较厚,有利于提高植株茎秆抗折力和秆型指数,降低弯曲力矩与倒伏指数。相关分析表明,茎  相似文献   

13.
1994~1999年,以四川稻茬麦在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和生产示范表明,在小窝密植技术和免少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麦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保温、调湿、改良和培肥土壤、抑制杂草和节本增产增收效应,实现了高产与简化高效、当季高产与稻田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比旋耕机播栽培节约成本21.6%,增产10.1%,省工23.1%,增收35.4%;比撬窝点播栽培省工52.7%,增产3.9%,节本  相似文献   

14.
浙优12号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适宜直播栽培的高产杂交粳稻组合。2009年在福鼎市白琳镇直播栽培0.7 hm2,平均产量530.5kg/667m2,比移栽的产量495kg/667m2增产35.5kg/667m2。介绍了该组合直播栽培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试验、示范,形成了“大豆45(3111双条播”一整套栽培技术模式。实践证明此项栽培技术可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是提高大豆单产的有效途径,增产率可达10.8%-20.5%,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俞斌  李新敏  陈哲雯  吴俣 《中国稻米》2023,29(1):131-133
针对超级早稻中组143播种量略高、分蘖力中等的问题,本试验设置3个播种量和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播种量和施氮量对其机插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与平均产量成正相关,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与平均产量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施氮量21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值,高于此施氮量产量反而下降;播种量和施氮量双因子互作条件下,适量播种和适当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中组143机插获得高产,反之不利于高产,播种量120 g/盘、施氮量210 kg/hm2时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胡麻籽粒产量、籽粒含油率、油脂产量及其亚麻酸、亚油酸含量、经济纯收入等目标性状与播量、播期、有机肥施用量、施氮量、施磷量等栽培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了一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优化方案和三套高产栽培优化方案。在试验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下,胡麻适期早播是关键,注重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可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水直播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面积在黑龙江省逐年增加,为了解水直播栽培技术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笔者对黑龙江省水直播面积最大的虎林市和抚远县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水直播对寒地粳稻穗部结构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对金禾1号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影响较小,对龙粳31号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影响较大;在水直播栽培条件下,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产量可达7.78 t/hm2和8.73 t/hm2,但仍极显著低于插秧栽培,这主要与水直播稻千粒重显著降低有关;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水直播的低于插秧,而直链淀粉含量要高于插秧,但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金禾1号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水直播显著低于插秧,而龙粳31号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两种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金禾1号和龙粳31号的食味评分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差异也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常规超级早稻新品种。诸暨市于2009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的特点,成为全市早稻主推品种。经2011-2013连续3年的直播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完善了中早39直播精确定量栽培单产超600 kg/667 m2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每孔播3粒时比6粒和9粒分别增产3.1%和10%;每穴插秧苗数2~4株时产量最高,比1株和5株高11.1%和9.7%;插秧密小于30 cm×20 cm或大于30 cm×26.7 cm时,减产幅度都显著。所以水稻开发多年的盐碱地水稻田应该改变密植、主穗增产的栽培方法,采取稀植、促进分蘖、大穗增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